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初探

2021-08-09苑法金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21年25期
关键词:道德观念典型情景

苑法金

小学生对于其生活的外在客观世界基本上还处于懵懂的认知时期,在人生观念以及德育观念的形成方面基本还处于空白认知状态,这就进一步凸显了教师教学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一、教学内容直观化

道德与法治讲述的内容较为烦琐、专业性强,以小学生的能力很难完全理解,就算勉强记住了,也很难灵活运用。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将学生引到正确的路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摆脱传统教学的影响,完善教学方式,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落实,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教学方案,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让学生透过表象看内涵。

二、教学情趣强

将情境教学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改善课堂氛围,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满足,发现道德与法治的独特魅力,在学习过程中不自觉地集中精力,汲取知识。这样轻松的氛围能将学生的认真态度凸显出来,也自然能提高教学质量。

三、所学知识生活化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特殊的科目,讲述的都是为人处世和学生的行为方面。其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从根本上来讲,道德与法治的教学离不开生活的“辅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生活的意义,明白教材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如何应用,从而成为生活的“主人”。

四、具体的教学策略与办法

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故事讲解法。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

典型分析法。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

表演再现法。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道具、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道德与法治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

情景设计法。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综合性很強的课程,授课的方式应该因时而异,因事而异,要与时俱进,不要故步自封。

猜你喜欢

道德观念典型情景
《圆》典型易错题
40年,我们宣传推介的典型经验
楼梯间 要小心
论中西方神话创作的异同性及成因
试论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公民教育
对体验性德育的几点思考
几类典型题的解题技巧
把美留在心里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轻松模仿,开口即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