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尚扬绘画中迹象论思想的表达

2021-08-02雷显峰郭园峰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艺术特点民族精神

雷显峰 郭园峰

摘 要:尚扬是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中国当代美术界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之一,在绘画的道路上,独辟蹊径,致力于对传统架上绘画的实验与创新。其独特的创作理念与风格从20世纪80年代到近年来经历了多次革新,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坐标,同时受到了当代美术界的广泛关注。时下对尚扬绘画的研究与论述有很多,其独特的绘画语言与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土壤的艺术理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基于钟孺乾教授所著《绘画迹象论》中迹象论的观点,结合尚扬在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对其绘画艺术特点进行分析论述。

关键词:迹象论;尚扬;艺术特点;民族精神

一、绘画的迹象论

近期读到钟孺乾先生《绘画迹象论》一书,遨游其中,颇有感悟,受益匪浅。钟孺乾先生在书中提到了绘画的理念,“迹+象+X=画”是他所主张的绘画理念。翻阅钟老先生的作品,那些色彩团块和线条,不是来塑造事物形象,而是使形象零散化、非中心化,通过巧妙经营,使得笔墨与形象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所谓的“迹象”。这种绘画理念的提出对于绘画学习者的创作有很大的导向性作用。

二、走近尚扬

1942年出生的尚扬,从小在湖北长大,1965年从湖北艺术学院毕业,1981年毕业于湖北艺术学院油画研究生班,在此期间专攻油画学习,现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师范大学现代美术研究所所长,中国油画学会副主席。他的代表作《黄河船夫》被湖北美术学院收藏,《爷爷的河》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尚扬的父亲是当地县城中学的一名美术教师,从小受父亲影响,接触画画,耳濡目染,对绘画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如此说来,父亲是尚扬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在尚扬10岁时,便开始尝试临摹《溪山行旅图》,沉浸在作画的乐趣中,沉着雄浑、宽博宏大的山水画面给了尚扬幼小心灵极大的震撼。这个阶段的尚扬,试着去理解大自然中山水的奥妙,对国家山河的热爱与思考在这个时候播下了种子,逐渐生根发芽。

20世纪80年代开始,尚扬的艺术风格与同时代的画家相比显然不同。他的绘画创作风格大致可以归纳为“乡土流”,研究生毕业时创作了《黄河船夫》,后来综合纸浆、石膏、乳胶多种材料绘画完成了作品《状态》,再后来的“大肖像”系列和“大风景”系列都是其向当代艺术转型的代表作品。在他艺术创作的成熟阶段,个人风格愈发成熟老练。至20世纪初,“董其昌计划”《剩山图》、《剩水图》等作品的问世,使得尚扬先生的绘画艺术特征更加鲜明,艺术视野进一步拓宽。几十年的艺术实践和风格,使得尚扬的艺术在画坛独树一帜,具有非凡的艺术价值。尚扬非常注重绘画语言在作品视觉层面的表现力度,其绘画作品会引起人们的一些思考,唤起人们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笔者认为,尚扬作品的可观性与可读性是其绘画作品与生俱来的艺术特色。

三、“迹+象+X”艺术特点在尚扬绘画中的流露

(一)作“迹”展现时代风貌

在尚扬的绘画实践中,对社会的思考始终贯穿其中,同时,尚扬对个体与集体命运的思考,给他的作品增添了几分悲剧色彩,这也是尚扬绘画可读性的一面。他青年时期在西北考察、穿梭在黄土高原的经历,使得他不能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环境污染以及民族文化认同等问题置之不顾,这一切都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在画面上留下的“疤痕”,正是他所处时代的传神写照。

以“董其昌计划”系列作品为例,对其艺术特色进行探讨。这个系列是尚扬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作品,蕴含了尚扬对人与自然的思考。尚扬在“董其昌计划”系列作品里,往往会借助一些几何元素,或以直线条增强画面表现力、冲击力,或以极具破坏性的涂抹涂鸦等手法营造醒目的墨块,在视觉上传达出对立、冲突、矛盾的关系。对于“董其昌计划”系列作品中的画面背景,尚扬往往是用数码摄影的自然山川与树林图像呈现。尚扬在“董其昌计划”系列作品中,運用后现代主义的创作技法如并置、交叉等较多,有时也会加入现成品材料来作画,通过对传统山水的解构与重组,突破空间局限,塑造画面意境。

(二)成“象”彰显浓厚的古典韵味

纵观尚扬诸多系列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社会快速前进所留下的种种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与自然矛盾加剧等问题。尚扬又何曾不清楚,艺术家在面对这些问题时,心有余而力不足。然而,这并没有淡化尚扬内心长期以来的那种情绪,较为明显地体现在其师法自然的传统审美意识逐渐消减,画风转向情感更为强烈的表达。尚扬的绘画语言兼具含蓄与典雅,但又不失“大无畏”的气质。在古代文人中,董源的画风是“平淡无奇”的,文人气息浓厚,发展至清代“四僧”,他们的作品已然充满着狂放与激情。

尚扬在艺术表达上的追求,集结了当代、民族及个人三种要素,摆脱了固化思维,拓宽了艺术视野,看到了世界,读懂了时代,也回归了民族。

(三)追求“X”的民族精神

毋庸置疑,尚扬的艺术具有当代性。尚扬艺术的当代性,是以深厚的传统文化为根基的,同时,离不开他成长过程中坚持不懈的绘画实践。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文人画所蕴含的精神是尚扬绘画实践的出发点,是其绘画形式语言、文化表达及材料媒介等创新的源泉,在每一阶段的系列作品中都有所体现。其中,民族精神是尚扬绘画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在艺术创作中展现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以绘画的形式进行展现与传播,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在那个时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尚扬,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对祖国大好河山的领略是有很深的体会的。与中西合璧所呈现的形式美不同的地方在于,尚扬的艺术实践上承民族传统,下开时代精神风貌,极力去表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尚扬的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基于个人和民族的理念,结合生活观察与自身见闻,不断去解构山水意象,重组属于时代的文化语言,通过运用抽象化符号,进行绘画艺术的自我批判与革新,使绘画创作独具魅力。

四、基于尚扬绘画思想的绘画实验

在诸多绘画种类中,笔者对综合材料绘画有着很大的兴趣,并且试着进行绘画实验,深刻感受到材料在绘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事情,脱离工具或者媒介是行不通的。材料属性有很大的差异,如何很好地运用这些材料对于材料的处置能力有着很高的要求。在创作媒介上,可选用生活中贴近自然的原生材料,如泥土、沙石、枝条、树叶、废弃纤维材料等,这些都是可以利用的;在手法上,可采用拼贴、分层、厚涂、泼洒、烫裂以及自然腐蚀等手段,变废为宝,进行艺术化处理。

在笔者的绘画实验中,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在材料的选择上就地取材,通过截取人体局部特征,进行符号化处理,创作了这个作品(图1),来表达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笔者在三合板上进行绘制,首先,在三合板上刷一层白乳胶,防止三合板碰到水导致变形,待白乳胶干透后便开始作画。其次,在三合板上大致勾勒轮廓,用路边挖到的沙子和黄土加水进行搅拌调和,同时加入固沙胶,直接用工具或手将调制好的材料涂抹在画板上,这个步骤要打破均匀的规则,使画面产生疏密、厚薄的肌理效果。再次,将卫生纸泡水调制成纸浆,加入固沙胶,进行第二层制作,随着厚度的增加,肌理效果在自然光影的投射下更加明显。最后,依据创作草图,喷涂颜料和油漆,或是加入数字、字母等符号。

整个绘画创作,是基于尚扬绘画思想展开的,运用迹象论原理进行绘画。这个作品要表达的是笔者对黄土高原的热爱,同时展现家乡的煤炭资源,在这个前提下,寻找相关的材料进行绘画。

综上所述,一个作品的创作,应该先具备“X”这个内核,尚扬艺术作品的“X”是民族精神,接下来,作“迹”成“象”都是围绕“X”展开的。需要说明的是,“X”是未知,亦是已知。艺术创作的源泉,应植根于本土文化,对身边事物善于观察与思考。我们知道,优秀的艺术创作离不开文化的支撑,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地从中汲取养分,作品才能有精气神。综合材料绘画充分展现了材料的属性,不论是“大材”还是“小材”,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的绘画语言或创作手法,终能将材料运用得恰到好处,使绘画作品散发魅力。现阶段的绘画学习更是如此,首先要练好绘画基本功,还不能闭门造车,应走进生活当中,回归自然,吸取天地日月精华,内外兼修,踏实前行。

参考文献:

[1]钟孺乾.绘画迹象论[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2]吴守峰.综合材料绘画的时代特征[J].美术观察,2020(8):144-145.

[3]黄丹麾,胡戎.尚扬八十年代末的艺术創作[J].新美域,2006(1):132-137.

[4]余虹.“大风景”:尚扬的艺术世界[J].文艺研究,2004(5):106-113,160.

[5]李倍雷.关于当代意象学视域中的当代艺术图像阐释[J].艺术百家,2016(3):145-151.

作者单位:

天津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艺术特点民族精神
浅谈工笔女画家蒋采萍的绘画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隆回滩头年画”的特点研究
浅谈《玫瑰三愿》的艺术特点和美学思想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文学作品与舞蹈的艺术融合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