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AFAH1B3介导上皮间质转化促进大细胞肺癌的转移*

2021-08-06汤素萍倪松石

关键词:细胞系培养液细胞周期

汤素萍, 倪松石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南通 226001

2018年全球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统计显示,肺癌是最常见的肿瘤,占所有癌症病例的11.6%,也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占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18.4%[1]。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是肺癌最常见的病理类型。近年来NSCLC的筛查、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NSCLC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仍然很低(Ⅳ期患者5年生存率小于10%)[2]。大细胞肺癌(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是NSCLC中一种较少见的亚型,具有侵袭性,占所有肺癌的9%[3]。肿瘤的快速生长和早期转移是导致LCLC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4]。因此,深入地探索LCLC转移的分子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标对LCLC患者至关重要。

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s,PAF-AHs)是一组结构可变的同工酶,分为血浆PAF-AH、细胞内PAF-AH(Ⅰ)和细胞内PAF-AH(Ⅱ)三种类型,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水解酶1b催化亚基3(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 acetylhydrolase 1b catalytic subunit 3,PAFAH1B3)是一个编码PAF-AH(Ⅰ)的α1催化亚基的蛋白编码基因[5]。PAFAH1B3参与了神经发育和精子发生的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AFAH1B3也是致癌调控的关键驱动因素[6],但PAFAH1B3在LCLC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尚未可知。

本研究旨在检测PAFAH1B3在LCLC细胞中的表达,揭示PAFAH1B3对LCLC细胞增殖、侵袭和细胞周期方面的影响,并探讨PAFAH1B3对LCLC细胞侵袭的可能调控机制。

1 材料和方法

1.1 细胞培养

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H1650,LCLC细胞系H460以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均来自中国科学院细胞库。肺癌细胞系和16HBE分别置于含有10%胎牛血清(Biological Industries,Israel)、100 U/mL青霉素和0.1 mg/mL链霉素(碧云天,中国)的RPMI-1640(Biological Industries,Israel)和DMEM(Biological Industries,Israel)培养液中培养,所有细胞均于含有5% CO2的37℃加湿培养箱中培养。

1.2 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

简单来说,从细胞中提取总蛋白,用BCA试剂盒(碧云天,中国)检测总蛋白浓度,将20 μg等量的总蛋白经SDS-PAGE分离,然后转移至0.4 μm的PVDF膜(Millipore,USA)上。膜经过5%脱脂奶粉封闭2 h后,与一抗4 ℃孵育过夜。次日TBST洗膜3次,每次10 min,二抗室温孵育2 h后再次洗膜,最后ECL发光试剂盒(Biosharp,中国)检测目的蛋白条带,GAPDH为内参蛋白。主要抗体为:PAFAH1B3兔单克隆抗体(1∶1000,ab166906,Abcam),E-cadherin兔单克隆抗体(1∶10000,ab40772,Abcam),N-cadherin兔单克隆抗体(1∶5000,ab76011,Abcam),GAPDH小鼠单克隆抗体(1∶100000,60004-1-Ig,Proteintech),抗兔二抗(HRP)(Abways Technology,中国),抗鼠二抗(HRP)(Abways Technology,中国)。

1.3 慢病毒转染及稳转株的建立

以每孔8×104个细胞的密度将H460接种于6孔板中,培养16~24 h。当细胞融合度达到20%~30%时,根据MOI=10加入PAFAH1B3 shRNA病毒(吉凯基因,中国),并加入Hitrans G P感染增强液,72 h后,继续给予含有嘌呤霉素的RPMI-1640培养液培养细胞,筛选得到稳定沉默PAFAH1B3的H460细胞株,沉默效率经Western blot验证。慢病毒介导的PAFAH1B3 shRNA序列为:shRNA1,5′-GATGGCACCATCAGCCATCAT-3′;shRNA2,5′-CGACAGGTGAACGAGCTGGTA-3′;shRNA3,5′-GCAGGTGACTGGTGGC-ATCAA-3′;shControl,5′-TTCTCCGAACGTGTCACGT-3′。

1.4 CCK8实验

将细胞接种于24孔板中(2000个/孔),分别于24、48、72和96 h加入CCK8(碧云天,中国),培养箱中继续培养2 h,以酶标仪在450 nm处测定吸光度。

1.5 克隆形成实验

向6孔板每个孔中接种1000个细胞,每3天更换一次培养液,培养9 d后,吸去培养液,PBS洗2次,然后用4%多聚甲醛固定20 min,0.5%结晶紫染色5 min,最后用PBS洗3次,并用显微镜拍照,Image J进行计数。

1.6 Transwell侵袭实验

使用Matrigel基质胶(BD Sciences,USA)涂覆于8 μm孔径的Transwell小室(Corning,USA)上室,将H460细胞(5×104个)用200 μL无血清培养液接种于上室,下室加入800 μL含有20%胎牛血清的完全培养液。培养48 h后,用棉签轻轻拭去上室的细胞,经4%多聚甲醛固定细胞、结晶紫染色后,用显微镜在5个随机视野下拍照(×200),Image J计数细胞。

1.7 流式细胞术

收集6孔板中处于对数生长期的细胞,用预冷的PBS洗涤,然后用预冷的75%乙醇固定2 h。1000× g离心3~5 min,沉淀细胞,小心吸出乙醇,再用PBS洗涤细胞。用含RNase A的碘化丙啶(PI)染色液(美国Everbright®公司)对细胞进行染色,室温避光孵育30 min后,在615 nm发射波长下用流式细胞仪(BD Biosciences,美国)检测,用ModFit LT分析。

1.8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PAFAH1B3在LCLC细胞中的表达

我们通过Western blot检测了PAFAH1B3在肺腺癌细胞系A549、H1299和H1650,LCLC细胞系H460以及人支气管上皮细胞16HBE中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16HBE细胞相比,PAFAH1B3在A549、H1299、H1650和H460细胞中的表达均显著上调(图1,均P<0.01)。

1:A549;2:H1299;3:H1650;4:H460;5:16HBE;与16HBE比较,**P<0.01

2.2 慢病毒转染H460细胞及稳转株的建立

为了进一步研究PAFAH1B3对LCL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我们用慢病毒介导的shPAFAH1B3(shRNA1、shRNA2、shRNA3)和阴性对照shRNA转染H460细胞,沉默H460细胞中PAFAH1B3,并予嘌呤霉素筛选得到稳定沉默PAFAH1B3的H460细胞株。沉默效率通过Western blot验证,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细胞相比,三种shPAFAH1B3转染后,H460细胞中PAFAH1B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图2,均P<0.01)。我们选取shRNA2转染后的细胞进行下一步的实验,将其记为shPAFAH1B3,阴性对照组记为shControl,空白对照组记为Parental。

1:shRNA1;2:shRNA2;3:shRNA3;4:shControl;5:Parental;与shControl组比较,**P<0.01

2.3 沉默PAFAH1B3抑制H460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

在建立了稳定沉默PAFAH1B3的H460细胞株后,我们进行了CCK-8实验,结果显示,与shControl组细胞相比,shPAFAH1B3组细胞生长速度明显变慢(图3,均P<0.05),表明沉默PAFAH1B3可显著抑制H460细胞的增殖能力。

与shControl组比较,*P<0.05

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shPAFAH1B3组细胞较shControl组细胞形成的克隆显著变小且变少(图4,P<0.01),表明沉默PAFAH1B3可以显著抑制H460细胞克隆形成的能力。

1:Parental;2:shControl;3:shPAFAH1B3;与shControl组比较,**P<0.01

2.4 沉默PAFAH1B3抑制H460细胞的侵袭能力

为了研究PAFAH1B3缺失后H460细胞侵袭能力的改变,我们进行了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与shControl组细胞相比,shPAFAH1B3组细胞穿过Transwell小室小孔的数目明显减少(图5,P<0.05),表明沉默PAFAH1B3显著抑制了H460细胞的侵袭能力。

1:Parental;2:shControl;3:shPAFAH1B3;与shControl组比较,*P<0.05

2.5 沉默PAFAH1B3促使H460细胞由S期向G0/G1期转化

我们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PAFAH1B3沉默后LCLC细胞的细胞周期变化,结果显示,沉默PAFAH1B3后,H460细胞中分布于G0/G1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增多,而分布于S期细胞所占百分比显著减少(图6,均P<0.05),表明沉默PAFAH1B3可以促使H460细胞的细胞周期由S期向G0/G1期转化,进而抑制了细胞的增殖。

与shControl组比较,*P<0.05

2.6 沉默PAFAH1B3抑制EMT过程

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to-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恶性肿瘤的进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我们进一步研究了PAFAH1B3对EMT过程的调控作用,通过Western blot分析了EMT上皮标志物E-cadherin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显示,PAFAH1B3缺失的情况下,H460细胞中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N-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图7,均P<0.01),表明PAFAH1B3促进了EMT的过程。

1:shPAFAH1B3;2:shControl;3:Parental;与shControl组比较,**P<0.01

3 讨论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与人支气管上皮细胞相比,PAFAH1B3在LCLC细胞中的表达显著上调。在PAFAH1B3缺失情况下,LCLC细胞生长变慢,克隆形成能力减弱,侵袭能力也受到了抑制。沉默PAFAH1B3引起的LCLC细胞增殖减慢可能与其对细胞周期的抑制有关。此外PAFAH1B3的缺失可以逆转EMT的过程。这些研究结果表明,PAFAH1B3在LCLC中发挥着致癌的作用,它通过调控EMT过程促进了LCLC的进展。

PAFAH1B3通常表达于胎儿脑、胰腺、胸腺、结肠、睾丸组织和红细胞中,PAFAH1B3与PAFAH1 B2在哺乳动物中显示较高的同源性,它们参与了神经发育以及精子发生的过程[6]。PAFAH1B3还可以影响血管生成,Wei等[7]发现在胰岛素刺激下,PAFAH1B3可能被棕榈酰化,抑制棕榈酰化或敲除PAFAH1B3可防止胰岛素诱导的血管生成。Livnat等[8]发现过表达PAFAH1B3可以导致β-catenin表达的减少,提示PAFAH1B3可以作为Wnt信号通路的负调节器;而Wnt信号通路影响了癌症干细胞的维持、转移和免疫调节等过程[9]。有研究发现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PAF)的抑制剂可以促进PAFAH1B3的表达,加速PAF的水解,抑制PAF介导的Caspase-3的激活,强调了PAFAH1B3抗凋亡的作用[10]。

目前PAFAH1B3在人类多种肿瘤中已经有相关的研究,现有结果均提示其在肿瘤中的促瘤作用。例如,通过免疫组化分析证实,下咽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AFAH1B3较癌旁组织表达升高,PAFAH1B3高表达与下咽鳞状细胞癌患者较短的总生存期相关[11]。在乳腺肿瘤中,PAFAH1B3表达水平较正常乳腺组织明显上调,其表达升高明显降低了乳腺癌患者无复发生存率[12]。小干扰RNA沉默PAFAH1B3和药物阻断PAFAH1B3均可抑制乳腺癌细胞的致病性,可以引起广泛的脂质代谢变化,包括具有抗肿瘤和促凋亡作用的肿瘤抑制脂质的增加,如神经酰胺、磷脂酰胆碱和磷脂酰丝氨酸等[12-13]。Fiedler等[14]还发现PAFAH1B3的丢失可以使白血病细胞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显著致敏。

在本研究中,我们观察到沉默PAFAH1B3抑制了LCLC细胞的增殖、克隆形成和侵袭,并可以诱导细胞周期由S期向G0/G1期转化,这些结果说明了PAFAH1B3在LCLC中的促瘤作用,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PAFAH1B3的失调影响了LCLC侵袭能力,然而PAFAH1B3参与LCLC转移的确切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肿瘤转移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肿瘤细胞离开原发肿瘤,扩散到远处部位,并形成继发肿瘤[15]。EMT被认为是转移的起始阶段,在肺癌的进展中起着核心作用,靶向EMT信号传导可能是一种新的治疗策略[16]。在EMT过程中,上皮细胞失去其特征,获得侵入性间质表型。EMT发生时,常可以观察到上皮标志物E-cadherin的表达减少,而间质标志物N-cadherin的表达增加[17]。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沉默PAFAH1B3可以诱导LCLC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降低N-cadherin的表达,说明PAFAH1B3是LCLC中EMT的促进因子。E-cadherin是细胞粘附连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细胞粘附和维持上皮细胞表型中起重要作用,E-cadherin表达降低可以导致细胞的粘附丧失,细胞活力增加[18]。本实验中,我们证实了E-cadherin的蛋白表达与PAFAH1B3的表达呈负相关,但E-cadherin下调的机制尚不明确,肿瘤细胞中TGF-β、转录因子(包括Snail、Zeb和Twist)以及microRNA等均可以通过其相应的通路下调E-cadherin的表达[19-21]。我们后续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PAFAH1B3促进E-cadherin下调的调控机制以及PAFAH1B3在动物模型中的促瘤作用。

综上所述,PAFAH1B3在LCLC中是肿瘤的促进因子,PAFAH1B3通过调控EMT过程促进了LCLC的进展,PAFAH1B3可能是LCLC治疗中一个潜在靶点。

猜你喜欢

细胞系培养液细胞周期
lncRNA LINC01206调控银屑病角质形成细胞的功能研究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研究现状与思考
从一道试题再说血细胞计数板的使用
植物细胞周期如何“刹车”?
几种培养液对水螅种群增长影响探究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单一类型感染和多重感染对宫颈癌中细胞周期蛋白、抗凋亡蛋白表达量的影响
RNA干扰HDACl对人乳腺癌MCF—7细胞生物活性的影响
超级培养液
叶酸受体-α、Legumain在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系的表达实验研究
抗癌活性肽对胆囊癌GBC-SD细胞作用前后的基因表达谱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