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澳门美术为视角略论中西美术的对话与交汇

2021-08-02刘琪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摘 要:澳门是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区域,汤开建教授提出“澳门是西洋美术传入中国的第一站”的观点,澳门为中西文化对话与交汇发展提供了开放空间和重要助力。文章选取了澳门美术的视角来分析澳门的特有经验和中西对话策略,在时代背景下认识澳门现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关键词:中西艺术对话;中西交汇;澳门美术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个新的词汇“逆(后)全球化”被提出,在艺术领域,当今世界不同地域对其的反思、自我丈量以及客观诉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和转向。面对这些问题,本文选取澳门美术的视角,分析澳门特有的经验和中西对话策略,在时代背景下认识澳门现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本文的撰写处在当下历史转折的关键期、窗口期,希望能给全球视野下众多艺术工作者们自身的工作方法和运作方式提供一定的启示。

作为地理概念,澳门地处珠江三角洲最南端,包含现辖的半岛及氹仔、路环两岛,由一条细长的“根茎”连接大陆,因其形象而得名“莲花宝地”。在中国近代史上,一方面,处于乡土社会的澳门在历史演进中始终与岭南文化根脉相连,使其得以延续保存;另一方面,地理大发现背景下,葡萄牙人打通了澳门两条重要航线,一条是从里斯本到澳门,即欧洲和澳门之间的航线,另一条是澳门到日本长崎的航线,这条航线中,澳门作为中国最早一批对外通商口岸的外港,为葡萄牙人带来了极为丰厚的经贸利润,也给澳门带来了一个特殊的群体——土生葡人。澳门是一条文化传播的重要命脉,大量的传教士带着传教使命和对东方的向往来到澳门,澳门的开放与包容为其提供了一条中西融合、不同文化对话交汇的文化通道,形成了特有的经验和对话策略。

一、西方美术和澳门美术的“不同而和”

法国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认为:“各种文明都在不停地借鉴它们所邻近的文明,哪怕它们‘重新解释和同化了它们所接纳的东西。的确,每种文明乍看之下都更像一个铁路货场,在不断地接受和发送包罗万象的货物。”对于中西方文化在澳门的交流,美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6世纪中期,几位传教士带着对神秘东方的想象和向往,从西方而来。当时的中国内地对他们而言,可望而不可及,澳门便成为他们不断尝试进入中国内地的跳板。艺术语言为从西方化到澳门化的文化自觉转化提供了有力的佐证。由此来看,无论是因缘际会还是历史选择,圣像画及相关教义的图像,在早期是带着宗教使命传入澳门的,澳门也充分保留了基督教美术的艺术价值。

长期以来,澳门人形成了他们特有的智慧和性格,不少澳门本地和海内外的学者近年来已经开始着力对澳门的历史和记忆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反思和整理,并将其放在历史的完整链条中理解,这是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价值的。在澳门美术的建筑与绘画领域中,文化包容表现得最为明显。教堂、寺庙、炮台与社区,共同构成了澳门特有的人文景观——历史城区。在2005年,“澳门历史城区”申遗成功。地标圣保禄教堂的前壁,从图像内容上看,具有明确的叙事性和象征性,堪称“一部打开的圣经”,包含了教义的核心内容和人物事件;从风格上看,是典型的巴洛克建筑,同时结合了东方的文化传统、装饰图案和石雕技法。澳门的寺庙主要以岭南民居建制风格为主,且有多神供奉互不相悖的显著特点。比如哪吒庙,建筑构造上由门廊、主殿、梁柱组成,庙内既供奉地藏王菩萨的佛教圣像,也供奉哪吒、齐天大圣的道教神像,同时,哪吒庙位于距离圣保禄大教堂的百米之内,中西两种文化相映成辉,充分体现了澳门文化的包容。

二、“中华传统”中的岭南美术和澳门美术

中央美术学院的李军教授在《从图像的重影看跨文化美术史》中,对巫鸿先生以“跨地域”和“跨传统”的两个“跨”字来概括“历史性的全球美术史研究”和“比较主义”时,给出这样的解读:“当巫鸿把二者并列时,则暴露出他并没有意识到它们间的本质区别——其实二者处于两种时间序列中,而且其‘跨越主体亦迥然不同。一方面,‘跨地域的主体是发生在过去时代的人与物,以及它们实际经历的轨迹和由此产生的因果关系;而‘跨传统的主体则是当下的阐释者——当后者跨越了所在传统的囿限时,并不表示过去发生的事实有丝毫改变。”本文对李军教授这个观点表示认同,一方面从岭南美术与澳门美术之间的关系来看,岭南美术过去时代的人与物,其经历轨迹与澳门有着必然的互为因果的关系;另一方面澳门美术在延续、阐释岭南美术的基础上,又做到了跨越其囿限来构建自我。

澳门历史上曾属香山县(今中山市),故称香山澳、濠镜。嘉庆年间廖赤麟在《澳门竹枝词》中仍将其称为濠镜澳:“波光错绮涨晴霞,莲叶形浮出水花。一角天开航海径,果然无外是中华。”先天地缘优势奠定了岭南画派在此传播的最佳条件。澳门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为魏源、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政治人物孕育革命活动提供了舞台,在文化方面尤其是美术领域,一批广东艺术家将岭南画派的艺术及其“折衷中西,融汇古今”的思想带到澳门,这些人有高剑父及其春睡画院的艺术家群体、郑锦、陈树人等等。岭南画派的艺术态度行儒家中庸之道,方法是借用西画来改造中国画,因此称“新国画”,他们也影响了一批学生,对澳门美术的教育、发展、传播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这些人的艺术理念,对研究澳门现代美术的意义、中国传统书画的振兴、彩墨书画在本土的传承和海外的传播以及全球化视野的铺垫有着重要影响。

岭南画派与澳门彩墨画、书法、篆刻是一脉相承的。高剑父、黎明、关山月等人的思想和手法传入,使澳门在原来本地传统民俗、西画渗入的基础上,展开了一系列关于澳门现代中国画的尝试,创新了澳门受西洋美术影响后的笔墨程式,形成澳门特有的水彩艺术家群体,如路易士·迪美(土生葡人)、赵伟夫、潘筱瑛等等。另外,借助对传统笔墨的审视与理解,澳门书法篆刻艺术也得以延续,传统艺术的语言大大唤醒了澳门人心中的本土情结和对民族文化的渴望。

三、对话与交汇背景下的澳门现当代美术

澳门现当代美术的发生、发展,并非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自然发生的,澳门现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在历史语境中不同条件的积聚下逐渐成熟的。这里需要特别提及的一个重要人物是江连浩先生,20世纪80年代,他任职贾梅士博物館馆长,其间他在贾梅士博物馆划出一块特定的区域来进行展览空间和艺术活动,这个并不算宽阔的空间承担了澳门一系列重要的现代展览,其中包括葡萄牙多次现代画展。这个空间吸引了缪鹏飞、袁之钦等人的到来,在推动澳门现当代美术发展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澳门现代艺术的发展,一系列与澳门现代书画、西洋画、东西艺术交流相对应的艺术支持系统建立,包括美术馆、博物馆、收藏机构、协会等。澳门美术界重要的事件是1987年“澳门文化体·现代画会”的成立,这个画会“冲破了既有的艺术范畴,开始了艺术领域的现代进程”。同年,他们又筹办了澳门首个当代艺术展览,虽然九位艺术家分别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但在展览中却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其艺术语言的国际性。以其中一位艺术家为例,吴卫鸣是本土华人,如何以国际音乐节展示澳门走向世界的文化形象是他的核心思想。背景中的五线谱加上画面跳跃的音符,融合中、英、葡三国语言的符号洋溢在画面中,海报不止体现了音乐节,而且是用现代、国际的语言来呈现澳门艺术走向世界。在这种语汇背景下,十分值得关注的是,澳门特区政府一直以来对澳门文化艺术事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一系列相关政策的出台、各项文化基金的设置与投入都鲜明地体现了官方的意志及导向。澳门大大小小的社团十分活跃,除了官方设置的机构外,澳门的民间艺术活动十分频繁,据不完全统计,注册社团在澳门的数量甚至达到千余,足以见得整个地区文化艺术的积极性和活跃性。另外,从艺术家群体的组织结构来看,以往的澳门艺术家中,本土职业艺术家很少,艺术家的身份是叠加的,学习方式也多以师徒相传为主。如今澳门的艺术家群体层次和结构发生了变化,留洋以及在内地接受高等教育的新兴艺术家群体崛起,职业画家也不乏其例,如黎小杰、梁洁雯等。

正是百年来澳门的智慧和胸怀,铸就了今天这个人类发展史上的“文化实验室”。澳门在推动艺术交流传播的时空突破上,可谓是理想的典范,其内核便是对人类命运和普世价值的关注。

本文的撰写正处在当下历史转折点的关键期、窗口期,面对世界格局的变化,选取澳门美术的视角来思考全球视野下自身的工作方法和运作方式,每个人都应身体力行地以多元角度介入多元世界中,共同朝着费孝通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图景迈进一步。

参考文献:

[1]黄晓峰.澳门现代艺术和现代诗论评[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

[2]郑工.边缘上的行走:澳门美术[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莫小也.澳门美术史[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13.

[4]吴志良,葛笑政.悦读澳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4.

[5]布罗代尔.文明史:人类五千年文明的传承与交流[M].常绍民,冯棠,张文英,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

[6]李军.跨文化美术史年鉴1:一个故事的两种讲法[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19.

[7]汤开建.澳门:西洋美术在中国传播的第一站[J].美术研究,2002(4):40-45.

[8]张希文.“澳门性”:澳门文化体·现代画会与澳门现代艺术[J].美术,2020(3):108-112.

作者简介:

刘琪,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西艺术交流、东南亚当代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