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2021-08-01陈文静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集群跨境协同

陈文静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佛山 528000)

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典型产业发展路径,产业集群的优势使得电商发展迅速[1]。由于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使得集群自身的多重锁定效应更加严重,这些都是集群的负面效应。这种负面影响在外贸领域中尤为明显,产业集中的发展形态中以产业聚集最为多见,然而这些集中化配置的发展已经形成一定规模[2]。同时产业集聚也是配置集中化的具体体现,对于价格优势不高且附加值低的产业集群而言,需要利用跨境电商确立独立的营销品牌[3]。而现在,发展互联网技术支持跨境电商依靠技术解决问题固然是一种方法,但是鼓励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才是双赢。“互联网+外贸”的模式发展至今,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产业集群协同发展[2]。但考虑到政府支持的跨境电商数量有限,想要真正发展成为产业集群还需要一定的时间[3]。因此,要通过外向型经济带动相关产业生产,借用时代背景的优势进行整合。针对具有倡议性质的外向型经济发展路径进行研究,并通过产业集群升级促进跨境电商形成产业规模。通过与周边产业进行协作,打造独一无二的贸易产业链条,将大规模集聚形态分散开发展,对行业内产业的发展制定更精细的发展路径[4]。着重突出商贸流通产业集聚发展跨境电商,通过协同两者之间独立的发展特性,进行发展路径的制定。利用跨境电商的影响力进行系统工程的升级。

1.我国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

产业集聚是产业集中发展的特征模式,通过规模化整合产业相关资源[5]。现如今围绕着大的集群产业的小产业越来越多,且大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也越来越明显,与产业集群建立协作关系的周边产业也越来越多,从而形成一定的产业集群发展规模。通过大规模聚集形态发展小规模产业,以大产业集群供养小集群产业,从而达成行业内的良性循环。借助于跨境电商通道进行商贸流通,可以进一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并借助于跨境通道发展跨域的产业集群,进一步扩大该产业集群的规模[6]。而且国际化的商贸交流让越来越多的跨境电商产业集群走上国际舞台,并将商贸流通产业发展为国际贸易的流通枢纽,因此必须促使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2.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的协同结构松散

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的协同合作存在技术壁垒,但通过与跨境电商结合的有效实践可以发现,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7]。大部分产业集群的结构并非紧密地与集群核心联系在一起,产业集群结构十分分散。这就导致了产业集群的产品难以与大产业产品竞争,且产业集群结构的分散在一定程度上拉低了产品的生产标准,难以让产品向高端化发展,导致产业集群供给方向逐渐流于内部,无法通过跨境电商的有利通道实现产品外销,产业集群供给的内部流向又会导致同质化产品恶性竞争[8]。

2.2 产业集群发展过于依赖地域优势

产业集群的形成往往以某一地区内的特色产品为核心,因此,导致产业集群发展受众固定。而可投入的产业集群资源不多,使得与跨域电商协同发展的产业集群在面对国际市场时竞争力下降。且太过依赖地域优势也使得产业集群商品对产业市场满足能力不高,并使得产品技术含量低的短板暴露在地域外市场中[9]。并且由于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受到高附加值的产业影响,其初级阶段在地域内优势明显,因此,产业集群在发展中也需要地域优势作为支撑,进行精加工的产品性能不如同期产品,这也就使得产业集群营销投入大于生产投入,难以在区域外获得良好的口碑进行后续宣传。此外,部分产业集群的发展受限于地域的同时,其生产原料和设备还依赖于国外市场,加剧了产业集群的泡沫化,而且中小企业集群产业资金和资源不足,其生产发展难以受到跨境电商带动。

2.3 跨境电商难以与产业集群关系网络融合

对位置邻近的产业集群来说,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时,会使得企业间的关系网络更加密切。而且通过企业人员之间关于材料设备的交流学习,可以让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进行关系网络融合,并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竞争力,但这种溢出效应难以与跨境电商相联系,并且产业集群关系网作为产业竞争基础与跨境电商的发展路径也并不相同,这也使得跨境电商的信息流通始终徘徊在产业集群关系网络之外[10]。并且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跨境电商的经营运行受到干扰,影响跨境电商的商品输出效率。同时产业集群关系网络难以融合,也会使得跨境电商集群内部产品同质化,并进一步滋生企业创新惰性。

3.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规划

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规划总体内容如下图1所示。

图1 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路径规划

3.1 改变产业集群的生产管理模式

可以通过改变产业集群的生产管理模式,对产业集群整合区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通过合理的产业集群管理,改变跨境电商协调产业集群的分散结构,并从集群结构入手,对差异化产品进行调整,从而整合产业集群的生产管理模式,并在满足差异化产品需求的同时让资源利用更加充分。还可以将小批次订单生产转向大批次生产方式,利用柔性化结构实现多批次订单生产,从而改善产业集群内的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再通过聚集产业集群结构,对产业集群生产分工进行划分,从而促进集群内企业的资源整合。并利用产业集群结构聚集的特性,针对原始设计制造品牌效应进行跨境保护,使产业集群内部的联系更加紧密的同时,进一步改变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的营销路径,实现以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为核心的生产管理模式。

3.2 突破产业集群的地域锁定

产业集群在供应链中地位相对固定,为利用跨境电商在产业集群中的发展优势,对地域内的产业集群进行行业内的突破调整,同时利用供应链重组产业集群结构,将地域锁定作为产业集群的优势点进行营销,设计地域产业集群的产品特色营销点,并通过跨境电商进行产业集群地域限制的突破,再通过后续的产业集群跨境电商持续营销,发挥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辅助作用。

3.3 构建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数据共享机制

对产业集群内同质化产品的恶性竞争分析可知,该种竞争来源于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过强,并进一步使得产业集群内知识溢出效应受到重创。为此,需要利用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系统的协同发展,重新制定全球市场接轨产业集群跨境电商的发展路径。通过对产业集群数据与跨境电商的数据共享,使得全球新思想介入到产业集群中来。还要通过引入新观念和新技术,促使产业集群与跨境电商良性发展的同时,进一步融合先进知识进行数据整合。而且,通过增强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自身的数据共享机制,可以使得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具备更出色的创新能力,并实现通过跨境电商刺激产业集群创新的目的。同时,通过数据分析,能够促进产业集群把产品做精做细,提高产业集群产品本身的竞争力和影响力。除此之外,跨境电商能够将国内外的市场数据整合到一起,便于产业集群分析市场发展风向,并通过数据分析制定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而针对产业集群地域文化差异大的跨境电商产业链,数据参与主体更加丰富,产业集群面更广,同时也意味着跨境电商拥有更多的选择,可以为跨境电商创造全新的产业集群数据共享模式。而且跨境电商通过产业集群内完善的产业链进行营销布局,也可以提高跨境电商的营销效率,再通过产业集群产业链的节点信息筛选,从而让跨境电商的数据分析更加精准。

3.4 建立集群内跨境电商生态圈

通过分析电商生态圈结构,在结构中加入仓储物流支付环节,拼接产业集群的聚集优势,并提供仓储物流配送体系进行产业集群内的经济交流。还可以针对物流速度慢、价格高等问题进行着重考察,使得主流市场推广费用高的问题得到缓解,并可以使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借助产业集群的天然优势,发展自身的生态圈网络,并以此进行产业集群推广,从而达到共赢的局面。这种生态圈更多的是针对一些小商品的集群产业,而借助大的产业集群的影响力构建的电商生态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跨境电商企业建设自主品牌,提前让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同时,电商生态圈的建立也能一定程度上减轻单个企业的营销费用,提升集群效应。

4.结语

通过本文研究,规划产业集群结构,协同跨境电商路径并行发展,提出产业集群的生产运作体系,构建共享数据协同网络平台。为更好地推动跨境电商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下一步还应当利用大数据预测产品的热度,并针对产业集群的库存量,建立集群产业间的协同创新模式,使得生态圈建设能够更好地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集群跨境协同
输入受限下多无人机三维协同路径跟踪控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功能性新材料产业集群加速形成
跨境支付两大主流渠道对比谈
在跨境支付中打造银企直联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跨境外币清算:从“走出去”到“连起来”
关于促进跨境投融资便利化的几点思考
培育世界级汽车产业集群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