APP下载

以行政成本为视角探究我国营商环境的优化

2021-08-19李沛琦王雅楠

关键词:营商环境

李沛琦 王雅楠

【摘  要】民营企业作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发展紧密关联,而营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活跃能力的发挥。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地方自身高质量发展内在动力需求的双重作用下,改善与优化营商环境已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与此同时,尽管我国各地致力于营商环境的优化和政府涉企规制改革,并探索出了诸多改革模式,但也缺乏科学有效地衡量与评估涉企规制改革效果的理论与方法。因此,论文在借鉴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优化与改良,以期突破优化营商环境的瓶颈,打造“亲清”政商关系,进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part of China's market economy, private enterprises are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greatly affects the play of enterprises' active ability. Under the dual role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s high attention and local demand for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mproving and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has become a top priority for local governments. At the same time, although China is committed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and the government enterprise regulation reform, and has explored a lot of reform modes, but there is also a lack of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 of enterprise regulation reform theory and methods. Therefore, this paper makes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on the basis of drawing lessons from previous experience, so as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optimizing the business environment, build a "friendly and clean"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and then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關键词】行政成本;营商环境;标准化成本模型

【Keywords】administrative cost; business environment; standardized cost model

【中图分类号】F27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21)09-0149-03

1 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作为具有活跃创造力和生产力的主体,企业在当今国际竞争和区域竞争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营商环境对于企业活跃能力的发挥具有基础性作用,因而也日益成为国际竞争和一国内不同地区竞争的焦点。2013年,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我国未来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建设目标,此后营商环境成为党和政府提及的高频词,改善与优化营商环境已然成为各地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

从相关理论与世界银行等一些机构的做法来看,营商环境改革与优化的关键是改革政府规制,而评价营商环境建设是否有效需要看是否降低了企业在生命周期内承担的各种成本。政府的不当规制不仅会增加企业的非生产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导致竞争衰退,而且会助长政府腐败的风气,有损社会权威。目前降低规制成本作为我国企业营商环境建设与优化的关键突破口,有必要对现代政府规制行为的实施效果开展动态、科学的评估,进而识别出哪些政府规制与行为给企业带来了负担,营造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营商环境。

2 总况概述

2.1 标准成本模型

企业的标准成本模型,是将企业服从规制的过程转化为向政府部门提交信息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行政成本随之产生。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标准成本模型将企业的信息义务拆分成不同的数据需求,以及为获取不同的数据而开展的管理工作,从而具体测算其成本。成本计算公式为应对某项信息义务(或数据需求)的成本=成本×时间×次数(企业数×频率)。

2.2 规制成本

政府规制在规范企业行为的同时,要求企业承担诸多成本。从分类上来看,企业为服从政府规制产生的成本可分为3类(见图1):①直接财务成本,如各种税款与行政收费;②企业自身因遵守法规性的各项约束而付出的合规成本;③企业的长期结构性成本,即企业为维持直接财务成本和合规成本的长期支付进行的投入成本。

2.3 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是衡量改革成效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标准成本模型的测量对象,是指企业因遵守政府规制要求的信息义务要求产生的成本总和。根据吉林省部分企业的调研数据,企业在收集及整理材料上花费时间较其他环节多,9%的企业反映在收集及整理材料环节上的花费占企业办理政府服务事项总花费的50%以上,反映当前企业所需的信息义务较为复杂,行政负担较重,需要政府进一步做好服务事项办理材料的精简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加便利的环境。

3 营商环境的现状剖析(基于行政成本视角)

3.1 问题逻辑

评价一个企业成功与否,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对其物质流、信息流与工作流进行评估与分析。由此,我们借鉴国内学者的政务流程解析模型,该模型对复杂多样的政务流程进行统一直观的解析,并将其分解为信息流、业务流与责任流3个相对独立的子流程,从效果、效率2方面对政务流程进行评估与优化。我们以此为基础进行分析,在分析企业营商环境时以信息流、资源流及业务流3个独立的分支评估企业行政成本,剖析我国企业营商环境现状,并针对当前国内外多维度的挑战提出可行性建议。

信息流是指企业在与政府及第三方打交道时,对应双方的信息来源及相应的沟通渠道;资源流指企业在办理政府服务事项时所需要的资金成本、时间成本、人力资源等多种资源基础;业务流体现为企业管理运行各节点的动态过程,由各阶段的标准及规则串联起来,从制度层面过渡到内部机制建设再到监督、反馈与总结,构成企业完整的业务链。

3.2 问题探讨

3.2.1 信息流

以市场经济的规律分析,企业与政府的信息互动中存在着供需不平衡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为信息不对称。

在信息的传递中,当政府作为供方,需提供法规、政策、行政规制、审批事项等信息,但其在制定或宣传过程中往往存在政策过宽,缺少实施细则;目标对象狭窄,门槛过高;手续办理烦琐;监管信息滞后模糊等问题,加之政府本身科层性质的约束,阻碍了信息传播效率。当企业作为供方,企业数据信息的缺失使其在向政府提交材料的过程中增大了时间与资金成本消耗。且企业在进行行政成本预算时可能因为过分满足行政的需要,缺乏公司内部详细账单信息的记录,反而导致信息不完全,必须增加行政成本以满足政府的需求。

市场与行业协会也是企业信息的重要来源。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企业要与市场中其他要素保持密切联系。其中在前期筹资阶段企业需要对各银行信息加以对比,择优以降低成本,但碍于无法掌握全部信息,经济效益可能与预期不匹配。行业协会作为政府与企业的信息中介,发挥着信息传递沟通的作用。目前我国多数中小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缺乏联系,更无需多言行政“借道①”的应用,导致企业信息获取效率降低。

3.2.2 资源流

①资金。作为量化数据的资金是评估企业行政成本最直接的指标。企业通常根据年度收入目标来确定行政成本支出限额,但实际中出于对公司前瞻性发展的考虑,每一步规划又是超支的。并且部分详细账目无法准确反映公司行政过程的实际需求,各种资金事项模糊不清,往往会造成行政成本预算失控。此外,企业在进行行政成本测算与控制时缺乏决算与预算的对比,短期内支出方式又得不到优化,使行政成本居高不下。

②人才。在企业人员管理能力不足的状况下,会增加企业支出成本的浪费式消耗,增加企业的基础性行政成本。而企业内各层级人员对行政成本的控制都有影响:上层领导的成本管控战略思维、员工的成本节约意识以及中层的上下级协调作用。企業作为“经济人”,在利益驱使下往往选择开展新的业务,注重提高业绩而非成本管控,在成本管控前对支出具体金额缺乏基本预算,没有严格遵循对目标、数量和社会经济的均衡匹配成本控制原则,忽视了对人力、财力、时间等各种行政管理资源的控制和有限性,人员成本管控能力不足致使企业行政成本逐年增加。

3.2.3 业务流

当前企业业务办理通常采用企业整体办理和各部门分头办理的形式,缺乏统一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工作规范,存在随意性。企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多为纵向层级的上传下达或者下情上表,横向各部门间缺乏沟通与协作。在日常事务尤其是资料收集和信息整理中,信息不互通致使企业各部门所需信息匮乏,或出现反复办理、效率低下的情况,增加了企业的行政成本。

企业行政成本相对于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只处于次要地位,无法引起企业的足够重视,因此缺乏企业的各项支持及相应的管理办法。尽管企业会制定相应行政成本费用标准,但始终无法对市场各要素进行全方面分析,导致该费用核算标准缺乏准确合理性。

公司行政成本费用的特点之一就是管理内容多且范围广,这对建设行政费用监督机制提出了挑战。绝大多数企业对成本管控缺乏必要的监督管理,很大程度上受到“人”的影响,成本预算缺乏科学的定额与控制。在支出内容款项多且杂的情况下,如果缺乏后续对行政成本的跟进监督,就容易弄虚作假,企业行政成本得不到有效反映。

部分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往往坚持业绩优先原则,缺乏对成本的类别划分及全面核算,尤其是行政成本的消耗。行政人员在执行业务时缺乏成本支出的概念,为了实现决策目标往往不顾成本与效益的平衡性,耗费大量成本,也使得行政成本得不到有效控制。

4 优化建议

4.1 规范政策环境,简化办事程序

截至目前,我国已颁布《公司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等一系列支持和鼓励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法律法规,起到一定积极作用。但在深度完善营商环境方面,尚无更加具体完善及可行性高的法律法规与相关政策。因此应出台关于企业发展的具体性指导文件,完善对信息义务的相关流程规范。同时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力度,增进企业对相关政策的了解,降低其信息获取成本。服务与管理并重,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引导企业沿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实现营商环境优化过程的体系化、制度化、法律化。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合理放宽对企业健康发展的束缚性制度或政策,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激发企业活力。

4.2 加大财政支持,缓解资金困境

政府应加强政策指导与宏观调控,借鉴国际成熟的经验和操作模式,结合中国的现实情况,设立专门针对中小企业服务的政策性银行和商业型银行,鼓励设立行业发展资金。同时加大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及日常运行费用等问题,为中小企业提供更有针对性、实用性的金融服务,保障企业的稳定发展。

4.3 打破信息壁垒,降低信息成本

一方面,应打通企业与政府之间交流的信息壁垒,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企业需要额外提供的信息外,政府对各企业实施统一的业务牌照、登记注册等领域相关标准、程序和时限,同时,推进不同主管部门之间与企业的系统对接、信息共享,推动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服务。另一方面,企业不仅要及时从市场获取各种信息,提升市场竞争力,还应与行业协会保持有效沟通,以免业务办理过程中因信息匮乏导致碰壁,提高自身履行信息义务的效率。

4.4 增强融资能力,倡导成本节约

企业应拓宽合法资金来源,加强融资能力。灵活机动选择自身所需的保险产品,积极寻求民营贷款。同时加强对成本的预算管理,严格遵循企业年度发展目标制定基本预算,细化支出的具体内容并在实际中灵活调整。进行年度资金决算,对行政规制效果进行合理评估、反馈,并健全企业行政成本支出的监督机制体系,在此基础上调整下一年的行政成本预算。

市场经济背景下要求企业管理人员改变观念,特别是培养成本管控意识,在日常事务办理中兼顾成本与收益,加强对行政成本的合理预算与评估。加强竞争激励机制建设,改进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专业化行政管理人员队伍,提高企业整体效率、降低企业行政成本,进而促进企业高效发展。

4.5 加强部门合作,实现权责统一

在企业的长期发展中应争取打破部门各自办公的局面,建设信息互通与共享的便利条件,加强部门合作,在确定成本标准时兼顾多方面、多渠道意见,将各部门统一起来。必须严格管控与批准工作人员培训与业务办理,形成共同节约的风气。制定统一的规则标准,对行政成本管控提出基本行为规范,整合各职能部门,建立协调有效的企业管理机制,促进部门间交流合作与信息共享,节约运营及信息成本。

4.6 加强绩效考核,完善监督机制

企业要建立科学高效的绩效评估体制,本着经济、效率、效益的原则,将行政成本预算与支出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规范员工行为。首先,优化人员结构,采取竞争上岗、择优选任的原则,鼓励企业员工节约行政成本以提高行政效率。其次,建立行政预算的监督约束机制体系,从根本上对企业行政成本进行有效管控,规范行政费用支出。

【注释】

①行业协会的借道机制不是政府与企业行政互动的传统路径,而是在既有机制不能满足双方需求的现实基础上,通过搭建一种可替代的通道,满足双方利益需求……行业协会不能够改变政府或企業的权力关系与利益关系,不能够替代任何一方的功能,因此即便具有活动开展的议程设置主导权,但不是搭建起了另一种通道,仍然是借助于政府与企业之间服务、管理、需求反馈的行政通道。

【参考文献】

【1】张成福,吴俣丹.政府管制影响评价体系: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01):44-49+126.

【2】孙丽燕.企业营商环境的研究现状及政策建议[J].全球化,2016(08):106-119+135.

【3】罗怀梅.J公司行政成本管控的策略研究[D].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20.

【4】赵吉,彭勃.社会借道行政:后脱钩时代行业协会自我增能的有效机制[J].治理研究,2021,37(01):37-46.

猜你喜欢

营商环境
淄博市优化营商环境助推新旧动能转换的实践与思考
围绕“三最”目标打造“四型”政府
沈阳市旅游行业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建议
济南市天桥区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地方人大在创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作用研究
“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与东盟营商环境差异与协同构建研究
淄博市淄川区优化营商环境推动老工业区转型
准入规制与经济增长: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
营商环境视野下的自贸区金融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