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茱萸穴位贴敷结合西医疗法对风寒型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

2021-08-12龙艳邹海红许金妹

临床医药实践 2021年8期
关键词:吴茱萸症候风寒

龙艳,邹海红,许金妹

(高州市中医院,广东 茂名 525200)

小儿腹泻病是儿科临床发病率仅次于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疾病,也是导致幼儿死亡的病因之一[1]。引起腹泻的原因有细菌感染、病毒感染、饮食不洁等,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性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严重者会引起脱水[2]。儿童腹泻发病急、变化快,若未能得到及时干预,可能危及生命。目前西医治疗原则主要有控制感染、保护胃黏膜、补液等对症治疗[3],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存在治疗费用偏高、治疗时间长、输液多等缺点,而且体质差的患儿易复发,易产生抵触情绪。中医治疗腹泻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辨证施治灵活。临床上患儿以风寒型腹泻多见。本研究旨在探讨吴茱萸穴位贴敷结合西医疗法对风寒型腹泻患儿的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儿科就诊的风寒型腹泻患儿60 例,按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 例。观察组年龄(2.96±0.27) 岁;男17 例,女13 例;病程(3.16±1.67) d;脱水程度:轻度17 例,中度9 例,重度4 例。对照组年龄(3.04±0.30) 岁;男16 例,女14 例;病程(3.21±1.36)d;脱水程度:轻度19例,中度8例,重度3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医风寒型腹泻诊断标准[4]。主症:大便颜色浅,伴有泡沫,臭气不明显。次症:发热,肠鸣腹痛,伴或不伴鼻塞流涕,舌淡,苔薄白,指纹浮红或脉浮紧。

西医诊断标准[5]:大便性状发生改变(蛋花样、泡沫样、水样或伴黏液,无脓血便),大便次数较日常增加,病程在2周以内。轻型:无脱水、无中毒症状;中型:轻、中度脱水伴或不伴有轻度中毒症状;重型:重度脱水伴或不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例如高热、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等,精神上表现为萎靡、烦躁、嗜睡等。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同时符合西医诊断标准和中医症候诊断标准的轻中度腹泻患儿;治疗前未服用药物;年龄6个月~5 岁的患儿;所有患儿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敷贴所贴穴位皮肤出现皮疹、破损;对所选药物过敏;有严重基础疾病。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调整饮食,饮食总原则为清淡、易消化吸收、少量多餐,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暂停乳制品。38.5 ℃以上发热患儿给予退热处理,根据脱水情况进行补液等对症处理。对照组给予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贝飞达,晋城海斯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9993065),6个月~1 岁(不包含1 岁),每次0.5粒,1~5 岁(包含5 岁),每次1粒,将胶囊内容物用温水冲服,每日2次。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吴茱萸穴位贴敷。取吴茱萸细粉3 g,用适量陈醋调成膏糊状,将调好的膏糊状吴茱萸置于无纺布透气胶贴的固定圈内,选取患儿神阙穴、中脘穴进行贴敷,每日2次,每次2 h。两组患儿均治疗5 d。

1.5 观察指标

评估治疗前和治疗5 d后两组患儿的中医主症候积分、总症候积分、C反应蛋白(CRP)和白细胞(WBC)以及治疗5 d后的中医症候疗效。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将主症分为轻(2分)、中(4分)、重(6分);次症分为轻(1分)、中(2分)、重(3分)。总症候积分为主症和次症之和。中医症候疗效标准如下。治愈:大便次数、性状及其他临床伴随症状、体征均恢复正常,异常理化指标恢复正常;显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3或以下,大便性状较治疗前好转,其他临床伴随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都有明显改善;有效:大便次数减少至治疗前的1/2以下,大便性状较治疗前有所好转,其他临床伴随症状、体征及异常理化指标都有所改善;无效:与治疗前比较,各方面均无改善,或症状加重。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候积分和总症候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主症候、总症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主症候、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主症候和总症候积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WBC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的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RP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患儿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CRP和WBC比较

2.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例(%)

3 讨 论

腹泻病是儿科常见疾病,主要临床症状为大便形状改变和大便次数增多,伴或不伴一定的脱水症状。儿童消化功能发育尚不成熟,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都有一定的限度,但由于生长发育旺盛,对外界营养物质需求较大,故消化系统负担较重,因此在自身免疫力下降的情况下容易受外界细菌、病毒的侵袭,或因饮食过度、饮食不洁等导致腹泻。临床上腹泻患儿大部分存在混合感染,常表现为白细胞、CRP升高[6]。中医将小儿腹泻分为风寒型腹泻、湿热型腹泻、伤食型腹泻、脾虚型腹泻、寒湿型腹泻和脾肾阳虚型腹泻[7]。《幼幼集成·泄泻证治》云“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儿童的脾胃薄弱,护理不当则易受风寒侵袭,寒邪侵犯脾胃,使其运化失职,清浊不分,导致风寒型腹泻。故中医对风寒型腹泻以疏散风寒为治疗原则[8]。本研究对照组主要采用了西医的治疗方案即热高退热、补液支持和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调节胃肠道,感染指标高的选择抗生素治疗。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适量陈醋将吴茱萸粉末调成膏糊状敷贴置于神阙穴和中脘穴。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观察组主症候积分、总症候积分、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中医症候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中对照组患儿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能够直接补充人体正常生理细菌,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抑制并清除肠道中致病菌,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促进机体对营养物的吸收,合成机体所需的维生素,激发机体免疫力[9]。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了中药敷贴穴位,通过药物刺激穴位,进一步激发经络系统,调节脾胃,增强免疫力。本研究中吴茱萸性热味苦辛,有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的功效,将其敷贴于神阙穴,具有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的功效。现代医学研究,激活神阙穴位置上的末梢神经,能够进一步调节患儿的神经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脘穴为人体任脉上的主要穴位之一,此穴位可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腹胀、腹泻、腹痛等[10],故观察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中药敷贴穴位对增强患儿的免疫力有促进作用,使患儿腹泻症状缓解明显,CRP下降的速度更快,疗效更佳。

综上所述,采用吴茱萸进行穴位贴敷能够改善风寒型腹泻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为治疗风寒型腹泻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吴茱萸症候风寒
更正说明
内蒙古冬季风寒温度分布特征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吴茱萸的化学成分与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龙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秋夜吟
种植良种吴茱萸 荒山喜变聚宝盆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吴茱萸治慢性前列腺炎
大学语文文言文教学症候透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