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路与石家庄城市的发展变化

2021-08-01

科技经济导刊 2021年20期
关键词:正太石家庄市石家庄

孟 蝶

(又松大学,韩国大田广域市 34606)

石家庄是中国河北省省会,位于河北省中南部,是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①的重要城市。石家庄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缘,横跨太行山东坡和河北平原山前地区,四季分明,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石家庄是京津冀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位于环渤海经济圈内,是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生物产业基地之一,同时还是河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交流的中心。石家庄是一座由近代铁路的开通而发展起来的新兴都市,位于京广、石德、石太等铁路,及石太、京石、石武和石济客运专线的交汇处,是重要的铁路枢纽,可谓'燕晋咽喉''南北通衢'。平原地区盛产小麦、玉米、棉花,使石家庄素有'河北粮仓'之称。加之西部煤炭、建材资源,都为这里工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而便利的交通,优越的地理位置则为商品的流通提供了必要条件,使石家庄成为各类商品和物资集散地。

1.石家庄城市发展起来的历史背景

清朝末期,中国铁路事业艰难起步,当时任山西巡抚的胡聘之向清政府提出要修建正定到太原的铁路,因山西煤炭资源丰富,但因交通不便,不利运输,而正太铁路的东起点,是石家庄,当时石家庄还是获鹿县辖下的一个小村,据《获鹿县志》和石家庄市《地名志》记载,当时石家庄“仅有街道六,庙宇六,井泉四”,“仅有村民三四十户的小村庄,面积不足0.1平方公里”②,获鹿原是通燕赵,连三晋的货物集散地后随着正太铁路的兴建通车旱码头东移被石家庄取代。石家庄是一座由几百人的小村庄逐渐发展起来的城市,而令其得以不断壮大的原因,就是铁路和火车。石家庄的铁路转运仓储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带动了工商业,服务业等各项产业的纷纷兴起。

石家庄铁路枢纽是由京汉、正太两条铁轨交汇而成,铁路枢纽的优势造就了石家庄先导运输产业,不仅刺激了石家庄商业、饮食、旅店等服务业的兴起,而且实现了石家庄铁路枢纽从运输优势向资源优势的转换,实现了煤炭资源的深加工,形成了产业链的重要环节,使城市总体经济效益有了较大提高。[1]铁路的发展促使了石家庄街市面积的扩大,成为影响其建筑及繁荣街区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铁路建设之初 ,石家庄的建筑多系京汉和正太路局所建。除车站外 ,建有正太铁路局、京汉、正太车厂和纯西式的正太饭店等,集中于桥西地区;井陉矿务局、保晋公司等也多建在桥西的铁路、工厂附近,这些建筑连同京汉、正太两路间的铁路道岔区 ,共同构成了石家庄街市的雏形和核心部分[2]。京汉铁路通车后的前十年,石家庄并没有较大的近代工业企业,铁路对工业发展的促进作用,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外部环境。而且京汉铁路通车前后几年,沿线地区兴办了一批近代机器煤矿。后面还有1916年,在京汉路车站西南创办的石家庄炼焦厂,1922年正式建成投产的大兴纱厂等[3]。仅1918-1922年间,石家庄的民族工业企业先后发展30多家。③总之,京汉和正太铁路的开通,使石家庄迅速崛起,成为了华北地区著名的工商业城市,百年来,石家庄交通日新月异,城市稳步发展,人民生活幸福。

2.石家庄市人口变化

19世纪末,石家庄不过600余人。铁路修建,工业兴起,商业日渐繁荣,外来人口涌入,使石家庄人口猛增。 到1924年6000多人。1925年设市时,加上桥东的休门、栗村,人口33000多。1933年石家庄人口普查时,桥西,桥东共计63156人。石家庄人口构成,工人和商人占了相当大的比例,这标志着石家庄人口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近代石家庄的人口增长主要来自外地移民。1947年,石家庄成为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民党手中夺取的第一个大中型城市,中国共产党接管石家庄时的市区总人口为12万人,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市区总人口增加到27万多人,在近两年的时间内增加15万人,增长倍余。1953年,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时,石家庄市区总人口增长到32万人,1991年石家庄市总人口285万人,1993年地、市合并后,总人口增至826.81万人。铁路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繁荣,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前提条件,也是人口增长的必然因素。因此石家庄建市以来人口发展也可以看出石家庄市人口日渐增长这一趋势。

3.石家庄市建市以来交通运输的变化

石家庄是中国铁路运输的枢纽之一, 京广、石太、石德三条干线交汇于此,形成联系四方的铁路交通网。 其中京广铁路是连接中外交流的大动脉,石太铁路是晋煤外运的主要通道。石家庄火车站主要担负着三条干线的旅客输送、货物到发中转任务及列车编解、运行组织工作, 除3条铁路干线外,另有新井、凤山2条支线. 共有车站32个。1987年石家庄新客站落成,客运能力提高了27.4%。1991年4月石家庄北站开通,减轻了枢纽压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石家庄的铁路建设和运输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石家庄市1987年3月开始修建第一条高速公路,长26.3千米,1989年10月竣工通车。 1991年到2005年,修建竣工了5条高速公路,石家庄境内全长326.17千米;整修国道干线4条,公路运输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到2005年底,全市有省级公路20条。公路建设事业的发展,为公路运输的发展创造了条件。2012年9月28日, 石家庄地铁正式开建,踏出迈向“地铁时代”的第一个脚印。 石家庄“地铁时代”汹涌而来。地铁1、2、3号线交汇纵横连接城市东西南北,四通八达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从规划正逐步变成现实。自2017年6月26日走进“地铁时代”,截至2020年9月30日,石家庄地铁已安全运营1193天,累计安全运送乘客2.66亿人次,日均客运量22.32万人次。到2020年,我市将构建“三个交通圈”,即省会至京津及相邻省会城市1.5小时交通圈,省会至各县城1小时交通圈,省会至组团县市半小时交通圈。实现“两个覆盖”,即县县通高速、县县通一级路。建成“一个体系”,即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交通运输体系。 目前,石家庄市已启动了《石家庄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20-2035年)》修编工作,并确定了“市区成网、市域通达、多网融合”的规划思路。 未来将实现中心城区重点片区全覆盖,中心城区与藁城区、栾城区、鹿泉区、正定县一体化,形成现代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网络。高铁时代下,石家庄市也不能被抛下。地铁的建设,让石家庄未来可期。

4.石家庄市GDP变化

资料来源:石家庄市统计局 《壮丽70年,经济换新篇》

由图可知,石家庄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历过几次波动,1952年-1978年间,GDP由1952年的4.1亿元,增长至1978年的29.9亿元, 1979-1998年间,增加值由1979年的33.0亿元增长至123.2亿元, 1999-2018年间,增加值较1999年的872.1亿元增长至6082.6亿元,石家庄市经济总量实现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三次产业协调发展,服务业贡献日益增强。2020年石家庄市以5935亿元在河北省各城市GDP排名中占据第2位。但是人均生产总值,唐山市人口为796万人,人均GDP为90544元,石家庄市为1100万人,人均GDP为53813元,唐山市是石家庄的近两倍,虽有不足但也说明石家庄经济发展还有很大发展空间。

5.其他方面的变化

随着农业政策优化调整,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由单一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向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转变,现代农业体系初步建立和完善。石家庄作为全国重要的粮棉产区,农业生产一直保持了稳定发展状态,2018年,全市蔬菜产量583.6万吨,较1978年增长525.8%;油料产量12.5万吨,比1949年增长228.9%。2018年,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3.2%,比1998年提高了25.9个百分点;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749.5亿元,比1998年增加607.7亿元,年均增长8.7%。工业结构也不断优化,科技投入不断加强,科研成果越来越多。金融产业对第三产业发展的贡献率也在逐步加大,由2006年的7.9%提高到2018年的13.1%。占比逐年提高,贡献越来越大。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石家庄市经济发展越来越好,现如今新业态模式越来越多,现代产业快速发展。

6.结语

铁路的建设发展,拉来了石家庄这座城市,铁路枢纽的优势造就了石家庄的先导产业发展,从而刺激了石家庄商业、餐饮、旅游等服务业的发展。短短时间内,由一个几十人的小村庄发展成一个省会城市,除了地理位置的优势,铁路枢纽的构成极大地促进了石家庄这座城市的发展,无论是最初因为劳动力增加的人口,还是由于交通运输发展,推动的生产力和经济的进步。文化教育、娱乐消费猛增,旅游消费支出增加。消费结构日益改善,人们在精神享受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交通运输网络的日益完善,追逐着人们的脚步,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方便了人们旅游等条件,总而言之,石家庄方方面面的发展都体现着铁路建设带来的变化。

【注释】

①范围包括位于北京市、天津市、保定市和石家庄市的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是中国大陆三大高新技术产业带之一(珠江三角洲、沪宁杭、京津石)。该产业带拥有京津塘高速公路、京石高速公路、津保高速公路、津石高速公路、京津城际铁路、京石高铁、津保高铁、京沪高铁、京雄城际铁路等快速交通线,还拥有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和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四大国际机场,天津港亦是中国沿海重要港口。

②《获鹿县志》卷2,地理下,光绪三年刻本。

③《石家庄工人运动史》,石家庄市工会工运研究室编,15页。

猜你喜欢

正太石家庄市石家庄
石家庄晓进机械制造科技有限公司
我想变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我和我的自行车
2020京津冀协同发展参事研讨会在石家庄举行在石家庄举行
我希望
梁丛
英国脱欧:御姐正太离婚记
天空飘来六个字
石家庄衡水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