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1-08-11刘天鸿

学周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阅读训练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刘天鸿

摘 要:新课标认为,基础教育应注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将发展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放在首位,协同培养他们的文化综合素质。文章从该目标出发,先对阅读训练价值以及当前小学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阐述,进而围绕“师生应如何做”提出了培养兴趣、营造氛围、组织多元活动、传授方法、重视预习、注意拓展等策略,旨在给师生的共同成长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1)20-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0.022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大环境的不断变化,基础教育体系结构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总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就语文学科来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应学习哪些语文知识”以及“学生应学习语文到何种程度”提出了更加具体的要求,认为教师应大力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同时培养他们对语文知识、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对此,从组织更加科学合理的小学阅读训练活动的角度出发,教师首先应明确阅读训练的价值以及当前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而竭尽全力地寻找促进教学以及学生成长的教学方法。

一、阅读训练的价值以及当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语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支柱,不仅极具学习价值,更是被广泛运用在我国社会交流中的一门语言。因此,基础教育部门将语文设定为核心课程,要求教师带领学生从小学习相关知识。语文学习大多是从阅读开始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当阅读较为简单的文章时,他们往往能够轻松理解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深层情感。一旦文章情感色彩加深,他们便极易陷入认知误区当中。因此,小学语文教师有必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阅读训练的组织和设计,积极带领学生参与更多的阅读学习活动,不断强化他们读文章和理解文章的能力。然而,在具体实践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缺乏足够的学习兴趣、教师未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等,均阻碍了阅读训练的落实和学生相关能力的提高。这也就意味着,寻找新的教学策略迫在眉睫。

二、阅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培养兴趣,调动阅读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以说是口口相传的“教育真理”。只要学生发自内心地对某一项知识感兴趣,他们就会不遗余力地投入到学习和实践活动当中,最终在不断的深度学习和积极实践中提升自我。相反,学生若是对该项内容不感兴趣,无论教师如何引导,他们的学习效果都不会太理想。而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活动中则存在学生因兴趣缺乏而不愿阅读、逐渐弱化语文素养的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想要实现强化教学效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培养学生读文章的兴趣是势在必行的[1]。只要学生的兴趣被充分激发起来,带着对文化的好奇,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参与到阅读训练活动当中,相关能力也必然会在积极阅读和深入思考中得到提高。

(二)创设情境,营造良好氛围

小学生会在语文学习以及阅读训练活动中出现不积极的表现,进而无法达成预期训练和学习目标,与缺乏合适的阅读情境有著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师生对文本内容的关注远远高于对情境和氛围的关注,部分教师更是只要求学生刻板地读文章,忽视了他们的阅读体验。在这种状态下,本就缺乏足够阅读经验和情感积累的小学生自然难以在单一的阅读中有所收获,从而使其阅读积极性和语文综合素养逐渐降低。这也就意味着,要想让小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训练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和轻松的学习氛围是极其重要的。对于学生来说,课堂或训练活动的氛围越是轻松活泼,他们越能积极参与。同样,越是贴近文本故事的模拟情境,越能为其营造出“身临其境”之感[2]。如此,在相对真实的情境支持下,将自身想象成文章主人公或其他相关人物,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感受文章背后蕴藏的更多情感,他们的思考收获与阅读体验必然会更好。

(三)传授方法,夯实能力基础

方法是高效学习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哪一项学习活动,只要是掌握了方法和技巧,就能够事半功倍。就培养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阅读素养来说,只有让他们掌握了“学语文”和“读文章”的方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学生语文素养不足和阅读能力低下的问题,进而帮助他们实现在语文领域的长远发展。

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通常是直接将文章中心思想告诉给学生,很少围绕某一篇文章带领他们细致分析“学语文”和“读文章”的方法。这就导致学生的阅读和语文学习是浮于表面的,他们的本质能力并未得到提高。此时,教师就需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做出转变。只有他们改变了教学方法,并将阅读方法传授给学生,学生才能真正夯实基础能力,进而提升阅读乃至语文学习自信。如此良性循环形成,其语文素养、阅读水平的稳步提高自然是指日可待。

(四)重视预习,铺垫课堂教学

常言道“磨刀不误砍柴工”,高质量的预习能够在极大程度上减少课堂的“适应新知”时间投入,进而让师生将更多时间与精力放在“深入分析文章情感”之上,对于提高阅读训练有效性来说是大有裨益的。简单来说,学生能够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形成一定了解并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这样一来,他们就能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围绕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向教师或其他同学提问,课堂时间被高效利用起来,诸多问题也能及时得到解决,整体训练质量自然会得到大幅提高,其阅读和分析文章的能力乃至语文综合素养也能实现积极发展[3]。

但是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并未给予预习足够的重视,往往是在课堂上直接开展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由于不熟悉要读的文章,所以很难迅速进入“读”的状态,课堂时间在无形中被浪费,整体训练活动质量趋于低效。面对该情况,教师必须积极转变不重视课前预习的刻板观念,将课前的阅读训练活动组织起来。

猜你喜欢

阅读训练教学研究小学语文
高中数学教学研究
如何培养初中生英语的阅读能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交替传译中听记平衡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研究
《protel DXP 2004》的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