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教育之于大学生:问题与纠偏

2021-08-06程志杰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纠偏书法教育文化自信

程志杰

摘   要: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不能缺少书法教育。书法教育隐藏着美育、法育、博取、启智、保健等丰富的育人密码和文化因子,大学阶段是学生心智成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知识内化的最好时期。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更有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需要从文化传承、文化安全、文化战略等语境出发重视大学生书法教育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书法教育   大学生   文化自信   问题   纠偏

2009年9月,“中国书法”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审议并批准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濒危是非遗的普遍特点,“保护为主,抢救第一”是非遗工作的基本方针。我们在为“中国书法”申请世界级非遗成功高兴的同时,为中国书法今后的发展感到深深的担忧,书法的传承发展不容忽视,书法教育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书法的传承发展不能只靠书法协会、书法爱好者个人及团体,需要每个中国人努力。值得欣慰的是,近些年国家出台了部分文件和政策,推动了书法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促进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回归和系统强化。然而,较之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大学书法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和长期跟踪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书法教育断层、汉字书写危机、书法兴趣不浓、书法教育资源短缺等问题。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的心智成熟期,是理想信念教育、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也是对各方面知识学习、技能感知、接收内化的最佳时期。对大学生开展书法教育,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自信,更能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及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推进。

书法,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指:“用毛笔书写的艺术。”学者游曼认为书法指:“在汉字书写规范的基础上艺术和文化高度统一的表现形式,它包括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1](7)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书法指导纲要》《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等文件中均有毛笔书法和硬笔书法的要求规定。随着科技的发展进步,硬笔书写已成为社会主流,书法教育应包括软笔书法和硬笔书法。大学书法教育包含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专业教育指书法相关专业,一般归属于艺术类学科,素质教育指书法相关选修、通识课程、辅修课程教育。通识教育也叫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对大学生而言,通识教育是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提供人文训练,培养人文素质和身心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教育。文章中的书法教育主要是针对通识教育必修课内容展开的。

一、书法教育之于大学生教育的价值意蕴

(一)文化传承创新使命的叠加。

作为“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2](3-4),中国书法可溯源于殷墟甲骨文,至今已有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它以汉字为载体,表现和阐释汉字之美。极具生命力地记录、传承、展现着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发展历程,不同阶段的书作是学界研究哲学、文学、史学、宗教学、美学、文化等的珍贵材料。中国书法强有力地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气度,体现了炎黄子孙的高贵品德,黑格尔说:“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中国书法历来与中华文化发展相表里,是中华文化接续传承的有力载体,其生命的宽度是全方位的,其生命的长度是生生不息的。纵观我国文化发展史,以儒学为轴心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学和书院的教学传习和典籍整理得以保存并延续至今的。历史车轮驻于此,文化传承创新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学的责任。大学文化传承创新要靠专家学者,更要靠一批批走出校門的莘莘学子,他们是优秀文化的受益者也是优质文化的集中掌握者。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更多的人接受到高等教育,这将引起文化在更广范围的辐射和扩散,这对文化的传承发展无疑是好事。青年大学生终将活跃在各行各业,不乏很大一批将成长为未来的人民教师,他们也终将为人父母。所以,文化在他们身上的传播具有正面引领效应和广泛辐射效应。对大学生进行书法教育可以让他们深入中华文化的内核和肌理,认清汉字书法在国家文化安全中的意义所在。汉字书法,对文化具有传承的功能,大学生是继承和发展汉字书法的重要力量,汉字书法的使命和大学生的文化使命相叠加,两者的功能使命虽有区别,但价值旨归都是中华优秀文化的接续传递持续发展。大学生不仅要修好自我书法课,而且要良好地守望和传承书法和承载在书法之上的中华优秀文化。

(二)内涵丰富的素质教育方式。

大学生素质指大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习和实践中发展起来或形成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对大学生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主体特性和品质,其综合效应表现为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内在性、稳定性、有机性、多样性等特点。大学生素质在认识和改造主客观世界中的作用是隐性的、持续的和长期的,甚至起决定性作用,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要比一般知识和能力教育更重要、更迫切。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研究发现,书法教育的内容与素质教育内容及要求高度吻合,书法教育在大学素质教育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殊作用[3](81-83),其教育价值是全面、丰富和深刻的。书法训练过程可以有效培育学生的心境和毅力,书法训练是一个调动全身协调运动的过程,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毛泽东同志说:“练习书法是很好的休息,是积极的消遣娱乐,也是养神健脑健身之法。”[4]书写训练和创作过程中的书写内容一般都出自经典诗文史料,具有正身养性,提高文学素养和道德品格之功效。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一生刚正不阿,用生命维护唐王朝的统治,其书作内容大气磅礴、雄健刚毅,后人评价其作品:“英烈之风,见于笔端。”书法训练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可以增强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和鉴赏能力,鲁迅说:“它不是诗而有诗的韵味;不是画而有画的灵动;不是舞而有舞的飘逸;不是歌而有歌的悠扬。”[5](88)书法训练过程中对握笔姿势、书写姿势,以及对结字章法的严格要求,对大学生做人做事守规则、遵“法纪”有重要的规制作用,这与社会法制的规范约束是相通的。凡此种种,书法教育所具有的教育功能涵盖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其承载的历史、文化、美学、哲学、道德等教育内容无一不深深影响大学生。

(三)文化情感的培养和文化自信的确立。

文化情感、文化自信都是人的心理感知和状态,是文化在人心理活动的状态和重要表现。文化情感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文化情感培育的最终指向是形成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以及对其文化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6](7)。学界在不同的学科领域均对“文化自信”做了相应的解读分析,笔者更倾向于“文化自信”是一种心理现象的解读。按照心理学“情知对称理论”分析[7](17-18),文化自信隐含了人在知、情、意方面的特征。“知”指认知、观念、意识等;“情”指情绪、情感,由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心理唤醒等部分组成;“意”指意志,是毅力的表现。文化自信的确立必然要经历对文化知识的学习、认知,再产生感受、情绪和情感,最后形成意志并外化在行为主体的践行上。中国书法不单纯是文字书写,它与中国文化发展融为一体,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中国文化发展的缩影,其文化内涵涉及文字、语言、文学、史学、美学等,与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一体。可观、可感、可行是书法教育的天然优势[8](68),书法教育中知识、技能、艺术、人文的训练是认知发展与情感对称的统一,集知识教育、心理教育和行为教育于一体,可以有效培育大学生的文化情感和文化认同,抵制文化虚无主义,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

二、大学书法教育现状及问题归因

(一)汉字书写危机:书法教育回归的必然。

书法教育可以有效避免汉字文化被科技的异化。现如今,大学生提笔忘字现象增多、书写字迹潦草、卷面涂改字迹数量繁多、出现错别字频率增加,汉字书写正面临抑或经历着异化。报载,某大学分校对2100名大一新生进行了首次汉字书写测试,320余名学生不及格[9]。科技高速发展,无纸化办公推行,手机、电脑、人工智能充斥在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语音聊天、“键盘输入”代替汉字书写,在给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引发了汉字书写危机。除了科技发展的影响外,社会存在的一些重理工、轻人文,重功利、轻素养,重英语、轻汉语等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汉语和汉字学习的危机。教育部、国家语委曾先后六次向社会发布年度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报告中提道:“学生的汉语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在退化,需要引起注意。”[10]《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已颁布实施,《纲要》将语言文字事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除中国以外的世界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等在发展中均消失在历史云烟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包括语言、文字在内的民族文化被异化、软化和稀释。中华文明绵延五千多年,正是因为炎黄子孙对华夏文化的良好守望与代代传承。大学生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文化传承的主力军,写好方块字、讲好普通话是最基本的修养,也是深入中华文化的入口所在。因此,普及书法教育可以有效遏制和纠偏大学生书写危机,有效唤醒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有位俄国诗人写过这样的一句诗:“在俄国,俄国失去了俄国。”[9]这值得我们警觉。

(二)教育链条断裂:教育制度框架需构建

教育的理想状态莫过于在一定时期内,各教育阶段和环节的连续性、持续性、系统性推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增强教育效果。书法学习和训练是一个长期积累、躬身临习的过程,值得用一生学习,更需要教育层面的系统性衔接和推进。比较欣慰的是,近些年,国家就弘扬和发展书法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文件,对书法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通过文件梳理,发现这些文件大都集中在中小学书法教育内容和要求上,从政策角度对大学书法教育做出规划和安排的文件少之又少,且内容比较宏观。(如表1)

笔者认为,中小学教育需要书法教育,大学教育更需要书法教育。较之中小学生,大学生的心智已发展成熟,思考问题更趋向理性,价值观逐步树立和稳固。书法教育集多样化的德育内容于一体,内涵较丰富,在这一阶段开展书法教育更能健全人格、锻炼意志、陶冶情操,增进文化情感,坚定文化自信。在中小学书法教育上,国家陆续出台了以上政策和文件,加之其他教学课标等文件,有力保证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良好势头。相比来说,大学生书法教育显得“暗淡无光”,虽然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基本要点》《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等文件中有所提及,但缺乏针对性内容与要求。虽然部分大学在选修课程中设置了相关内容,但只是个别和局部,大部分大学生的书法教育是断层的,高校书法育人功能逐渐消隐,难以完全释放。

(三)边缘化生长:教育资源需合理倾斜。

书法在大学中往往是以一种专业或者相关专业的修读课程而存在的,真正将书法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植入大学教育的学校少之又少。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对书法的育人功能认识不够、教育政策体系不健全等,导致大学书法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困难,也将导致书法教育资源的短缺。首先,体现在师资队伍上。通过走访部分高校、查阅部分高校书法师资力量,发现当前高校中从事书法教育的专业教师数量较少,师资普遍匮乏,且素质良莠不齐。多数高校的书法教师往往以跨专业兼职授课为主,常见的有美术教师和中文系教师,多数非书法科班出身。其次,教育教学设备和阵地不足。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师资是书法教育教学中传播知识的中坚力量,教学设备和阵地是知识传播必不可少的工具。笔者走访了部分高校的书法教育研究室(所)、图书馆,发现关于书法教育教学的书籍、法贴较少,特别是经典书籍字帖,专门进行书法教育的空间短缺。再次,课程设置问题。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学科专业目录和基础教育的学科设置中迄今为止未把书法单独列为一门学科[11](121)。研究发现,以书法课程作为通识教育必修课出现在大学教育中情况基本没有,书法课零星出现在书法专业课和选修课中,导致书法专业在其他学科门类前的弱势地位得不到改善,生存空间受到很大的挑战。目前,一些院校书法教育的实际情况并不尽如人意。

(四)学习动力不足:教育方式需再设计。

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是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教育家程颐提出:“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即在任何知识的学习和事物的探索中,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调动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努力学习的精神,激发兴趣、树立信心是学好书法的关键,也是影响学生练字成败的重要环节。现今,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和全球化,学校课业分布不均衡、就业压力日趋增大,一些大学生出现功利性价值观念,往往追求短、平、快的效果,导致他们对本民族、本国历史、文化、精神疏远和不了解,可能造成“文化断层”现象的发生,即大学生期望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与现实的文化准则和价值观之间将存在差异。陈宝生曾说:“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激荡交流融汇的过程中,如果我们不采取果断措施,人民群众不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那么中国人的重心就会发生漂移。”[12]古人云:“字无百日功”,书法训练需要长时间临池不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加之长时间的应试教育和繁重的学业考试,一些学生束“笔”高阁,导致书法基础薄弱,书法兴趣更无从谈起。其实,书法兴趣的淡化只是一种文化行为表征,其中映射出的深层问题值得反思。

三、大学书法教育之实现路向

(一)环境熏陶与行为浸润,重兴汉字书写之风。

漠视汉字的书写,就是漠视母语和中华文化的表现,对此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本着对中华民族负责、对世界文化负责、对人类负责的态度,及时化解“汉字书写危机”。这不仅是当代人的责任,还是世代中国人永恒的责任,不仅要从中小学生做起,还要从大学生做起。克服汉字书写危机的方式莫过于环境熏陶和行为浸润。首先,宣传引导必不可少。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削弱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对汉字书写不重视,故加深对书写能力的认识,加强对大学生汉字书写的宣传引导必不可少。可以邀请书法高手题写校园内的楼宇名称,教室、報告厅、会议厅、走廊均可悬挂书法作品,组建学生书法社团,举办师生书法作品展览。陕西师范大学每年组织书法好的在职或退休教师书写高考录取通知书,值得学习和倡导。再如,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赛》不失为成功的创举,高校可以借鉴并多组织一些类似的听写比赛,吸引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在比赛中获得知识、锻炼心态、增强书写能力。其次,大力营造手写氛围。校园内设的宣传海报、活动展板、公告栏、主题班团会等可提倡用毛笔或者粉笔字书写。教师上课除了将必要的PPT投影作为辅助教具外,均提倡板书授课教学,这样可以缓解学生视觉疲劳,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布置给学生的日常作业均可要求手写版,这样不仅能增强书写能力,还能规避抄袭现象,匡正学风。

(二)政策补位与全员动员,提高书法教育位置。

在文化强国战略的语境中,怎样解决汉字书写危机和书法教育边缘化问题,最主要的是加深人们对书法重要性的认知,让书法的文化核心地位逐渐回归。首先,从国家层面看,在现行的高校课程体系中,书法教育的位置始终未能摆正。前文提到国家出台了部分涉猎高等学校书法教育的政策文件,其中的部分规定属于“蜻蜓点水”,没有将书法教育课程作为必修科目纳入高等教育体系中,更没有相关的考核评价体系,使书法教育无章可循。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重视大学生书法教育,尽早谋划出台“配套”的政策文件。重视书法等级考试,将书法等级考试合格作为大学生毕业的基本条件。其次,从社会、家庭层面看,囿于信息时代的无纸化办公、市场竞争的功利主义、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社会普遍唯分数论等,社会和家庭对大学生的汉字书写标准和能力没有太多的要求,书法对他们来说是“阳春白雪”,专属于书法家、老年人和“修身养性”者,他们忽视了书法教育对大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等方面的作用和书法教育的育人张力。对此,社会各界和家长们应积极行动起来,从思想和行为上予以引导。再次,从大学生层面看,大学生要明确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树立“从我做起,人人行动”的理念,时刻叩问“丢了书法文化,我们将失去什么?”自觉投入国家文化安全和文化强国建设中。

(三)体系化设计与软硬件配套,提供书法教育保障。

书法教育政策的不完善和教育体制的不健全,必然导致书法教育资源的供给不足,也将导致书法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缺乏系统性、逻辑性和针对性。鉴于此,有必要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空间拓展、设备配置等方面加强建设。专业的师资是书法教育的核心,是高校开展书法教育的前提和保障。学校要积极从开设书法专业的高校招录专门人才,注意吸收消化学校内部书法水平较高的学者教师,可以聘请社会有名书法家作为兼职教师。同时,要注意专业书法教师的梯队建设和后期培养。课程设置是书法教育过程的承载者,是书法教育这个生命体的“中枢神经”,建立以书法必修课程为主、通识选修课程为辅的多样化课程,保证学习课时,并制定严格的成绩考核制度,成绩考核制度从某种程度上将成为大学生学习书法的外生动力。书法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教育,需要现场示范、临习和讲解,涉及笔墨纸砚的运用,专门的教学场地和空间非常重要。因此,学校应尽量设置专门的书法教室或体验中心。此外,书法教学集传统教学方式与新媒体方式于一体,对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器材的使用要配套和跟进。

(四)立体式架构与多元化教学,激发学生书法兴趣。

大哲学家张载说:“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兴趣对于个体能够产生针对对象的活力、兴趣产生作用时,个体的潜能将得到高度的释放。一切学问都需要兴趣的驱使和引导,书法也不例外。首先,进行体验式教学,寓教于乐。纯理论和纯技法的单向灌输对于书法教学都不是理想状态,书法教育应该立体化、全方位、体验式教学。在书法教学和训练中,通过对书法史的解读,让学生了解到汉字演变的过程和历代书法名家,感受无与伦比的汉字文化与书法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对不同类型书法作品的鉴赏和解析,增强学生发现美、感知美、创造美的能力。通过对“退笔冢”“墨池”等经典故事的讲解,让学生明白笔耕不辍、滴水穿石的力量。在具体笔画的临习中,通过对笔画中的起笔、行笔、收笔中的藏锋告诉学生做人不能锋芒太露,用中锋行笔告诉学生做人要走人间正道;通过结字章法中的避让关系,使学生知道做人做事需要懂得礼让,要讲求分寸,等等。让学生享受书法这种“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其次,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因材施教。由于悟性、知识储备等因素的影响,书法学习的个体差异较大,书法教育过程中要根据年级差异合理设置课程,分类别、分阶段、梯队式教学,避免“一刀切”“一把抓”。再次,积极鼓励指导学生参加书法比赛、书写春联、举办书法作品展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参考文献:

[1]游曼.初中语文教学中书法教育实施的现状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2]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

[3]汪宏志,杨金梅.书法教育与素质教育[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5).

[4]毛泽东一生热爱书法[EB/OL].光明日报,2011-08-12.http://news.cntv.cn/20110812/110441.shtml.

[5]鲁迅.门外文谈[A].鲁迅.且介亭杂文[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6]赵银平.文化自信——习近平提出的时代课题[J].理论导报,2016(08).

[7]何晓琴.书法训练对小学生文化自信的影响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8.

[8]常志清.书法教育中隐藏的德育“密码”[J].人民教育,2016(09).

[9]郭振有.书法教育与民族素质[N].中国教育报,2011-11-20(03).

[10]张西流.化解“汉字书写危机”应从孩子抓起[EB/OL].[2018-07-17]. http://www.hangzhou.com.cn/pinglun/content/2018-07/17/content_7037092.htm.

[11]符红川,张轩,王富.试析书法教育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缺失及对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1).

[12]佚名.陈宝生部长谈传统文化教育3句话4件事[EB/OL].[2018-02-23].http://www.jyb.cn/zcg/xwy/wzxw/201703/t20170303_467882.html.

基金项目:大连民族大学2020年度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项目——《新时代加强民族院校大学生文化认同教育研究》,项目编号:C2020JD24。

猜你喜欢

纠偏书法教育文化自信
珠三角中小学生书法教育现状及分析
基于OpenCV实现文档物体的纠偏方法
基于中小学书法教育实施背景下的师资建设研究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