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硕士(钢琴方向)三首必演曲目演奏要求分析

2021-08-11陈良钰

美与时代·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培养方案钢琴

摘  要: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于2020年4月下发了《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明确了艺术硕士(钢琴方向)的音乐会三首必演曲目。以《方案》中对三首曲目有演奏要求,对其速度节奏控制、音色歌唱性及和声色彩敏感度等进行特征分析,探讨三首曲目在艺术硕士(钢琴方向)教育中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为方案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理论基础,为艺术硕士(钢琴方向)的音乐会演奏提供基础参考依据。

关键词:艺术硕士;培养方案;钢琴;必演曲目

在《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20年修订)音乐领域(135101)中指出,毕业考核总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其一是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占比70%;其二是专业学位论文答辩,占比30%。其中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就是我们常说的音乐会。艺术硕士三年之内需要提供两场音乐会,第二场音乐会需要在毕业学年举行并且必须演奏文件中的必演曲目。同时,为了更好地掌握音乐表演专业艺术硕士培养的基本规格,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文件中规定了相应的必演曲目并明确列出了考察标准。毕业考核总成绩中专业实践能力展示占比70%,因此文件中要求的必弹曲目显得尤为重要。其中,钢琴方向的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在文件中所规定的三首曲目中任选其一即可。

一、三首规定必演曲目所带来的相关影响

艺术硕士毕业音乐会是通过艺术硕士研究生对作品内涵、风格、韵味和个人技巧等方面的表达,了解该生对于音乐的表现能力,以及驾驭该作品的能力。在此之前,艺术硕士(钢琴方向)从未规定必弹曲目,学生可以从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中择其所好。在2020年修订版培养方案中对规定曲目中的增加,反映了这三首钢琴作品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必弹曲目的增加也對艺术硕士研究生、高校导师及其教学培养单位带来了相应的影响。首先对于艺术硕士钢琴方向的研究生而言,不少同学自入学以来积极准备、规划音乐会的相关内容,将音乐会曲目顺序和时长早已排列完毕。因此培养方案的修订以及实施,将使这部分同学的规划进行一些必要调整。其次,文件中指出各个方向艺术硕士研究生的两场音乐会中需要包含3个及3个以上的时期和流派,而三首必弹曲目分别来自不同的时期,所以还未规划好音乐会曲目单的同学可以根据培养方案中所规定的必弹曲目来补充考虑。最后,根据各个专业的特殊性规定了相应的必演曲目,并在文件中明确地列出了曲目的考察标准,值得我们重视。

对于高校研究生导师而言,规定必弹曲目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教师的教学方案有所调整,使教师的教学方案更具针对性。通过了解学生的基础水平,从三首曲目中选出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曲目,更有效地规划音乐会的曲目。通过文件中具体考察标准对学生的训练,对曲目的完整呈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后是对于培养单位而言,文件规定需要在第二场音乐会中演奏必弹曲目,而毕业学年的音乐会需要录制后参与盲审。每逢毕业季,各大高校的艺术硕士钢琴方向硕士研究生都要弹奏这三首必弹曲目。通过盲审结果可以看出培养单位的教学能力及其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各教学单位良性发展。

艺术硕士音乐会不仅考查学生的技术与技巧,也能看出学生对作品内涵、韵味的理解和表达。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及相关部门同样意识到了经典作品在钢琴艺术中的重要地位,通过文件来引起学生、教师及培养单位更多地重视、研究此类经典作品。

二、培养方案演奏要求分析

艺术硕士音乐会通过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对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作品的技巧展示,从中了解该研究生对于作品内涵的把握程度,更重要的是从中了解该研究生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和表现水平。我们都知道,同一首作品经过不同的处理,最终呈现出来的演奏效果与音响效果也是迥然不同的。学生在作品的学习和表演当中在对音乐的处理和分析上有着自己的理解,按照自己常年学习的演奏风格进行曲目的诠释。例如,谱面上未有标识的部分按自己的理解去演奏,为了追求音乐的层次感,做出一些渐强和渐弱;为了保持音符的连续性,利用延音踏板进行补充。在不违背作者的创作背景和作品意义基础上的技巧都是可以采用的。

但是文件中对于三首必弹曲目给出了明确的技术难点要求,我们在进行谱面解读以及风格阐释的时候,需要时刻谨记文件中的考察要求,并且在进行细节和大方向处理的时候,思考是否与文件中的考察要求相符。所以,在弹奏这三首必弹曲目的时候,我们需要在遵循曲目考察要求的基础上,进行自我解读及演奏诠释。

以下表格为艺术硕士钢琴专业方向的必弹曲目及其技术难点要求,本文将根据培养方案中对三首曲目的考察要求进行逐一分析。

(一)贝多芬《c小调奏鸣曲Op.10,No.1》

1.作曲家及作品背景分析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的这部作品创作于1797年至1798年这个期间。这部跨越时代的作品也是贝多芬早期的代表作品之一,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三个乐章都采用奏鸣曲式,却分别做出了不同的尝试和创新。三个乐章的速度各不相同,旋律单纯优美,其中的情感表达及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当时的音乐评论家抨击贝多芬思想不清晰,作品奇怪不已,但当时贝多芬已经出现耳疾的初期反应,身体上的问题严重影响了贝多芬的生活及创作,在这样背景下,这首作品正是他最真实的心理写照。

2.古典音乐风格的把握

要想对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进行把握,首先我们需要纵观整个古典时期钢琴作品演奏上的共同点。开始出现力度上的极强和极弱,乐句中采用渐强和渐弱营造情绪的变化起伏;节奏上开始出现灵活多变的节奏模式,例如突然的停顿、切分音符等都能使音乐色彩更具生命力;曲式结构对称平衡,乐句规律而又简洁等。

从贝多芬的这部作品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在继承古典传统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对奏鸣曲的曲式结构、和声使用、材料运用等各方面有了初步的突破与创新。从把握古典主义风格的角度出发,我们可以发现同时期的作曲家风格迥然不同,例如舒伯特的创作善于抒情、莫扎特的音乐干净明亮等。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创作共性——作品的结构相当严谨。因此,在弹奏贝多芬奏鸣曲(Op10.No.1)时,要注意其中的力度起伏对比及节奏动力,我们也可以从中举一反三地学习同时期古典主义其他作曲家的作品风格,融会贯通,为古典主义风格曲目的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速度与节奏的控制

贝多芬在音乐上的表现力极强,经常通过速度的变化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侧面烘托了贝多芬复杂的内心世界以及特别的生活经历。因此,学生在弹奏中更需要注意速度与节奏的控制。

这部作品共分为三个乐章,三个乐章中的速度标记也各有不同。第一乐章为快板,充满了勃勃生机,显示出音乐的活力与生命力;第二乐章为慢板,主旋律中充满着对柔美抒情的处理;第三乐章为急板,音响效果中有着英雄主义的气势与张力。三个乐章的速度虽然各不相同,但是在第三乐章的尾声部分,速度由急板再次转为慢板,对音乐的细节处理得十分到位。这也表现了三首曲目在整体上的对立统一,既有对比强烈的部分,也有融会贯通的部分。而作品中对节奏的控制难点在于大量碎而小的音符时值以及复节奏组合,而节奏的动感、强烈的力度对比应从音乐本体出发来进行考量。

(二)肖邦《第三叙事曲作品第47号》

1.作曲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肖邦是波兰作曲家,被后人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这部作品的诞生受到了当时肖邦的许多诗人朋友的影响,如密茨凯维茨和海涅,他们的诗为肖邦的作品带来了无限的灵感与创作动力。这部作品是肖邦首创的钢琴叙事曲,其曲式结构是由许多种不同的曲式相融合而形成的创新体裁,使作品更具蓬勃的生命力与故事性。整首曲子为6/8拍,小快板。作品中的旋律极其优美华丽,其中模拟对话的部分更是充满俏皮的灵动感。整部作品有两大特点,一是作品的音乐材料十分干净简练,给人以清新轻盈的感觉;二是作品的节奏感动态均衡,使整部作品听起来别致而又精巧。

2.音色的歌唱性

要想掌握文件中所要求的音色的歌唱性,我们就必须了解这部作品是怎样表现优美的歌唱性。这部作品是一部叙事曲体裁,其中的引子是通过音乐来想象和描述一男一女对话的情景,音色效果上有明显的对比,突出对话时的虚虚实实的意境。在第二主题的时候,个别乐句中运用了八分休止符,采用了一种类似于叹息的处理方式,这种拟人化的音乐处理使乐句充满了歌唱性。最重要的是,作品中的旋律优美充满了强烈的歌唱性,这样的旋律要求我们必须深沉地触键,使其旋律感更加明确。而左手的伴奏部分是给上方右手的主旋律进行更加明显的衬托,使其更加悦耳动听。

3.乐句的连贯性

这部作品的引子部分是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一男一女的对话,从而进入主题。因此在弹奏中,我们也要想象自己在对某人说话,因此,连贯的乐句在整部作品中是不可忽视的部分。为了让一句话连贯而完整地开始、结束,在节奏上的拍数不可以随意处理。此外,对话是根据故事情节进行的,随着情节的推动,情绪的处理会发生改变,对话的情感也会变得不同。这就要求同学们在弹奏这首曲目时,在对话完整的基础上注意乐句的情绪起伏,使作品的乐句维持更好的空间感和呼吸感。

(三)德彪西《为钢琴而作》

1.作曲家及作品风格分析

德彪西是西方印象主义的代表作曲家,《为钢琴而作》是由三首乐曲组成,于1901年发表。第一首乐曲为《前奏曲》,3/4 拍,朝气蓬勃地,全曲突破了传统曲式的限制,自由随意地演绎主题;第二首乐曲为《萨拉班德舞曲》,3/4 拍,优雅又舒畅地,全曲节奏强拍在第二拍上,情绪上庄重严肃,旋律优雅缓慢,具有浓重典雅的音乐色彩;第三首乐曲为《托卡塔》,2/4 拍,活泼地。情绪上灵动轻松,风格精巧别致,乐曲结构自然清晰、段落分明。

2.触键的精准度

印象主义的音乐中强调追求层次与色彩的丰富性,于是给钢琴音乐触键带来了新的难题。德彪西的音乐追求朦胧、似雾似风又似雨的效果,这要求演奏者轻柔地抚摸琴键,使音色柔软而不生硬。德彪西关于触键曾说:“在演奏时,你要想象你的手就像一块磁石一样”。可见德彪西在他的钢琴作品中十分强调触键所带来的音色效果,因此要想演奏好德彪西的作品,对触键技术技巧的练习必不可少。

纵观整部作品,触键的精准度在作品中服务于呈现更优质的音色,每一次的触键不能直上直下,力量也不能像弹奏古典主义作品那样贯穿到底,而是要做好精准的控制,收放自如,行云流水。同样,作品中情绪的变化和起伏要求展示不同的音色效果,触键的方式也需要随之改变,根据作品的具体情绪掌握来调整触键的力度、深度和角度。

3.印象主义风格的踏板运用

在浩如烟海的钢琴作品当中,不同时期的作品对踏板的使用方式也各有不同。在学习印象主义时期的作品时我们会发现,谱面上几乎难以见到踏板的明确标记符号。同样,德彪西的这部作品中也鲜有踏板标记。但是如果完全不使用踏板就无法淋漓尽致地表达该时期音色中的五彩斑斓。在德彪西的作品中需要延音踏板的地方不可太深,要求我们灵敏地控制踏板,对于追求的音色效果达到“浅尝即止”即可;弱音踏板的使用在作品中也是“常客”,德彪西的作品有时会出现弱与极弱的对比,当手指无法满足音色效果的时候,弱音踏板必须发挥其功能,将音乐的力度对比做出不同的层次,使之更有质感。总之,演奏者要控制脚尖的力度,做到灵活多变、科学合理地运用踏板。

三、结语

艺术硕士2020版培养方案(钢琴方向)选定三首必弹曲目,促进当今高校导师、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对作品背后所蕴含知识的高度重视,期望艺术硕士研究生们在表达自身对作品的理解与表现的同时,重视这三首经典作品。通过对三首必演曲目考察要求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教育部门在强调学生对于作品本身的音乐本体分析的同时,也要求演奏者必须突出对经典作品风格的把握。了解具体要求,有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曲目的重点与演奏难点,从而达到更优质的演奏效果,更好地完成音乐会,完成我们的专业实践能力展示。

参考文献:

[1]李晓红.印象主义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分析[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0(5):167-169,173.

[2]Peter Shirts. Debussy's Resonance[J]. Music Library Association. Notes,2020(1):126-128.

[3]马雨薇.浅析肖邦钢琴作品《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的艺术特色和演奏[D].天津:天津音乐学院,2018.

[4]姚文娟.略论德彪西钢琴音乐的创作风格[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6.

[5]黄天俐,李阳,刘振红.音乐鉴赏[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4.

[6]孙大平.试论贝多芬对钢琴艺术史发展的影响——以c小调奏鸣曲(Op.10.No.1)第二乐章为例[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17-120.

[7]王曉琳.肖邦《降A大调第三叙事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8]马克.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11的演奏[D].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11.

[9]刘甜甜.德彪西《为钢琴而作》的艺术特征及演奏中触键和踏板的特殊运用[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作者简介:陈良钰,郑州大学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

编辑:雷雪

猜你喜欢

培养方案钢琴
纸钢琴
关于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思考
医学生共情能力培养方案及评价体系完善的研究
基于市场细分理论的我国应用型外贸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观赏水草栽培学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
战略新兴物联网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最牛钢琴
钢琴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专业设置研究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