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人文”视域下校史资源挖掘与文化传播研究

2021-08-13赵瑞红陈香

兰台内外 2021年21期
关键词:数字人文新模式

赵瑞红 陈香

摘 要:“数字人文”作为一种跨学科的研究领域或理念,是新媒体时代校史资源挖掘和文化传播的创新举措。“数字人文”的模式、理念和技术特征贴合这一时代校史研究的新趋势和高校发展新要求,从“数字人文”视角来探讨校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以及校史文化的传播尤为必要。

关键词:“数字人文”;校史研究;新模式

校史是高校发展过程、科教精神和光荣传统的历史积淀,是大学文化建设和高等教育史的重要内容。传统的校史研究作为人文研究对象,一般通过编研、展览等静态实体,记录学校发展历史,彰显学校人文底蕴。随着电子校务的发展,校史资源多以数量庞大、结构冗杂的数据形式存在,在给校史研究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加多元动态的需求,呈现新的特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校史资源的深入挖掘整合和校史文化的多途径传播。

1 校史研究的新趋势

1.1 时间范围扩大

校史研究重心由民国时期扩展至围绕现代尤其是1949年后各个时期的大学校史进行研究,注重将校史事件、人物放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进行古今对照研究。

1.2 空间视野更开阔

校史研究的范围已不再局限于研究自身历史,而是关注同一时期跨高校的共性、规律性问题研究、大学服务地方发展的地域研究等。

1.3 内容方法有拓展

不再局限于某一时期历史事件或人物的单一研究,更注重国内外高等教育史的比较研究,注重在高等教育大背景下探讨研究校史问题,注重总结凝练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文化特色。

校史研究不只是简单的资料搜集、史实整理,开始注重专题性更强的学科史、院系史的研究;更注重校史资源利用方式的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探索校史成果形式及传播方式的多元化,校史研究的文化教育功能日益凸显。

2 “数字人文”契合校史研究新趋势的表现

当前校史研究体现了跨历史时期、跨高校区域和注重专题性、多媒体和规律性的特点,这对校史资源的挖掘整合、校史文化的传播提出了全面系统、多元量化、动态互动等方面的新要求。校史研究者掌握本校不同歷史时期的资源情况,同一历史时期其他高校的校史资源等,都建立在对校史资源进行跨区域挖掘整合的基础上。

目前颇受史学界关注的“数字人文”理念、技术,正是契合了校史研究的新趋势和新要求,能够引领校史研究者从不同视角挖掘校史的多维价值。

“美国学者约翰·安斯沃斯认为“数字人文”不是简单的数字化过程,而是一种由高效计算与人文需求进行交流获得的描述性实践,是一种数字建模或模拟的方式,也是一种推导的途径和一系列本体论的约束。我国学者李巧明、王晓光认为,“数字人文”是对数字化环境与数字化进程中科研现存问题的回应与追问。“数字人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为人文社科领域各种可数字化的资源[1 ]”。总之,关于“数字人文”的定义十分多样,其核心内涵是指计算机技术与人文学科的双向融合[2 ]。不管它是一种技术、方法论或是一门交叉学科研究领域、一种新型学术模式和组织形式,都是为了在一种新的理念、视阈下改造和重塑人文领域的知识元素,为研究者提供共同性、规律性的研究新思路,促进人文及更广领域的研究。该领域中的诸多技术已经在国内多种文化实践和研究活动中落地,这些技术包括文本挖掘、数据可视化、文本分析、人工智能(AI)、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VR/AR/MR)等[3 ]。

校史研究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数字人文”重要的研究对象。将此理念运用于校史研究,即是将以上“数字人文”研究的维度和技术引向人文历史研究层面,着力体现某个数字技术或思路理念如何更好地与高校历史这一人文研究对象融合。在这些理念和前沿技术的协助下,校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传播途径和研究范式都会得到拓展,校史功能也更加多元强大,校史也将借助数字技术构建成为兼具历史性、民众性、专题性、可视性的,资源内涵丰厚且组织合理的“数字人文”记忆。所以,引入“数字人文”理念,为“动态多元”的校史研究厘清思路、提供资源挖掘新方法、文化传播新路径是恰切的选择,也是本文的宗旨。

3 “数字人文”在校史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校史在高等教育及大学文化建设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这些功能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校史资源的挖掘整合及传播路径的多元化。

3.1 “数字人文”视域下校史资源的挖掘与整合

档案是校史研究主要、可靠的来源,本文的校史资源主要围绕档案资源来论述。因档案文件所涉及的内容广泛,需将其蕴涵的校史因素多维度的挖掘、提炼与整合。

3.1.1 “数字人文”视域下的档案信息挖掘。“数字人文”领域的文本挖掘技术不同于机械整理、归纳,是对档案信息的多维度挖掘和信息提取。它也不只是实现检索、索引这些最基本的功能,还可以根据档案资源的特征进行聚类分析、专题集成等,以获取有价值的、符合受众需求的资源,形成可视化的成果。

“数字人文”所包含的文本挖掘等技术可以用来建构校史资源数据库,这种数据库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文献资料库”,能对其核心内容进行分析统计。“数字人文”技术所构建的校史资源数据库的数据材料按照一定的电子格式进行电子化,构建相应逻辑关系,能直接被电脑分析、统计,并进行量化研究。如文本挖掘的模式可以专题为导向,将分散产生于各业务部门,并保存在档案管理系统的数据进行采集提取,根据需求分为高校各个时期的机构变更、科研发展、教学改革等不同类型的历史专题,建构专题性校史数据库,为校史研究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素材,深度挖掘档案资源蕴涵的文化要素,多维度了解校史脉络,便于开展跨高校、跨区域、连续性的校史合作研究,提高二次开发和利用水平。

另外,目前高校档案馆热衷研究的“口述档案”是校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此类档案多为声像载体格式。徒靠人力很难去分辨要找的事件或人物在视频中的哪几分钟,有几帧画面,出现几次,是否存在关联。“数字人文”的文本挖掘技术可构建一个相关资源的整体描述框架,将人力不可及和工程量浩大的工作,通过计算机技术完成,收获更好、更系统、更准确的结果。解决口述档案因为没有完备、精确的检索利用技术而无法精确定位所需信息的问题,解决当前面临的口述档案资源建设较快,却开发利用缓慢的主要难题。

猜你喜欢

数字人文新模式
数字人文时代公共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研究
数字人文目标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模式研究
数字学术与公众科学:数字图书馆新生态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跨界与融合: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
大规模古籍文本在中国史定量研究中的应用探索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