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2021-08-02王亚芳

课外语文·下 2021年6期
关键词: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摘要】立德树人背景下德育教育渗透成为了小学教育体系关注的重难点课题。小学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价值观、人生观等方面处于起步阶段,因此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语文学科蕴含了丰富的德育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挖掘德育元素、渗透德育理念等方式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重点讨论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的策略,为进一步提升语文学科德育效果出谋划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教育;有效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1)18-034-02

【本文著录格式】王亚芳.小学语文教学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J].课外语文,2021,20(18):34-35.

前言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9)》中明确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课程教学的基本原则,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劳和谐发展。小学语文中蕴含了丰富的德育因素,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引导,通过多种方式实现学生情感共鸣,渗透德育教育,提升德育效果。

一、讲解课文背景,渗透德育教育

许多课文都有着自己的特殊背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背景介绍的方式可以让学生了解更多课文内容,丰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强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每一篇文章的背景故事都有着特殊的德育元素,在指导过程中需要教师以合理的方式进行渗透与讲解,既可以是作者的生平,也可以是文章的时代、写作背景。无论哪种方式,追根究底就是对德育元素的挖掘,找准学生德育脉络。

以《梅兰芳蓄须》为例:在教学之前,教师可以介绍梅兰芳的人物形象,播放梅兰芳的京剧,讲解梅兰芳在京剧界的地位,让学生快速对梅兰芳的人物进行定位。同时,教师也可以针对一些重点句子进行着重引导,如唱戏的,古代称之为“戏子”,是对唱戏人的一种蔑称,而被当时人称为下等人的“戏子”梅兰芳,面对国破山河在的局势,面对同行的重金邀约,面对日本人的强邀,他选择用装病的方式进行抵触,让学生了解作为一个“戏子”在面对民族大义时所表现出的气节,从而渗透爱国主义的情怀与思想,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每一篇课文都有着自己特殊的时代背景、人物背景,都是反映了作者的特殊情感。因此,通过背景故事的介绍可以让学生深入体会到课文中德育元素,在背景学习中强化对德育的理解与认识,实现有效德育教育的发展目标。

二、注重导学情境,实现情感共鸣

语文课程导学关键在于情境的设计,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实现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情感共鸣的关键在于引导,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帮助学生了解语文课文内容所塑造的具体德育主题,从而实现有效德育教学目标。

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例,在导学设计环节,教师可以从爱国主义角度入手设计教学的情境。首先教师播放圆明园的纪录片,展示圆明园的复原图,感受圆明园的雄伟壮观,通过图片、文字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最初的形象与特征,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其次播放圆明园文物的分布和拍卖情况,让学生了解圆明园的很多文物都流落到了其他国家,这些文物作为其他国家的镇馆之宝被收藏,而被拍卖的很多文物拍出了天价,让学生对这些文物的流失感到愤慨与无奈;最后播放圆明园毁坏以后的断壁残垣,让学生了解到当前圆明园的真实状况,通过其前后图片的对比,让学生了解到圆明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后内心流露出的真实情感。通过导学情境的设计,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美的东西被毁灭而产生的痛心,实现情感上的共鸣。教学时教师要注重导学情境的设计,通过导学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实现情感共鸣基础上的德育教育目标,同时实现德育教育情感转化。

三、注重课文朗读,体会德育情感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语文德育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朗读,实现带有感情地学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所蕴含的德育情感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情感的关键在于引导,需要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所表现出的特殊情感,实现深入其境的德育教育效果。

如《少年中国说》表现的是少年的朝气蓬勃,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在阅读过程中,如果采用传统逐段阅读和分析的方式,很难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表现出的特殊情感与情感寄托,但学生自己阅读时容易陷入流利阅读的误区,即只讲究阅读速度,不讲究阅读断句,也很难实现德育情感的表达与渗透。因此,在文章学习时教师要先播放优秀朗读作品,让学生感受朗读所表达出的情感和语言的震撼,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受触动而实现深入其境的效果;其次教师要引导以学生逐句跟读作品的方式实现带有感情的朗读训练,在朗读过程中加入自己对句子的独特理解与情感;最后让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自由朗读,让自己的理解与情感得以升华,学生在朗讀过程中对句子的断句、句子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改变,对情感的理解有了特殊的认识,也就能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自然也实现了《少年中国说》的德育教育效果。有感情朗读是德育教育有效实施的保证,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语文的多种方式朗读,丰富学生对文字内容的理解,实现德育教育的有效渗透。

四、开展语文活动,丰富情感体验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德育教育的渗透需要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德育组织与学习。因此,教师应将语文内容以具体互动的方式进行有序展开,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到活动当中并有所收获,通过活动开展促进德育教育指导工作,提升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

以《将相和》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分角色对话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小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特征,如“完璧归赵”小故事,就可以选四个人分别扮演蔺相如、赵国宦官缪贤、赵惠文王、秦昭王的角色,一人负责旁白,其他人负责扮演“群臣”高呼万岁。在对话的过程中,旁白的人需要保持客观公正,详细进行介绍,而负责扮演人物的同学需要将自身对人物的理解表现出来,如“相如捧璧献给秦王。秦王非常高兴,把璧传给妃嫔及左右侍从看”。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相如的人要表现得落落大方,但又要谨小慎微,而扮演秦王的同学要将拿到和氏璧的高兴情感表现出来,通过表情和动作进行展示,而在人物对话时需要将情感融入其中。如赵王召见蔺相如的对话要表明赵王征询蔺相如意见的语气,同时也要表现出蔺相如敢于担当大任、愿意出使秦国的豪迈以及敢保证“完璧归赵”的决心。总之,通过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可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与人物特征,进而实现基于人物情感的德育教育目标,提升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注重习作辅导,拓展德育内容

习作是学生德育教育情感抒发和表达的有效方式。教师在开展语文德育指导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习作的价值,积极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习作,帮助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将自己对文章德育的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从而实现有效德育的教育目标。

以《我想对您说》习作课为例,在本单元学生先后学习了《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两篇课文,对母爱、父爱有了更多的理解,在情感上有了更多的寄托。因此,在习作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自己对母亲的爱、对父亲的爱写出来,强调学生的自由表达和真实情感,对学生的表达不设具体限制。在习作课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重读《慈母情深》和《父爱之舟》两篇课文,在重读的过程中,对文章所表现的德育思想在回顾过程中逐步引发学生在情感上的认同。基于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用习作的方式写下来,既可以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的抒情文,也可以是议论文,无论哪种方式都要言之有物,言之有理。学生完成习作任务以后,教师要让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阅读,对初稿进行二次的修订和调整,包括文章结构调整、内容调整、句子表达的调整,通过二次调整的方式最终形成一篇优秀的文章,将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真实地表现出来。

小学语文指导过程中德育教育有效渗透,需要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安排。在指导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内涵的价值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万海英.互联网背景下小学德育管理与语文教学融合发展的实践研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0(18).

[2]温彦珍.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策略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9).

[3]吕文文.立德树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路径分析[J].考试周刊,2020(74).

[4]冯文强.君子之行,始于诗情间——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德育渗透方法的探究[J].课外语文,2020(19).

[5]赵有兴.基于立德树人分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方式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24).

[6]王艳英.基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与德育教育的整合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15).

作者简介:王亚芳,女,1976年生,江苏无锡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相融合。

猜你喜欢

有效渗透德育教育小学语文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有效运用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让“心”和“心”相通,“情”和“情”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