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模式改革研究

2021-08-02琳,张

辽宁警察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犯罪现场勘查实训

杨 琳,张 阳

(辽宁警察学院 刑事技术系, 辽宁 大连 116036)

犯罪现场勘查课程一直是公安院校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和侦查学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实战化教学体系。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下,高规格的侦查程序和证据,对犯罪现场勘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公安部出台的“一长四必”工作新机制和《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现场勘查技能的培养提出了全覆盖的刚性要求[1]。为有效解决学生主体地位不突出、教学资源和课时不足、教学模式单一等问题,坚持需求引领和实战导向,以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建设的意见》和《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标准》为指导,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开展教学视频、电子课件、案例库、虚拟仿真实训等教学资源建设,构建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分级内容体系,依托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实现“知识、思维、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确保毕业生既能够胜任犯罪现场分级分类勘查工作,又能够应对未来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发展变化[1]。

一、犯罪现场勘查能力标准分解细化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标准》和《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现场勘查课程体系》两个配套文件区别不同专业建立了现场勘查能力三级标准体系,对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标准》明确提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标准从高到低可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标准要求能够承担较复杂案件的现场勘查任务,适用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二级标准要求具备较强的现场勘查能力,适用于侦查学专业;三级标准要求具备一定的现场勘查能力,适用于除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之外的其他公安专业。根据《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现场勘查能力标准》的内容,结合一线工作实际,将犯罪现场勘查能力划分为9个维度31项指标(表1)。

表1 现场勘查能力建设标准分解表

二、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学资源库建设是“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性工作,教学大纲、教案、授课视频、实训教材是资源库的基本要素,虚拟仿真项目、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微课程等是拓展要素。

(一)制定犯罪现场勘查课程三级四类教学大纲

根据各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制定《犯罪现场勘查 I》(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犯罪现场勘查 II》(侦查学专业)、《犯罪现场勘查III》(经侦、治安学、犯罪学专业)、《犯罪现场勘查IV》(网络安全、视听技术、交通、警察指挥与战术专业)三级四类教学大纲,明确课程定位、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时分配、教学评价以及各章节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内容等。

(二)编写与讲课配套的教案

以2课时为一个教学单元,以授课章节、授课地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提要与教学进程、知识拓展、思考题作业题等内容为主要内容,编写了与教学大纲配套的教案,为学生合理安排自主学习进程提供指导。

(三)丰富视频资源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案,将各章节知识点录制成教学视频和微课,十章内容共录制视频和微课41个,总时长1032分钟。共收集整理案例视频200个,涵盖杀人、盗窃、抢劫等17个类别。

(四)开放虚拟仿真实训项目

与北京润尼尔公司、沈阳康泰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校企合作,合作开发了《法医生物物证的提取、包装与保存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并将已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刑事案件侦查三维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三维虚拟实验教学系统》《现场勘查实训平台》等 3个虚拟仿真系统共同应用于实训教学中。

(五)编写实训手册

《犯罪现场勘查实训手册》分为实训案例及情境设计、实训操作和附录三个部分。其中,实训案例选取了辽宁省内发生的真实典型性案例,对情境进行再加工,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实训环境的训练目标;实训操作部分以任务为主线指引学生开展训练,根据工作流程设计实训流程,根据三级能力标准设计实训内容,附录部分收录了犯罪现场勘查工作的重要法规和行业标准,实现以训练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学生获得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

(六)共享多样的拓展学习资料

在教材基础上补充和扩展《大数据时代犯罪现场特点新探》等 37篇学术论文中新知识、新观点,共享 32个教学课件,引入《便携式自动环保指(掌)纹等》4项科研成果、《犯罪现场保护的基本方法》等2个公安微课程视频,提升教学内容的高阶性。

三、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实施过程

根据三级现场勘查能力建设标准的不同要求,结合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将《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归纳为犯罪现场勘查概述、犯罪现场保护、犯罪现场勘查的组织与指挥、犯罪现场访问、犯罪现场实地勘验检查、犯罪现场勘验检查记录、侦查实验、犯罪现场分析与重建、几类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重点、勘验检查人员出庭作证及新闻媒体的应对等十章内容。除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侦查学专业外,其它公安专业包含治安学等7个不同专业,根据学生学科起点和专业特点的不同,将其它公安专业的课程内容设置成A、B两类,各专业分级教学内容及课时设置见表2。

表2 各专业分级教学内容及课时设置

(一)线上教学

1.组织方式。(1)开课前发布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简介视频,使学生初步认识课程,了解授课内容、学时分配等内容。(2)每次上课前,发布犯罪现场勘查章节教案,便于学生了解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提要与教学进程,提高课程学习效率与学习效果。同时将课程的任务点、作业和发放时间按照课程表设置好,发放时间就是上课时间,结束时间可根据课程设置为2天或以上,给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学习。(3)每次课前30分钟组织签到,签到时间为30分钟,即能起到提醒上课的作用,又能起到点名的作用。(4)上课的2课时内,教学进程主要分为5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课程导入;第二阶段为观看教学视频,第三阶段为提问、互动、测试环节;第四阶段为课程小结,第五阶段为布置作业。学生按教学进程学习发放的讲课视频,学习资料,老师在讨论群发布讨论话题,组织讨论、回答问题、测试,更主要的是在“统计”界面可以时时观测学生各任务点的学习进程,没有按进程开始学习的,在群聊里点名提醒。(5)课后随时关注一下学生的学习进展,及时批改作业,以周为单位在通知栏发布一周学习小结。

2.运行数据。线上教学依托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进行,上线时间为 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和 2020—2021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视频覆盖本课程教学大纲所涉及的全部知识点,并在此基础上扩展了现场痕迹、物品、文件的提取与扣押等相关内容。学生学习人数788人,运行过程中参与互动讨论788人,累计发帖5598次,完成测验和作业13029次。

3.教学效果。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在2个学期的运行教学中应用情况良好,受众范围广泛。其中,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网络安全与执法、警务指挥与战术、治安学、经济犯罪侦查、交通管理工程等专业的学生均加入了线上授课班级,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自主复习课程,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效提升了学习效果。同时,教师在线上课程发布的讨论话题,很好地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充分调动并活跃在线课程的学习氛围,在运行实践过程中,大部分同学认为线上资源是对线下课堂的有力补充。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线上教学活动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认可和好评,获得“学生最喜爱的线上教学教师”荣誉称号。

(二)线下教学

线下教学即开展线下翻转课堂,适用于案例剖析、案情分析等内容[2]。案例剖析环节是学生自主选择实战案例的相关资料,整理及分析案件现场勘查的过程和要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出来,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案例分析”环节结束后,为学生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学生针对案例进行讨论,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讨论过后,进行生生互评,教师统计票数,会同教师对小组进行点评及给定成绩,最后计入总成绩。该方式提升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参与课堂教学的主观能动性。

(三)虚拟训练

“犯罪现场先期处置”实训项目依托《刑事案件侦查三维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开展训练;“杀人案件现场勘查”实训项目依托《刑事案件现场勘查三维虚拟实验教学系统》开展训练;“盗窃案件现场勘查”实训项目依托《现场勘查实训平台》开展训练;“生物物证的提取”实训项目依托《法医生物物证提取、包装与保存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开展训练。四个虚拟仿真系统分别再现了不同案例和场景,涵盖自主学习、师生互动、人机交互等多种学习方法,学生在开放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空间内,可以随时、随地、随人、随案练习,能够全面、快速、安全掌握各种现场勘查的技能,易于操作。通过虚拟仿真实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强化了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不同教学手段之间的优势互补,提高了课程的教学效果。虚拟仿真系统是智慧教学的得力工具,最大限度地消除了疫情的影响,为疫情期间确保“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工作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四)模拟实训

模拟实训操作部分根据不同的实验实训内容,以任务为主线指引学生开展训练,根据工作流程合理设计实训流程,根据三级能力标准设计实训内容,以指导教师和教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通过任务布置、情境模拟、实训操作、案情分析、研讨分享等方法开展实战化训练及考核,将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独立自主处理,从现场的布置、方案的设计、组织实施、分析研讨都由学生负责,教学过程中,课程组灵活地运用模拟演示法、情境模拟练习法、观摩法和分享点评法等教学方法,构建了学、练、用紧密结合、以练为主的模式,考核评价系统由人员分工、操作方案、实训组织、实训报告等四个维度构成,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可信[3]。

四、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考核模式

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的考评成绩由平时成绩、理论测试成绩、实践能力成绩三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占10%,重点考核出缺勤和日常表现;理论测试成绩占30%,重点考察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论测试主要采用编制试题库的方式将知识点分解成若干考核要素,利用线上平台实施随学、随练、随考的形式进行考核。实践能力成绩占60%,重点考核学生犯罪现场勘查的基本技能和相关法律文书制作的掌握程度。理论习题库中用于练习的习题数量共计 520道,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剖析等,内容涵盖大纲的全部内容。实训考核以不同类别、较为典型的现场为情境,以现场勘查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为考点,在全过程考核中综合检测所有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建立以个人测试和小组测试相结合、规范考核和实际运用相结合、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的综合实训考核模式。教师根据学生在勘查过程中的规范性给出操作过程成绩,在结果评定中由评卷教师根据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小组成绩,然后根据每个同学在各个现场负责的任务给出个人成绩,并最终折合学生的总评成绩,以考核的规范化、标准化使学生获得技能和素质的全面提升,真正实现了公安部实战化考核的要求。

五、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改革成效

犯罪现场勘查课程“线上线下+虚拟模拟”教学模式改革是在《刑事科学技术综合模拟实训的研究》和《犯罪现场勘查实战化教学改革研究》取得实效后,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和疫情特殊时期开展的,保证线上网络教学的质量与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是特殊时期赋予所有教师的新命题。

一是建立了适用于刑事科学技术专业、侦查学专业、其它公安专业三级教学内容体系,在理论教学中通过丰富线上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搭建师生课下交流的平台,在实训教学中丰富案例库、开展虚拟仿真训练,构建了现代化的教学与学习环境,提升了课程的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实现了“知识、思维、能力”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探索出了一套全新的教学模式。

二是以虚实结合的方式开展实训,训练内容与组织方式立足于解决勘查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直接、广泛、深度参与和亲自、全面、反复动手,提升了模拟犯罪现场勘查实训的质量和效果,确保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真正内化理论、练就技能、提高素质。

三是营造劳动光荣的学习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纪律意识、责任意识、团队合作意识等,使学生在训练过程中,逐渐加深对工匠精神的理解,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职业习惯,体现课程思政的基本理念。

四是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教学团队成员指导完成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多项,学生中多人参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冰雪路面立体足迹提取方法的优化》等两个项目荣获辽宁警察学院首届学生科技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进一步驱动了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

六、结 语

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内容具有一定的涉密性,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与课程相匹配的现成教学资源,是教学改革过程的现实困难。犯罪现场勘查课程教学团队用最短的时间完成了所有教学视频的录制和实训手册的编写,用“教学设计有难度、授课内容有密度、课堂掌控有力度、换位思考有温度”破解了线上线下教学实质等效的难题,同学们的眼、耳、手、脑在网络的另一端活跃起来,就是教学最大的成效。对于成功的教学模式改革来说,教学资源建设是基础,教学团队合作是前提,教学内容设计是关键,运行数据监控是手段。在后续的课程建设中,教学团队将继续丰富课程资源,持续改进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课程思政建设和考核模式,力争使犯罪现场勘查课程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猜你喜欢

犯罪现场勘查实训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现代通信实训教学平台的建设与实施
刍议犯罪现场重建的价值
浅谈疑似命案现场勘查的体会
样规制作的任务实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