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研究

2021-08-09白蓉蓉

校园英语·下旬 2021年4期
关键词:文科理科跨文化

【摘要】随着研究生扩招政策的发布,研究生培养质量成为教育部门关注的重中之重。同时,研究生作为全球化背景下的高质量人才,对其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对外释放出更大的人才红利。因此,探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是奠定各高校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计划合理性最为关键的一步。本文以访谈的方式探析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异同,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结果表明: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具体而言,文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比理科研究生更为突出,且存在显著性差异;但在行为能力层次并不会呈现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文理科研究生差异;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简介】白蓉蓉,西安外国语大学英文学院。

一、引言

1. 研究背景。随着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之间互动机会的增加,跨文化交流无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同时,研究生肩负着与西方国家进行科学文化交流的重任,是重要的教育人才。因此,培养和发展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只重视对非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实证研究,只有少数研究者关注文理科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从现有的研究成果中可以得出,高中文科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高于理科生,那么,随着在专业领域的深入探索,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否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如何产生?本文笔者将通过质性研究对以上问题得出结论。

2. 研究意义。首先,随着跨文化交际需求的日益增长,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成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标之一,因为外语学习者的实践可以反映外语教育的成败程度。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意识到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和文化教学的重要性。研究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可以为改进不同专业的外语教学提供一些思路。

其次,研究生作为重要的培养对象,在经济、科技和政治领域承担着重要的国际交流责任。研究生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掌握的需求与本科阶段有所不同,除了要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研究生还需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来满足专业领域的跨文化沟通,以此开阔视野,提升专业水,成为高素质人才。

基于此,因此对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现状进行质性研究,具体分析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能力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且为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系统掌握和培养提供了一个可参考途径。

3. 研究结构。本论文由五章组成。第一章介绍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研究背景和意义;第二章是关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综述;第三章是质性研究中的被采访者以及采访提纲;第四章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第五章对文理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作出总结。

二、文献综述

Kim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定义为“个体内部心理系统改变其现有属性和结构以适应环境需求的能力”(Kim 2001:268)。之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性质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学者们分别强调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不同方面。Rogers和Steinfatt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取决于个人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适当和有效沟通的程度(Rogers 1999:221-231)。Starosta对跨文化交际能力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认为跨文化交际能力反映了“在特定的环境中,有效地、恰当地执行交际行为以获得预期反应的能力”(Starosta 2007:340)。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受文化知识输入的影响。一些学者热衷于讨论文化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试图探析出文化在跨文化互动中的重要性。Arasaratnam试图通过面对面访谈和实证调查来建立一个跨文化交际的文化通用模型,证实移情、动机、互动参与、全球态度和跨文化体验在构建跨文化交际模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Arasaratnam 2003:226)。

胡艳红认为,中国学者非常重视跨文化语用学,而国外对跨文化交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跨文化适应和跨文化训练上(胡艳红 2011:554)。赵浩宇指出,素质教育的提出使核心能力成为英语教学的突出重点,文化修养对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的要求更高(赵浩宇2019:31-39)。刘玉红采用问卷调查和测试的方法,考察了文/理科本科生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差异(刘玉红 2011:35)。但缺乏探讨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差异的研究,因此,本文笔者采用访谈方法探寻文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差异及其原因。

三、访谈设计

本文以两名在读研究生(文理科各一名)及一名准研究生作为访谈对象,受访者专业涉及英语类、非英语类和工科,以探析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差异。在采访之前,受访者会被告知采访的用途和目的,并保证在本研究中不会使用真名,将使用A、B、C命名,以确保采访能够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从而获得真实答案。

1. 受访者信息。

2. 访谈内容。面试问题是根据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而设计,该模型将跨文化交际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情感能力和行为能力来探讨。

其中,跨文化意识代表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认知方面,跨文化意识是指对影响我们思考和行为的文化习俗的理解。跨文化意识是一个态度化的过程,对一个群体支配成员行为的主导价值观、态度和信仰的洞察力进行内化。

关于认知能力的问题包括:

(1)你知道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吗?

(2)你认为现阶段自己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吗?

(3)你了解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英语国家的经济体系/英语国家的政治状况吗?

(4)你觉得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高于本科生吗?

情感能力,指的是在跨文化交际中承认、尊重和欣赏文化差异的能力。换句话说,对跨文化敏感的人能够在互动过程中投射和接收积极的情绪反应。跨文化敏感度的六个要素:自尊、自我监控、思想开放、同理心、互动参与和暂停判断。

關于情感能力的问题包括:

(5)你能和所认识的外国学生自然相处吗?为什么?

(6)你觉得文理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样吗?为什么?

(7)我了解你不喜欢日本文化,为什么?

行为能力,是指在跨文化交际中,培养交际技能,使人们能够恰当有效地实现自己的目标。跨文化交际行为有效性的五个要素:信息技能、互动管理、行为灵活性、身份管理和关系培养。

关于行为能力的问题包括:

(8)如果你现在参与了一个外国项目,你将如何发展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9)你会选修跨文化交际的课程吗?

(10)你认为你现在接受的英语教育对你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帮助吗?

3. 访谈数据整理。本文采用自下而上的数据分析方法评估访谈结果,可分为四个阶段:

首先,对采访记录进行抄录和整理,以方便数据的管理和参考。第二步是一级编码。通过使用一种基于关键词的搜索方法,从下到上对数据进行分类和编码。例如“和外国人聊天儿”“讨厌日本人”就是意义相对突出的关键词。第三步是二级编码,将意义相似的一级编码重新分类,形成一个更大的类别。例如,将“缺乏接触外国人的机会”和“缺乏学习动力”归类为“缺乏文化输入”。第四步是三级编码,采用Kim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型进行再编码,例如,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与外国人聊天儿”归为认知能力表现,将“民族仇恨”“仇视日本人”归为情感能力表现,将“主动了解留学生的生活习惯”归为行为能力表现。

四、结果分析

1.文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流。”这是文科研究生B对于“你认为什么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回答。并且B认为不同的文化背景包括不同籍贯和不同的家庭背景。受访者B作为文科生长期接受文史哲类的文化教育,所以能够通过字面意思对跨文化交际的含义做出相对正确的猜测。

“跨文化交流就是和外国人聊天儿。”理科研究生C对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了解则较为表面。他觉得跨文化交际就是和外国人说话,同时他提到由于历史战乱原因他不喜欢日本。从受访者C给出的答案可以看出,部分理科研究生由于接受的文化教育较少,无法客观地看待民族问题,并且在讨论中发现受访者C难以克服种族中心主义。

2.文科研究生的情感能力高于理科研究生。“学习马克思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是它的一个必要分支。”当文科研究生A被问及是否有必要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时,他回答了这句话。A同时补充到,“学习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其很大程度上就是学习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因此,掌握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外国文化,更好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框架”。A还提到,如果有机会学习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话,他可以做得很好。

“我目前的专业不需要跨文化交流”受访者C表示,他现在的生活不需要跨文化交际能力。C还谈到了他在实验室和一个摩洛哥同学的相处状态,“和外国人相处太难了,我们的生活习惯完全不同。”并补充说,除非他有机会出国留学,否则他是不会主动了解一些关于英语国家的信息。

3.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在行为能力上没有显著差异。“主动学习英语国家的价值体系/经济体系/政治状况/社会规范和禁忌。”当被单独问到“如果一个重要的项目现在要求你出国进行跨文化交流,你会怎么做?”受访者A、B、C给出了几乎相同的答案,这表明在行为能力方面,文科研究生和理科研究生没有显著的差异,他们通过考研阶段所培养的自主学习能力可以帮助他们在需要掌握一项技能时去主动学习。

五、结语

根据第三章的结果分析,得到初步结论:文科研究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整体偏高于理科研究生。其中,理科研究生的认知能力和情感能力低于文科研究生,而行为能力二者没有差异。造成目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以概括为:

1. 理科研究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知识。由于学生的个人兴趣和缺乏历史文化教育,他们倾向于形成民族中心主义,拒绝与外国人接触。

2. 研究生教学中文化教学的投入不够。许多英语教师并不重视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 缺乏跨文化交流经验,文理研究生都提到没有机会和外国人进行交流,仅限于英语课堂交流。

4. 缺乏交际策略,访谈显示文理研究生采用的交际策略单一,无法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标。

参考文献:

[1]Arasaratnam, Lily A.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from Multiple Cultural Perspectives: A New Theoretical Model and Empirical Validation[D]. Diss. Rutgers University, 2003.

[2]Chen Guo-Ming, William J. Starosta. Foundations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7.

猜你喜欢

文科理科跨文化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和理科男谈恋爱也太“有趣”啦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2016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科第11题的多种解法
孙文科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