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逻辑路径

2021-08-06马三喜胡国利刘秀岩韩典轩包大鹏

文教资料 2021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马三喜 胡国利 刘秀岩 韩典轩 包大鹏

摘   要: 专业课与思政课同为育人主阵地,承担着立德树人的使命。本文从价值目标、课程体系的转变、对专业课教师的角色塑造等三个方面,论述高校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的逻辑路径。

关键词: 专业課程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同向同行

一、价值目标:协同解决育人过程中的“德才兼备”问题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树人”的第一要务是“立德”。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既要提高专业素养又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水平,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秀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也就是回答高校育人的问题,探究高校最终培育的人才取向及培育人才的最终目的。对于大学生而言,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是复杂的工程,需要所有教师的参与和积极配合。但是目前我国一些专业教师在进行日常教育过程中,出现专业培育和道德相分离的情况。根据习近平同志的重要指示,必须利用课堂教学渠道,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程,帮助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针对性,最终让学生的成长满足社会的需求。无论哪门专业课都必须做到传授知识和思想培育共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实现全面个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专业课教师必须了解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教师最根本的工作是教授专业知识,为社会和国家培育综合类人才。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师不应该只做教书这一项工作,而要教育学生做人。学生的学习不能只有书本,要学习做人的道理。

习近平同志在重要讲话中强调,树立学生的品德是最重要的环节,必须把政治思想工作贯穿大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实现多层次人才教育,开拓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创新局面。高校思政课堂必须成为灌输思想政治理论的主要渠道,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探讨共同教育的新方法。各专业的教师必须负好责任,不仅要解决学生的现实问题,还要促进学生的思想觉悟进步,让学生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德育不能仅仅依靠时间短、数量少的专门德育课,其他专业课都应该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积极发挥各门学科的协同效应。以思政课为中心,优化整合校内外各种教育资源,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协调发展,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二、课程体系: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协同转变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校各个部门、所有高校教师的共同责任。要构建大思政工作机制,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协同演奏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这一乐章。习近平同志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做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即要做到全员育人、环境育人。现有高校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 由于专业教师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 不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至今“两张皮”现象未得到根本改变,形成思政课教师“单兵作战”、大学思政课“孤岛化”的窘境,突出表现为教师的育德能力和育德意识有待强化、各门学科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急需充分挖掘、多部门合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课程建设,不仅仅局限于狭义的思政课,还要发挥综合、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延伸。既要发挥专业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又要注重校园文化活动“第二课堂”的熏陶功能,还要发挥社会实践“第三课堂”的育人功能。

让各类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体系形成协同效应,走出思想政治课目前的误区,向着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方向不断进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课程基础构建体系化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体系,实现高校全员育人的最基本功能。在教育活动中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成长发展规律和认知心理特征,以学生为本,德育为先,紧紧抓住课程改革核心环节,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对大学生进行国民教育和素质培育,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系统性与主动适应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除此之外,不仅要把握政治理论课程的核心地位,还要发挥学校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育人价值。要将表面上的知识教育和内部的内涵教育进行融合,扩大思政教育的覆盖度。在专业教育中,如果专业教师能够在课程内容中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就会取得较好的隐性教育效果。

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高校在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过程中积极探索和实践。在理念上,从高等教育“育人”本质要求出发,树立“课程思政”核心理念,强调学校德育“大熔炉”的教育合力作用,既要注重在价值传播中凝聚知识底蕴,又要注重在知识传播中强调价值引领。在改革思路上,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激励,一方面明确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另一方面逐步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改革框架及路线图上,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综合素养课程、专业课程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

三、角色塑造:全面提高专业课教师的综合素养

加里宁曾说:“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学生。”为了保证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专业课教师应该改变传统观念,有意识地加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从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改善、行为实现等方面努力进行角色塑造,全面提高综合素养,成为先进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坚决支持党的领导,让学生在高校中健康地成长,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通过帮助专业课老师强化对社会的责任感,承担起历史使命感,建设具有专业知识与高素养、高道德、坚定政治信念的大学专业教师队伍。

正确的意识培育能够帮助现代大学专业课教师拥有较好的思想政治角色,让专业课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拥有正向的观念、培养高度的责任感,积极践行自己信仰的道德标准和价值理念,增知识、长才干,追寻育人文化的生命意蕴,积极练就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即使在科研活动中也会淡化教育科研的功利性,探索做学问、教育人的精神,不仅要为学术界丰富体系建设,还要给人格精神留下烙印,教学生既学会做学问,又学会做人。专业课教师必须有敢于开拓的精神,坚定社会主义信仰,将现有的知识全部教授给大学生。只有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培养出的学生才能适应市场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解决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矛盾。《学记》认为,只有学习之后才能知道现实的矛盾和不足,通过反思不断解决身上发现的问题,最终达到自强的境界。专业课教师通过教学,不断实践马克思主义理念,充实自己,优化教学,成长为符合大学要求的灵魂塑造者。

必须提高专业课教师的各类教学能力,让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体系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大学专业教师必须应用有效的方法和科学的措施,学习不同的学问,增强教学内容的跨领域性,探寻多元化的艺术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力求更精、更新、更广、更高,不断提高育人水平。

改善环境能够保证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扮演的角色,第一,必须明确我国高校领导在教育体系中担当的责任和引领作用,规范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营造相互尊重、相互平等、以知识为重的外部学习环境。学校领导应当充当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向导,主动担当起自己的责任。保证专业课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到位而不缺位、有作为有地位。其次,要建立、健全学校考评奖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不同项目制度有严格的管理要求,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完善管理要求,保证思政教育体系的凝聚能力。不仅如此,学校还要建立完善的考核和评奖机制,让专业课教师保持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再次,高校必须构建和谐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不断优化培育人才、教育学生品德的环境。力求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覆盖、多渠道融入,比如通过对教学大楼建筑的创意设计和合理布局,形成独具特色的校园建筑文化。再如在校园适当位置设立人文色彩浓厚的醒目标志等,使整个校园充满智慧与文明、科学与艺术、积极与进取的育人氛围。

高校还应当加强教师的思想观念建设,积极鼓励教师创新坚守教育原则,将思政工作各方面贯彻于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学校应当推进思政工作在学生学习环节与生活环节的深度融合,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将学生培育成社会需要的素质高、品德优良、责任心强的综合类人才,积极贯彻培育爱国、责任感强、斗志顽强、发展全面的人才这一目标。另一方面,要创新思路,在生活情境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比如专业课教师可以深入大学生的生活,转换身份,帮助学生解决具体矛盾,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达到预期效果,让思想政治教育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其他专业学科形成连锁效应。积极构建大学生媒体思维,结合思想道德建设与媒体营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网络教育氛围。在生活思政教育建设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品质,让学生进入符合教育规律的发展轨道,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及个性特征,使用循序渐进、符合学生需求的管理方式,确保教育人才措施落到实处。

四、结语

要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深入发掘各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努力使专业课程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最终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课程体系重构,走出就“思政课”谈“思政课”的误区,既要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员育人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體系,又要构建包含理论课程、综合素质培养课程、专业知识教育课程的思想政治教学体系。通过角色塑造,从正确的意识培养、能力提升、环境改善、行为实现等多方面提高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蒙丽媛. 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做“三全育人”践行者[J]. 智库时代,2020(03).

[2]温潘亚.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前提、反思和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2020(08).

[3]陈曼. 高校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塑造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14.

[4]肖凤,庄奕,刘文成.试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的双向同轨发展[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7(10).

[5]潘虹,邓静文. 网络教学下“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模式探索[J]. 现代职业教育,2020(38).

基金:2020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高校思政专项“‘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路径研究”(编号:20SZB1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
运用新媒体进行思想引领的路径探索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