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细胞癌合并胃肠间质瘤1例报告

2021-08-17史政荣

临床肝胆病杂志 2021年8期
关键词:胃壁包块结节

杨 旭, 史政荣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肝胆外科, 重庆 400016

原发性肝癌和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均为常见恶性肿瘤,各自有成熟的诊治策略,二者同时发生病例临床罕见,仅为少数个案报道。本文报道1例术前考虑肝细胞癌(HCC)伴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为HCC合并GIST的患者,并进行文献复习。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65岁,因“体检发现肝占位性病变5 d”于2020年9月7日入院。外院上腹部增强CT示:肝Ⅰ段结节状稍低密度影,约2.7 cm×2.6 cm,轻度强化,考虑肿瘤性病变可能。乙型肝炎病史6年余,予以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规律随访。糖尿病病史,现规律注射胰岛素,血糖控制可。查体未见阳性体征。入院完善术前评估,AFP 744.8 ng/ml。上腹部增强CT(图1)示:肝右叶萎缩,左叶及尾状叶增大,肝S1见约2.9 cm×2.4 cm稍低密度肿块,轻度不均匀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廓清;胰体上方见约1.6 cm软组织结节影,与胰腺、胃壁分界不清,不均匀强化;胰体近端内侧约2.2 cm×1.2 cm团块状稍低密度影;脾脏增大,门静脉主干约1.5 cm,食管下段、胃底静脉曲张;考虑肝癌伴多发转移。上腹部增强MRI(图2)示:可见肝硬化表现,肝S1见约2.9 cm×2.4 cm结节,呈混杂稍长T1长T2信号影,DWI序列呈高信号,轻度不均匀强化,动脉期稍明显;胰体上方约1.2 cm×1.7 cm结节状等T1稍长T2信号影,DWI序列呈高信号,与胰腺及胃壁关系紧密,可见环形强化;胰体后方另见一团片状稍短T1长T2信号影,约2.2 cm×1.2 cm,DWI序列呈稍高信号,可见少许环形强化;考虑肝癌伴淋巴结转移可能。排除手术禁忌,2020年9月15日于全麻下行剖腹探查+肝S1段切除+胃壁包块楔形切除+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肝脏呈结节性肝硬化,spiegel叶直径约3.5 cm质硬包块,胰腺上方胃后壁直径约1.5 cm包块,未探及胰体后方结节。术中胃壁包块冰冻:可见梭形细胞。术后病理:肝脏中-低分化HCC伴大片坏死,MVI 0级,其余肝组织示G3S3,肝切缘未见癌累及,免疫组化ARG-1(+),HC散在(+),AFP(+),CD34血管(+),CK8(+),CK18(+),CK19(+),KI-67(30%~40%+);GIST,最大径1.5 cm,核分裂像1~2个/50个HPF,免疫组化DOG-1(+),CD117(+),CD34(+),SMA部分(+),S-100(-),KI-67(5%+)。术后恢复良好出院,2个月后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注:a,肝S1结节;b,胰体上方结节;c,胰体后方结节。

注:a,肝S1结节;b,胰体上方结节;c,胰体后方结节。

2 讨论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及肿瘤致死病因,以HCC为主,HBV引起的居多,目前多种治疗方法共存,以外科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为标准治疗方案[1]。GIST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常发生于胃和小肠,起源于胃<2 cm的GIST多呈惰性,但仍具有恶性潜能,外科手术联合靶向药物综合治疗为GIST标准治疗之一[2]。Hechtman等[3]报道260例GIST患者,50例(19%)至少合并1次其他原发恶性肿瘤。GIST最常见合并消化道癌,发生率为4.5%~33%,包括肠癌、胃癌、食管癌等[4],其GIST常发生于胃。相关研究[5]表明,相同的致癌因素可能导致GIST和其他肿瘤的同步发生。在分子生物学水平,KIT基因11外显子突变、DOG-1、P16蛋白可能与GIST合并其他原发癌的发生发展有关[3-4,6]。HCC合并GIST临床罕见,既往只有4例病例报告[7-10],均为术前影像学检查或术中探查发现,术后病理确诊。

多原发癌指患者同时或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不相关的恶性肿瘤[11],二重癌多见,是多种致癌因素长期的共同作用,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医源性因素、激素水平、免疫状态等,我国发生率为0.3%~7.3%。多原发癌一旦确诊,应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尽可能切除每一个肿瘤,视情况采取综合治疗[12]。多原发癌预后与间隔时间、病灶部位、病理类型、恶性程度相关,一项纳入土耳其5796例多原发癌的研究[11]显示其5年生存率28.1%,中位生存时间36个月。本例中,患者术前评估考虑肝癌伴淋巴结转移,术后病理证实为多原发癌:HCC合并GIST。一项纳入783例GIST患者的回顾性研究[13]显示GIST合并其他原发癌的5年生存率为49%且增殖活性显著降低,多数不需要针对性治疗,复发的概率远低于其他癌[4,14]。一项对968例可手术的HCC患者的研究[15],49例(5.1%)有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26%。多原发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转移癌采用针对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治疗原则不同,预后相差较大,多原发癌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相关研究较少[12]。本例患者若按照HCC伴淋巴结转移行综合治疗,可能导致病情延误,预后变差。多原发癌依靠术后病理确诊,应提高医务人员对多原发癌的认识,术前综合运用CT、MRI、PET-CT、肿瘤标志物等检查方式,仔细询问病史,避免误诊造成的延误治疗。多原发癌的诊治涉及多个学科,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为最佳选择,能为患者带来诸多获益,同时应进行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分析,以期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这也是本例患者诊治过程中的不足之处。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杨旭负责收集数据,资料分析,撰写并修改论文;史政荣负责拟定写作思路,指导撰写文章并最后定稿。

猜你喜欢

胃壁包块结节
多发肿瘤样钙盐沉着症复发1例
基于高频超声引导的乳腺包块导丝定位在乳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儿童颈部包块须警惕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
香油消肿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