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干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的临床研究

2021-08-05李洪波王梦迪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1年14期
关键词: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神经功能

李洪波,王梦迪,张 俊

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干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的临床研究

李洪波,王梦迪,张 俊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对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的疗效。方法选取184例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随机分为常规组、早期镜像疗法组(MT组)、电磁刺激治疗组(EM组)及联合组,每组46例。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MT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早期镜像疗法治疗,EM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电磁刺激治疗,联合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与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对比治疗前后4组神经功能、痉挛程度、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4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综合痉挛量表(C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低于MT组、EM组(P<0.05);4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及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STREAM)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4组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结论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能够改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的神经功能、痉挛程度及肢体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关键词: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早期镜像疗法;电磁刺激;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金湖县人民医院(江苏淮安 211600)

通讯作者王梦迪,E-mail:jhxiaochenfei@163.com

引用信息李洪波,王梦迪,张俊.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干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1,19(14):2435-2438.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1.14.034

脑卒中又称为中风或脑血管意外,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脑部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急性血管性疾病,而痉挛型偏瘫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严重功能障碍之一[1]。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病死率高达30%以上,在我国死亡原因中所占比例约为20%,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2]。当前用于治疗脑卒中的方法有很多,但传统的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型偏瘫的治疗效果并不理想[3]。而早期镜像疗法及电磁刺激治疗是近年来临床中已证实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具有较好疗效的治疗方法[4-5],但两者联合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疗效的研究鲜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对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分别单独给予早期镜像疗法、电磁刺激治疗以及将两者联合的治疗方法,以探讨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184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中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6],并经头颅CT确诊,同时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0级,Brunnstrom偏瘫分期Ⅱ~Ⅳ期;②为首次发病;③在近期未服用中西医镇静药及骨骼肌松弛药;④生命体征平稳。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心、肝、肾等实质性器官功能障碍;②伴有其他类型脑器质性疾病;③伴有原发性肢体疼痛及残疾;④伴有失语、精神或认知障碍;⑤依从性差。其中,男111例,女73例;年龄33~59岁;病程5~43 d;偏瘫侧别:左侧91例,右侧93例;脑卒中类型:脑出血80例,脑梗死104例,Brunnstrom偏瘫分期:Ⅱ期22例,Ⅲ期72例,Ⅳ期90例;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1级34例,1+级62例,2级67例,3级21例。随机分为常规组、早期镜像疗法组(MT组)、电磁刺激治疗组(EM组)及联合组,每组46例。病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常规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结合病人病情给予Bobath、Brunnstorm等物理疗法,并在家属或医护人员陪同下进行常规牵拉、肌腱挤压、轻刷法等常规康复运动训练,根据病人情况借助上肢、下肢矫形器辅助矫正痉挛。药物疗法:巴氯芬片(生产厂家:福安药业集团宁波天衡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80103,规格:每片10 mg)进行抗痉挛治疗,初始剂量为每次5 mg,每日3次,之后根据病人情况调整剂量,正常情况下每隔3 d增加5 mg直至所需剂量。

MT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及早期镜像疗法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早期镜像疗法:在安静的环境下,在病人的正中矢状面放置一面镜子,镜子的反射面朝向健侧,镜子的反射面后朝向患侧,病人健侧进行相应的训练,头颈部稍向前倾能够看到镜中的运动成像,想象患侧做相同的动作,患肢尽量做与健侧相同的动作,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周5 d。

EM组给予常规康复疗法及电磁刺激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电磁刺激治疗方法为:用经颅磁刺激仪(型号:YRD CCY-1,生产厂家: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进行电磁刺激治疗,首先用标准方法检测运动阈值,刺激线圈对皮质运动区进行刺激,先刺激健侧区,后刺激患侧,治疗中密切关注病人的感觉来调整刺激强度,每次20个序列,30个脉冲/序列,每次10 min,每日1次,每周5 d。

联合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常规康复治疗方法与常规组相同,早期镜像治疗方法与MT组相同,电磁刺激治疗方法与EM组相同,治疗时先进行电磁刺激治疗,治疗后休息5~10 min后进行早期镜像疗法治疗。4组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3.1 神经功能及痉挛程度 治疗前后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病人的神经功能,量表共13项,满分为45分,总分越高表明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评定病人下肢的痉挛程度,由跟腱反射(0~4分)、肌张力(0~8分)及踝阵挛3部分组成,分数越高痉挛程度越严重。

1.3.2 肢体运动功能 治疗前后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及脑卒中康复运动功能量表(Stroke Rehabilitation Assessment of Movement,STREAM)评估病人的上下肢运动功能及随意运动、基本移动能力。FMA量表包含上肢部分(9个部分组成,共66分)和下肢部分(6个部分组成,共34分),分数越高运动功能越好。STREAM由上肢运动、下肢运动、基本移动各10项组成,上下肢运动为0~2分的3级评分方法,基本移动项为0~3分的4级评分方法,满分为70分,分数越高,随意运动及基本移动能力越强。

1.3.3 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前后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估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MBI共11项,每项根据表象的不同计0分、2分、5分、8分、10分,分数越高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2 结 果

2.1 4组一般资料比较 4组性别、年龄、病程、偏瘫侧别、脑卒中类型、偏瘫分期、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4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4组神经功能及痉挛程度比较 治疗前,4组NIHSS评分、CS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NIHSS评分、C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低于MT组、EM组(P<0.05)。详见表2。

单位:分

2.3 4组肢体运动功能比较 治疗前,4组FMA评分、STREAM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组FMA评分及STREA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详见表3。

单位:分

2.4 4组日常生活能力比较 治疗后,4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详见表4。

表4 4组MBI评分比较(±s) 单位:分

3 讨 论

脑卒中是由于颅内血管破裂或堵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从而进一步导致一系列症状的出现,其发病的病因较为复杂,除年龄、家族史等不可控因素外,还与高血压、血管性疾病有关[7]。当中风后脑部受损区为一侧的脑基底节时会造成另一侧肢体出现偏瘫,是中风后导致的主要功能障碍之一,给病人的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8]。当前脑卒中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如Bobath技术等神经生理疗法、药物治疗等。而早期镜像疗法是一种近年来发现的治疗方法,能够帮助病人激活患侧的运动相关的大脑皮质层,提高视觉与运动一致性达到治疗目的[9]。电磁刺激治疗方法能够对受损迟钝的神经末梢进行电磁刺激,促进受损脑功能重建,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10]。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中均已证实具有一定疗效,但疗效仍不理想。因此,需找到更有效的方法治疗脑卒中痉挛型偏瘫。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组NIHSS评分及CSS评分均降低,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低于MT组、EM组(P<0.05);4组FMA评分及STREAM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MT组、EM组及联合组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高于MT组、EM组(P<0.05)。

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神经功能受损如果不及时给予控制,常可导致残疾,而由于痉挛病人身体肌张力增加导致不能保持平衡及随意移动,因此,神经功能恢复及痉挛程度改善是脑卒中痉挛型偏瘫治疗中需解决问题的关键[11]。研究表明,早期镜像疗法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伴下肢痉挛病人的痉挛程度并提高下肢运动功能[12]。龚海洋等[13]研究表明,电磁刺激治疗能够改善病人神经功能及临床痉挛程度,提高下肢活动功能。本研究中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对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的神经功能、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好,原因可能为:电磁刺激治疗对迟钝的运动神经及神经肌肉进行刺激后促使其兴奋,并将这种刺激传递至神经中枢,为受损大脑功能的重建创造有利的条件,从而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及痉挛程度,神经损伤及痉挛程度的改善促使病人肢体活动功能提高;病人在进行镜像疗法治疗时效果更好,患侧运动功能的改善能够提高患侧运动功能相关的视觉反馈,降低健侧大脑半球对患侧大脑半球的抑制作用,促进两侧半球间兴奋与抑制的平衡状态,从而提高患侧运动神经通路的兴奋性,两种方法联合时相互促进,疗效更好[14]。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4组M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MT组、EM组及联合组MBI评分均较常规组升高,且联合组MBI评分高于MT组、EM组,提示MT组及EM组治疗方案均可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但两者联用对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作用更佳。既往脑卒中偏瘫的治疗研究证实,镜像疗法及单独的电磁刺激治疗均能够提高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15-16],而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更衣、行走等)与肢体运动功能密切相关,本研究中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与二者单独治疗相比,病人的运动功能改善更好,从而使联合组病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更好[17]。

综上所述,脑卒中痉挛型偏瘫病人进行早期镜像疗法联合电磁刺激治疗,能够改善神经功能及痉挛程度,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收稿日期:2020-03-24)

(本文编辑 王丽)

猜你喜欢

日常生活能力脑卒中神经功能
集束化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脑卒中偏瘫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的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