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创新

2021-08-11王付顺石晓娟王立前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

王付顺 石晓娟 王立前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评价对于高职院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课程思政的全面推进,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创新势在必行。本文以课程思政视角,探讨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原则与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创新

2017年11月20日召开的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审核通过《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还指出“人民对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教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

教师评价体系在教师队伍建设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是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的重要前提条件。

2017年12月,教育部发布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要“统筹推进课程育人。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课程育人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作为教学督导和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随着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的全面推进,创新教师评价体系势在必行。

一、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原则

(一)坚持以“立德树人,教书育人”为基本原则

《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要“突出师德。把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注重加强对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师德师风等的监察监督,强化师德考评,体现奖优罚劣,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完善诚信承诺和失信惩戒机制,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

高职院校在创新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时应始终坚持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制,把对教师育人成效的考核与评价放在首位,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思想。

(二)“多元化”评价原则

高职院校在创新和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时应克服“唯分数”、“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唯奖项”等不良倾向。我国的高职院校正处于快速变革发展时期,教师队伍的构成比较复杂。不同教师岗位类型有所不同,一般包括教学型、科研型、教学科研型三类。三种类型教师的工作优势和侧重点有所不同,在评价时应充分考虑差异性。设立不同的评价和发展通道,以促进和引领教师在适合自身发展和优势发挥的通道内发展。

(三)“发展性”评价原则

当前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奖惩性评价,一种是发展性评价。有效的教师评价应该是在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又能促进教师的长足发展,评价的目的是服务于发展。所以创新教师评价体系应处理好奖惩性和发展性的关系,应该以促进教师个人发展为主,兼顾奖惩管理目标。设计评价要素时应以发展性为主,奖惩性为辅,侧重于对教师成长的引导和鼓励。

二、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策略

在全面实施课程思政背景下,创新高职院校教师评价体系的策略主要包括:

(一)创新教师评价模式,突出过程考核

课程思政的深入实施,要求高职院校不断优化教师评价模式,由过去注重教师教学结果的评价模式转化为突出教书育人过程的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提升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课程思政建设,需要以课程为载体,将专业与思政教育元素融为一体,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引导学生坚定职业理想与信念,在职业岗位中发扬工匠精神、创新精神。传统的以教学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模式难以对教师形成激励作用。因此高职院校要构建过程、结果兼顾的评价模式,重点是对教师教学过程进行考核,这样可以及时地了解课程思政开展中所存在的问題,进而第一时间采取改进措施,以保证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达成。

(二)优化教师评价标准,构建全面立体的评价体系

课程思政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课程教学中,为了全面准确地对教师进行客观评价,高职院校必须要优化教师评价标准,构建全面立体、多维度的评价体系。首先是对教师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评价,此方面应主要由学校、部门的领导及同事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其次是对教师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评价,此方面应主要由各专业学科负责人及同行专家作为评价主体,对教师思政目标设置是否合理、思政元素挖掘是否到位、专业与思政是否有机融合等方面进行考核评价;再次是对思政教育效果的考核评价。此方面应以学生为主体,对教师进行评价。在每学期结束前,收集、统计以上三个方面的考核评价数据,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对教师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评价。

(三)延长评价周期,提高教师评价体系的实效性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目标。而对于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考核必须要通过企业岗位检验。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学生校内学习周期作为考核周期。例如对于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其一个教学周期作为评价周期,显然这种考核周期并不能全面考评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故高职院校应加强校企合作,通过对已就业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的追踪考核作为对教师进行评价的要素,也可以将学生顶岗实习期纳入到教师评价周期中。

总之,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高职院校要立足于各类学科的特点,加强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有机融合,围绕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和要求,创新教师评价体系。从而助力课程思政的深入开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忠钦.如何完善高校教师评价体系[N].人民政协报,2021-1-27(010).

[2]姜莉莉.刍议高校教师评价体系[J].人力资源,2020,(16):23.

[3]李玉香,牛慧.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20,(03):55-58.

*本文系河北省教育科学研究“十三五”规划课题,课题名称: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范式研究,课题编号:2002054。

猜你喜欢

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创新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