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解释素养在中职历史课堂中的渗透

2021-08-05吴小燕

速读·中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历史解释历史教学中职

吴小燕

◆摘  要:在教育部颁布了中职学校历史课程标准后,历史正式成为中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课,對于中职学校而言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历史课在以往中职学校中地位不高,在历史新课标提出后,也难以实现快速转变,不少学校都未能良好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鉴于此,文章联系笔者教学实践,聚焦历史解释素养,论述了如何在中职历史课堂中有效渗透该素养,助力学生良好发展。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历史解释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便是历史解释,其既是一种思维活动的体现,又是一种情感的交流。能否良好发展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关系着学生史学素养的提升。

一、创设情境 激发历史兴趣

历史是无法复原的,其是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要想对其细节及真实面貌做完全了解具有较大困难,并且,教科书上单薄的历史结论是难以完整描述真实的历史。基于历史解释视角,中职历史教师在展开实际教学时应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带领学生对历史上的事物、人物做更深入了解。

例如,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这一单元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进行了歌曲《松花江上》的播放,通过歌词将“九一八事变”引出,随后与学生一同对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及经过展开回忆,从而将日军入侵我国东北的历史事件引出,再要求学生联系原有知识,对如下问题展开思考:为何在上世纪30年代日本要再次发动侵华战争?日本是如何侵华的?中国人民如何反抗的?利用上述问题,实现学生学习欲望的调动。在讲解人民团结抗战知识的时候,则可为学生播放事先收集的视频材料(具有争议的影视片段),要求学生分析视频中的内容是否符合历史。如此一来,则能让学生联系当时环境对历史展开评判,进而得到不同的体验、感悟,促使其树立端正的历史态度,能辩证、客观地解释历史。

二、研习史料 评析历史解释

“知道对同一历史事物的不同解释,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辨析,并做出价值判断”是历史解释的课程目标。不同历史解释的出现,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人们解释历史的角度不同,因此,形成的观点也不一致。比如用革命史观、社会史观、现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等不同史观解读历史。另一方面,不同解释之间观点是互相冲突的、对立的,这主要是受引用史料的不同、阶级立场及时代背景的影响。比如,教材中认为“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是洋务运动的局限所在,改革者希望通过先进的西方科技,使落后的清朝封建统治得以维护,与当时的历史发展潮流不符,所以注定失败。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陈旭麓提到:虽然,后来人们更多认为“中体西用”是对封建的包庇,但当时的中国很多都是顽梗、泥古的士人,在在充斥着封建主义的天地雷,要想实现资本主义文化的引进,除了“中体西用”,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

要完成历史的准确解释,就需做到历史的良好理解。历史理解通常为两个角度:其一,研究者基于当前时代看待历史,旨在对历史的经验教训进行汲取、总结;其二,代入历史,思考历史所处环境、思考历史当事人等。在当时时空框架下去解释历史事件,才可实现对历史的真正理解。陈旭麓对中体西用的理解,是置身当时环境来解释和理解历史,是代入历史;而教材的理解,是研究者分析和总结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对不同历史解释展开评析时,应注意让学生懂得不同历史解释产生的原因,如此,学生才能合理评析不同的历史解释。

三、培育意识 提升历史解释的完整性

历史解释是利用史实、历史观以及逻辑来实现史实与史论相弥合的一个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学生史证意识对培养,要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史料来组成证据链,同时结合历史发展的内在延续性来理解和解释历史。例如,在分析西方文艺复兴背景的时候,除了要了解14世纪西欧社会演变情况以外,还需要了解西欧中世纪时期的社会发展对文艺复兴产生影响。在文化方面,查理大帝时期的文化改革客观上实现了罗马文化与蛮族传统习俗的融合,进而逐步形成了欧洲文化的雏形。中世纪十字军东征的失败以及教会兴办大学,开设文法。音乐、天文、算数等课程,客观上促进了当时民众知识的拓展、思想的解放以及个性的张扬。在经济方面,由于中世纪城市的兴起以及各国贸易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西欧社会由庄园自然精细逐步转变为城市商品经济。政治方面,建立了以王权为标志的中央集权政府,大量制约商业发展的封建因素被消除,客观上满足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需求。通过紧密联系近代欧洲和中世纪欧洲,从而形成历史发展的内在延续性,进而提升历史解释的逻辑性和完整性。

四、注重引领 凸显历史解释的教育性

价值追求和人文关怀是历史解释应该蕴含的价值内涵,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是历史解释的重要依据,家国情怀体现的是是对国家的认同、现实的责任和个人的价值的情感,历史解释在涉及国家民族利益时,必须坚持国家认同、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价值认同的价值取向,如在分析西周分封制的影响时,除了扩大了周人的活动范围,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地位等影响外,还应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分封制在促进了各地文化整合,推动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以此培育学生的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等意识。

五、结语

总之,教育部2020年发布的《中职历史课程标准》中明确学生史学核心素养分为四个方面,家国情怀、唯物史观、史料佐证及历史解释。尤其是历史解释,是学生史学素养的重要表征。因此,为了优化中职历史教学质量,需要教师认清历史解释素养的重要价值,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尝试,将历史解释素养渗入历史课堂的策略、途径,从而实现学生史学素养的良好培养,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王昌军.准确把握中职历史课程标准适应新要求搞好历史教学[J].现代职业教育,2020(20).

[2]赵东财.基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分析[J].发展,2020(05):81-82.

[3]孙若霞.浅谈中职校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现代职业教育,2020(34):76-77.

猜你喜欢

历史解释历史教学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从官商关系角度解读民族资本主义兴衰
我们解释一个奇迹的时候,不必害怕奇迹失踪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