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研究

2021-08-04王锋

大观 2021年2期
关键词:开发利用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要求我们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和面向未来。为了发挥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价值,需要围绕这个“特”字进行相关的开发与利用活动。只有开发与利用好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加强艺术产业链建设,才能逐步提升当地的经济、文化影响力。文章就“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方法进行简要的分析与探讨,并提出策略,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关键词:“一带一路”;民族民间艺术;开发利用

注:本文系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背景下内蒙古地区开发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研究”(NGHYS201910)研究成果。

一、“一带一路”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我国迎来了全新的发展形势。“一带一路”倡议是一个以相互信任、理解为基础,实现多国家、多民族共同繁荣与发展的合作倡议,我国通过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与发展的旗帜,积极与“一带”和“一路”中的伙伴进行合作,进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命运、责任共同体。从价值作用上看,“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路径。它不仅能加速我国经济转型,并且能为我国经济转型提供发展契机和空间,同时能将中国经济、文化向外辐射,有助于冲破区域经济、文化的限制与封锁,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二、内蒙古地区历史文化概述

内蒙古是内蒙古自治区的简称。它地处我国北部,面积达118.3万平方公里,有五十多个民族的人民生活在這一地区。内蒙古地区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众多。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内蒙古地区人民独特的饮食、服装、图案、舞蹈等,都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文化项目。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内蒙古地区经济发展迅速,文化得以复兴、传承、发展。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开发利用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实践方法

(一)推广民族民间艺术,实现与旅游业的融合

从整体角度上看,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保护力度,但艺术资源的传承与发展仍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比如传承人年纪较大、艺人断代、技艺衰退、艺术种类减少等。尤其是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导向下,“重开发利用,轻传承保护”的思想观念在一部分群体中根深蒂固,因此需要找到一种能够保证可持续发展的艺术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将艺术资源与当地旅游业进行有机融合,符合“一带一路”倡议的纲领要求,满足发展当地经济的基本需求。一方面,为了发展当地经济文化,可以大力推广当地民族民间艺术,丰富当地旅游业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另一方面,为加速区域经济发展,兼顾艺术资源的娱乐性、实用性,可以开办“非遗民俗村落”“文化博物馆”等主题项目,通过展示当地民族民间艺术,如图案文创、雕刻、服饰、金银器物等,加强与游客的互动交流,使得艺术资源转化为生产力,为培养艺人和发展技艺奠定市场基础。

(二)发挥当地居民主体地位,提高艺术文化效益

艺术是人民智慧的结晶,它是以日常生活活动为素材,若脱离了民族本体和人民群众,那么艺术就等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很难获得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开发和利用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时,应充分发挥当地居民的艺术主体地位,使其在发展文化产业中受利受惠。这样不仅能调动当地居民挖掘艺术的积极性,也能实现对当地艺术资源的精准开发和利用。首先通过结合内蒙古地区的经济、文化情况,合理科学地选用开发方式。尤其要注重提升艺术人员的带动作用,引领更多的人挖掘当地民族民间艺术,从而推动艺术产业链发展。其次,要注重扩大本民族艺术文化的影响力。最后,要将艺术资源开发、当地经济发展、国家的扶贫政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要在当地居民在普及艺术产业发展策略。

(三)政府加强政策指导,提高整体服务水平

在“一带一路”的倡导下,内蒙古地区各级政府部门认识到民族民间艺术对开发本地区的重要性,明确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方向,从单一的管理模式向多元化的服务模式过渡,同步艺术文化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不断改善当地民族民间艺术的现状。一方面,要从客观的角度,分析民族民间艺术发展问题,根据艺术产业发展方向,制订合理科学的发展目标,保证艺术产业发展的高效性、延续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艺术文化的保护力度,对文化内容丰富、文化价值高的艺术资源进行更高强度的保护。通过着手培养这类艺术的接班人、传承人,确保该艺术文化的发展。同时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的投入,完善发展该艺术的基础设施,然后依托市场发展规律,制订细致性的开发计划,促使更多的人主动学习。

(四)尊重市场发展规律,打造优质的文化品牌

在发展艺术产业时,一定要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及时了解市场容量、需求、变化情况,从而对工作方式方法进行调整。要抓住“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商机,挖掘各种潜在的消费需求,在完善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实现快速发展。可以通过对本地图案文创文化、民族工艺文化等进行包装,利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网络媒体等加大宣传,逐步将这些特色的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打造成知名品牌。

(五)加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在教育中的运用

教育是文化发展的基础硬件。为使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得到良好的开发与利用,需要将其渗透在教育中,逐步构建完善的“产教”体系。首先,要大力支持艺术学校的发展,不断帮助其完善教育环境和教学条件,从而为培养民族民间艺术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加快建设和完善产教相结合的机制,构建“实训基地”,打造民族民间艺术传承人,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还可以搭建文化展示和交易平台,促进民族民间艺术文化教育走入大众视野,从而实现多层面的文化交流、经济活动的互动。

(六)开展文化创新活动,推动艺术现代化发展

为了贯彻“一带一路”倡议,必须用包容、开放的态度创新、传承、发展文化,从而使民族民间艺术实现现代化,获取更加健康长久的生命力。一切文化创新都从实际出发,用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的需求和面貌。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对技艺内容进行改进,保留艺术的精髓,创作出符合时代发展潮流,满足现代人审美需求和情趣的文化产品,然后加以宣传和推广,提升产品附加价值,进一步吸引和促进消费,提升市场竞争力。需要注意的是,创新不是盲目地别出心裁,也不是追求时髦,而是要保证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独特性、内涵性,因此为了防止艺术失真,需要做好整合、加工、运用工作,确保民族文化能够在创新中获得传承,在传承中获得发展。

(七)注重保護艺术资源,保证社会与经济效益平衡

为了更好地展现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的色彩,需要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要注重保护艺术资源,合理开展调查、研究、整理、运用等工作。为了制订科学的开发利用计划,需要建立相关的学术研究机构,本着严谨的态度,以科研的方式,加强对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价值开发、市场探索、创新传承,从而确保艺术资源不丢失、艺术魅力不衰减。因此,在开发与利用民族民间艺术时,需要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只有在兼顾经济效益的同时保证社会效益,才能让民族民间艺术造福于民。

(八)重视培养人才,实施人才振兴经济、文化策略

在“一带一路”倡导下,民族民间艺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离不开人才的支持。只有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才兴文”。因此,需要坚持“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将内蒙古地区民族民间艺术纳入教育体系,大力发展科教事业,培养艺术传承人,通过借助教育的方式和手段,扩大参学人数并加强技艺教学,从而实现传承、发展、创新;第二步,挖掘艺术项目组织者、投资人,给予他们创造更多的优惠政策,通过将新技术、创新意识、艺术素养等相融合,打造一支优秀的团队;第三步,完善基础文化设施,健全公共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郝丽.内蒙古民族音乐的文化传承与反思[J].艺术家,2020(9):88.

[2]魏宇航.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对策[J].新西部,2019(21):42-43.

[3]赵颖.内蒙古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变迁[J].中国民族博览,2019(7):79-80.

[4]刘莎.“一带一路”倡议机遇下内蒙古民族文化“走出去”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8(16):58-59.

作者简介:

王锋,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猜你喜欢

开发利用一带一路
新时期高校足球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审计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的审计成果利用探析
档案的开发利用在供电公司全面管理中的作用
浅析农地后备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