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该如何对待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

2021-08-11胡佳璐

下一代 2021年4期
关键词:应对措施诊断成因

摘  要: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作为学校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近几年引起了教育者们的重视。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产生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不利于学生的社会交往、生活工作,因此如何应对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偏执型人格障碍;成因;诊断;应对措施

一、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概念

偏执型人格障碍(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PPD),是一种常见的人格障碍,是与生活质量下降最密切相关的三种人格障碍之一[1],发病率在1.2%~4.4%,发病为男性较多[2]。该人格障碍通常表现为固执、心胸狭隘、对他人充满敌意,有的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易形成一种病态的妒忌,对他人容易存在敌意和进行攻击。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有:对他人的不信任、敏感多疑,对自己过分自信、对自己评价高并且妄自尊大。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影响有:严重损害了个体的社会功能,使个体在社会交往和职业适应中产生困难,而在环境中适应不良会进一步歪曲患者的自我认知和对他人的信念,从而形成一种恶性循环[3]。在《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共罗列了7条关于偏执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只要符合三项及以上便可诊断,对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大多采用心理咨询进行调节,从而克服他们的人格缺陷,缓和在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

二、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影响因素

(一) 遗传因素

研究发现,在一个家族中,有亲属患精神分裂症,那么这个家族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概率也会增加,患病率为3.5%~8.5%。另外,研究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是一种风险综合症,但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要比分裂型人格障碍和精神分裂症之间的关系弱。然而有更多证据支持偏执型人格障碍与妄想障碍之间的遗传关系,研究发现患有妄想症的家庭成员中有30%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而控制组仅有3%的人患偏执型人格障碍[4]。

(二)童年创伤

大量研究发现,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往往都有个不幸的童年经历,他们在童年时期遭受过虐打、辱骂,形成了极端的不安全感。一开始他们也尝试过与他人沟通并信任他人来获得正常的情感需求,但是每次的尝试都使他们受到了伤害,于是他们也就封闭了正常的感情需求,变得冷酷暴戾并且无法信任他人。在儿童期所受到的创伤与虐待会影响到该个体在成年后的自尊水平和对生活意义的感知,导致个体的自我认同感低,缺乏社会自信,从而容易产生人际不信任。

(三)学习因素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着很强大的适应性,对于那些适应性差的学生,他们久久不能融入校园生活,无法和身边的同学正常交往,而生活中的不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有些学生会出现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不合格的状况。这一系列让学生产生了心理落差,在这种情况下,部分学生会出现情绪低落、心情郁闷等问题。随着长时间的积累,学生便会出现心理问题,形成心理障碍,并导致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产生。

(四)社会因素

人处在社会中,总是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会出现各种意识形态,而那些不良的风气会对青少年的道德价值观产生影响,让学生变得压抑、自暴自弃,并进一步发展成为人格障碍。

(五) 个体经济环境的影响

现在攀比风气愈演愈烈,学生的自尊心强,渴望受到别人的关注,学生之间更是可能会出现攀比现象。家庭富裕、经济条件好的学生,总是有着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他人感受;而那些家庭贫困的学生因此也容易自尊心受挫,产生自卑心理,从而出现心理问题。

三、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

一项研究显示,导致当前就业率较低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偏执型人格障碍,同时研究发现,与那些没有患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人相比,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工作不稳定,无法连续正常工作,他们也很少有超过一年的工作史。

在一般人群中,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病率约为2~4%。在司法领域中,可以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与暴力和跟踪以及过度的诉讼密切相关。在有关志愿者的研究中,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标准与攻击性行为显著相关。 此外,Johnson等人发现,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青少年在成年后会表现出更高的外化性问题,比如他们会有更多的暴力行为和进行更多的违法犯罪活动。

偏执型人格障碍最常见的是与其他的“A型”的人格障碍共病,尤其是与分裂型人格障碍有着高度的共病,偏执狂和人际怀疑是两种疾病的共同症状。 偏执型人格障碍也常常与回避型、自恋型和边缘型人格障碍共病。比如,研究者发现偏执型人格障碍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的共同特点是这两种障碍的患者都具有攻击行为,而且他们的童年期都经历过创伤。不同点是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会表现出更多的外在指向,并且更具侵略性,而边缘型人格障碍更多指的是内在指向,比如更容易冲动,自伤,自杀率更高。相比于只有边缘型人格障碍或偏执型人格障碍的个体,共病个体显著地增加了侵略性、冲动性和自我攻击。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患者也更容易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

四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诊断与应对措施

(一)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诊断

根据《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2-R)的诊断标准:

(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將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并可成为超价观念。

(3)易产生病态嫉妒。

(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过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患者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因而很难以说理或事实来改变患者的想法。

如果学生的症状符合以上标准中的三项及以上,那么就可以确定该生的确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

(二)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应对措施

4.2.1  认知提高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敏感多疑、难以信任他人,要和他们建立信任关系,首先就要在生活中多关注他们,多和他们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脾气秉性。其次向学生介绍偏执型人格障碍,让他们提高对该人格障碍的认识,并且对自己有一个正确、客观的认识。

4.2.2  交友训练法

鼓励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多交朋友,而交友训练法有以下几个要点:第一,对待朋友要真诚相见,以诚交心,不应该对朋友存在偏见和不信任的态度。第二,朋友之间要互帮互助,这有助于加深和巩固友谊。第三,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容”原则,在交朋友时要选择那些和自己性格、脾气一致的,这样朋友之间就会有更多的话题,朋友关系也更好建立。

4.2.3  专业辅导

授课教师并不是专门的心理辅导老师,因此对于那些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教师还是应该寻求专业的帮助,把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的资料报送给学生管理部门,让心理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比较专业的心理疏导。如果学校的心理咨询教师仍然无法对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有所帮助,那么就应该及时将学生送到专门的医疗机构,让学生尽早接受治疗。

4.2.4  敌意纠正法

偏执型人格障碍学生通常会对他人和周围的环境充满了敌意和不信任感,因此可以采取以下训练方法:第一,可以经常提醒自己不要老是处在敌对的心理旋涡中。第二,尊重是相互的,要学会尊重别人。第三,要学会微笑,尤其是向那些你认识的人微笑,对别人微笑了可以让别人知道自己并没有恶意,才能收获别人的善意。第四,学会忍让。在生活中,与人发生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必须学会必要的忍让和克制,懂得“退一步海阔天空”的道理 。

4.2.5  家长沟通

一直以来,学校和家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学生的教育只有学校发挥作用是不够的,需要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产生有效的配合,共同關心疏导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学生,从而帮助他们摆脱偏执型人格障碍。因此教师应该时常就学生的表现、问题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共同帮助孩子,防止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五、  结语

研究表明,遗传因素、童年创伤、学习因素、社会因素以及个体经济环境的影响是导致学生患有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重要因素,这为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预防和干预提供了研究依据。本文还列举了一些偏执型人格障碍诊断与应对的与方法,希望能对缓解学生的偏执型人格障碍提供一些帮助,为心理健康教育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Joseph Triebwasser,Eran Chemerinski,Panos Roussos, et al. Paranoid personality disorde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Disorders,2013,27(6):795-805.

[2] 黄婕. 大学生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心理辅导案例报告[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5):46-48.

[3] 孙仕田. 偏执型人格障碍患者儿童期心理虐待、成人依恋与人际信任的关系[J].世界复合医学,2019,5(9):13-16.

[4] 冯璐童. 偏执型人格障碍脑结构异常的DTI与VBM联合研究[D]. 大连:大连医科大学,2018.

作者简介:胡佳璐(1996-);女;汉族;浙江慈溪人;硕士研究生;福建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研究方向:认知与学习

猜你喜欢

应对措施诊断成因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