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高窟唐代菩萨璎珞及其装饰风格研究

2021-08-04温馨

大观 2021年2期

温馨

摘 要:文章对敦煌莫高窟唐代菩萨璎珞的样式、材质、色彩、图案等装饰元素进行梳理,对璎珞与其他服饰品之间的搭配方式进行分类,探讨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各时期菩萨服饰搭配的特点和变化,并结合中国本土的玉文化探讨莫高窟菩萨璎珞的装饰风格。

关键词:敦煌莫高窟;菩萨璎珞;服饰搭配;装饰风格

注:本文系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點项目)“丝绸之路甘肃段服饰配饰文化演变研究”(16D087)最终研究成果。

一、唐代菩萨璎珞的特征

(一)样式与材质

莫高窟唐代的菩萨璎珞主要是对称的形态,有U形璎珞和一体式璎珞两类。

U形璎珞是莫高窟早期洞窟中菩萨璎珞的主要样式,一直到元代都在沿用。唐代的U形璎珞有项圈式和串珠式两种样式,其中,项圈式U形璎珞一般主体部分有浮雕花纹的挂坠,中间的一个最大,两边对称装饰几个较小的挂坠,挂坠有圆柱形、椭圆形、花朵形、穗形、不规则的菱形、长方形等,主要工艺是宝石镶嵌、串珠等。

一体式璎珞由U形和X形两部分组合而成,属于长璎珞,U形部分为承重部位,从两边肩部垂下以后到腰腹部有一个X形的交叉结构,连接着下半部分。如初唐第57窟南壁中央说法图中“美人菩萨”所佩戴的一体式璎珞,上半部分继承了北凉275窟“曹衣出水”交脚菩萨佩戴的梯形色块间隔的项圈样式,下半部分是多条珠链连着玉环状的装饰,坠着多个穗形挂坠,身体中间悬挂绶带,我们不难发现这种璎珞样式与中原的玉佩样式之间的关联。

这两类璎珞样式充分体现出外来文化与中原文化之间的融合。中国出土的璎珞实物甚少,这或许是因为中国世俗社会中并没有佩戴璎珞的习俗。相比佩戴项饰,中国人似乎把装饰的重心更多地放在了服装的材质、图案和工艺上,装饰的部位主要是头部和面部,于是用来装饰头面的发簪、步摇、花钿等饰物相对于项饰被更广泛地使用。

(二)色彩与图案

唐代莫高窟菩萨璎珞的色彩表现与服饰甚至整幅壁画、整个洞窟的用色高度统一,色彩富丽而和谐。

唐前期璎珞的主体部分根据画面的冷暖调性表现成金色或者银白色,也有表现成棕红色的,宝石多表现为石绿、棕色、白色、黑色、灰蓝色等,每一位菩萨的璎珞中同时出现的颜色并不多,用色面积大小比较讲究,结合图案表现得层次分明。中唐和晚唐时期璎珞颜色较为单一,主体基本使用土红色,宝石部分表现成石绿、浅蓝、米黄和白色等。

璎珞图案装饰一部分是充满西域特色的梯形色块、同心圆图案、椭圆形、桃形和联珠纹等,还有佛教元素螺旋纹、莲花纹、莲瓣纹和法轮形,此外,中原的云气纹、长命锁、玉环形、如意形、花朵形等也十分常见。多种元素以巧妙的方式穿插在一起。

二、唐代菩萨璎珞与服饰搭配

菩萨的服饰搭配主要是头顶束髻,戴宝冠或花鬘,余发披肩,两耳垂珰,肩披帔帛,胸饰璎珞,腰裹长裙,双臂佩戴臂钏、腕钏,历代不变。隋唐以后,菩萨服饰品的表现非常细腻。唐代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根据当时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可分为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四个时期。唐代菩萨璎珞根据其自身的廓形和与其他配饰的搭配方式,可以分以下两类:

简约型:是指璎珞的外轮廓和搭配的整体效果相对比较简约,配饰数量较少,一般是较为简洁的头冠或发饰、U形短璎珞搭配络腋,不再另外搭配长长垂落的帔帛。

繁复型:佩戴了华丽、高耸的头冠和一体式长璎珞,有些在穿着络腋的同时还搭配着长长的帔帛,配饰数量多,璎珞本身和服饰搭配呈现的整体效果比较繁复,显得更为隆重。

从文献中我们得知,古代印度的菩萨造像从一开始就兼有两种形象:一种是修行僧人的形象,另一种是贵族人物(王子)的形象。如果与唐代莫高窟菩萨的服饰搭配进行对应,简约型即是修行者的形象,繁复型是王者的形象,这两种搭配方式虽然是同一时期的装饰风格,但所呈现的整体视觉效果具有明显的差别。那么,在何种情况下,菩萨的形象会使用简约型或繁复型的搭配,是否和壁画所表现的内容,或者是与菩萨的等级相关呢?

(一)初唐

通过对初唐莫高窟菩萨璎珞等服饰和配饰的搭配方式进行分类统计发现,繁复型和简约型在这一时期都颇为流行,选用其中哪一种主要取决于所表现菩萨的姿态和身份,而与壁画中所表现的内容、菩萨的数量似乎没有直接的关系。简约型搭配方式的出现体现出菩萨配饰由琐碎往整体发展的趋势,而且在表现坐姿菩萨的时候,简约型搭配更便于工匠对菩萨服饰和首饰的分区域表现,同时可以使菩萨形象的头胸部分重点更加突出。繁复型的搭配方式用以表现站姿或者明确标明身份的高等级菩萨,更能够突出整体形象的完整度,增加服饰和配饰的层次感,突显身份的高贵和华丽。

(二)盛唐

盛唐时期的莫高窟菩萨璎珞的装饰效果和完整度已经达到了顶点。菩萨的整体形象从色彩、形态和材质上都疏密有致,配饰起到了适可而止而又点睛的作用,尤其是璎珞、头冠和臂钏,其构成形式、用色十分注意与裙装的统一性,讲求呼应。统计发现,盛唐继续延续了简约型和繁复型搭配方式的运用,但也有一些变化:塑像不论站姿或坐姿都用简约型,壁画中坐姿菩萨也有不少用了繁复型。所以,我们可以判断盛唐时期工匠们根据洞窟艺术表现的需要来选取不同的服饰搭配类型,并对简约型和繁复型这两类进行了中和,服饰图案、装饰要素十分丰富和华丽,达到了一种概括而游刃有余的境界,艺术风格成熟而自由。这一点大到整个洞窟艺术表现的整体感,小到每一位菩萨服饰造型的套系感都能够体现出来。

(三)中唐

这一时期是指自建中二年(781年)开始河西地区被吐蕃统治的67年,其间,莫高窟菩萨璎珞和服饰造型的案例不多,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如一体式璎珞上半部分也是项圈结构,几乎都是土红色,有些坠着白色或者绿色圆珠挂坠。其中159窟西壁龛内南侧塑像的身体被布满宝相花和如意云纹的服饰包裹起来,显得飘飘欲仙,又十分含蓄,似中原的贵夫人造型。

(四)晚唐

晚唐是指河西地区被张议潮家族所统治的时期。与唐前期雄浑健康、生气蓬勃的艺术相比,中晚唐的莫高窟艺术不如前期,但是在前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唐莫高窟的菩萨形象反映出了中原佛教宗派林立的现象。如表现密宗题材的莫高窟晚唐14窟南壁西侧观音菩萨的装扮与唐前期相差很大,也显现出来自印度的影响,其中菩萨帔帛中细密的白色小点与克孜尔石窟中的白色联珠纹也有几分相似。9窟东壁北侧文殊变的菩萨画像则完全不同,服装款式和璎珞极具中原风貌:帔帛面积较大,遮住整个上臂,边缘装饰着宝相花纹饰,一体式璎珞中有大量花卉形态的装饰元素,也有如意造型,相比初唐、盛唐时期高贵的菩萨形象,显得更为女性化和世俗化。

三、唐代菩萨璎珞的装饰风格

(一)华美富丽——装饰性与神圣感

唐代是莫高窟艺术的鼎盛时期,菩萨的璎珞、服饰搭配和整体形象趋于成熟,形成了华丽、高贵、大气的艺术风格,手绘和彩塑的艺术手法细腻写实,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这使得外来服饰配件——璎珞能够以一种具象化的形态展现出来。唐代菩萨的璎珞和服饰品中色彩饱满富丽,元素丰富,具有极高的装饰性,衬托出菩萨高贵、神圣而又十分生动的整体形象。

(二)柔美慈悲——女性化与世俗化

菩萨精致的衣裙和首饰衬托着宁静、安详的面容,高耸的发髻和满身的珠玉展现出柔美、慈悲的女性化风格,使菩萨这类神灵形象的表达中充满了人性,使之具有更为贴近世俗民众生活的强大生命力。

(三)包容大气——多种艺术元素与文化的融合

唐代菩萨的服饰具有多元化的风格,体现出了唐代社会的开放与包容。我们在莫高窟菩萨服饰搭配的整体形象中看到了来自印度及丝路沿线其他西域国家,以及间接受到从海上丝绸之路传入的南海诸国的影响,这反映出唐代絲绸之路的繁荣。同时,莫高窟菩萨服饰中大量的中国元素从侧面反映出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在唐代实现了高度本土化的发展,也展现出丝绸之路上敦煌石窟艺术中包容万象的精神——不同的文化在此不断交流达到了高度融合,呈现出独有的多元化装饰风格。

参考文献:

[1]赵声良.敦煌石窟北朝菩萨的头冠[J].敦煌研究,2005(3):8.

[2]季羡林.敦煌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18.

[3]赵声良.敦煌早期壁画中“西域式”人物造型[J].民族艺术,2009(1):109.

作者单位:

湖北美术学院服装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