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的标准与路径

2021-07-30郑容韩冬梅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郑容 韩冬梅

摘  要: 建设高职思政“金课”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高职思政“金课”具有政治性、职业性、高阶性和创新性四个特性。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与“金课”建设要求的差距较大。为此,应积极推动高职思政课课堂革命,打造线下“金课”;融合互联网,建好线上“金课”;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实践“金课”;加强高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金课”建设提供师资保障;创新课程评价体系,做实思政“金课”。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金课”; 立德树人; 高阶性

中圖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81-06

当前,“金课” 和“水课”是高等教育领域的两个热词。而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淘汰思政“水课”,打造思政“金课”势在必行。对占据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职院校来说,这一任务尤其紧迫。

一、高职院校思政“金课”建设的标准

“金课”建设,即金牌课程建设,是指教育部实施的一流课程建设。思政“金课”,是指金牌思想政治理论课,也就是高质量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思政“金课”是当前包括广大高职院校在内的所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中心任务。而建设高职思政“金课”,首先要明确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的标准。

关于“金课”的标准问题,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建设中国金课》一文中将“金课”的标准概括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对标吴岩司长关于“金课”标准的论述,结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地位、特点和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评判高职思政“金课”的标准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政治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铸魂育人的重要任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性。政治性是思政课的首要属性,也思政课教师要坚持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属性。思政课就是要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和坚定听党指挥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牢牢坚持政治性,思政课才能在完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时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保证在为谁培养人上不迷失方向。思政课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而精彩[1]。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在这个根本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2]总书记的这一讲话,着重强调了思政课的政治性属性。政治性可以说是思政课的“生命线”,一堂没有政治性的思政课无疑是失败的,甚至是反动的。打造高职思政金课,必须遵循思政课的政治性这一根本特性。

(二)职业性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教育的高等阶段,它融合了高等性和职业性两个特性。职业性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的主要区别,也是高职教育的根本属性[3]。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高职思政“金课”应该具有职业性特性,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从授课对象上看,高职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相比,在知识储备、行为习惯、学习自觉性和认知特性等方面普遍存在一定差距,这就要求高职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针对高职学生的上述特性,结合其专业特点、职业需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其次,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参与、学生毕业要求等方面,也与普通高校有着不同的特点,体现出明显的职业性。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这一根本属性决定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而高职思政课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努力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高职教育的目标定位。但这并不仅仅是高职思政教学的唯一目的,在努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同时,也应兼顾高职学生的“职业性”这一特性,在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职业道德、 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培养。这是高职思政教学与普通高校思政教学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

(三)高阶性

高阶性就是指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4]。高职思政“金课”的高阶性,体现在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和考核目标四个方面。

知识目标方面,虽然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和中学政治课的内容有重叠之处,但侧重点各有不同,中学政治课主要阐述“是什么”,讲授理论知识的主要内容。而高校思政课重点讲授“为什么”、“怎么样”,分析理论形成的条件、背景以及如何应用理论的问题,是更高、更深层次的知识目标要求。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习惯性地认为高职生的基础理论水平和接受能力较低,教学常常是对中学政治课内容简单、机械的重复,这种低水平重复、“炒剩饭”式的思政课教学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甚至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反感而拒绝听课。高职思政课堂唯有改变简单重复中学政治课程的内容,或者局限于书本的理论,面面俱到地讲授书本知识的现状,在认知层次的高度、背景分析的广度和探究思辨的深度上下功夫,才能避免沦为学生们认为的“陈词滥调”的“水课”[5]。

能力目标、素质目标方面,作为具有高阶性的思政“金课”,不仅仅在于传授基础的理论知识,更应该侧重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引导学生把书本的基本理论和社会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用所学理论客观地、辩证地、理性地分析、看待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同时帮助学生把课程所学理论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实现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和价值理念的升华。相对知识传授而言,价值引领是要说服学生认同其所主张的政治观点和道德伦理,这是更深层次的要求,因此价值引领本身就具有高阶性[6]。对于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存在一定差距的高职学生的价值引导更是如此。

考核要求方面。相对于传统思政课,思政“金课”对学生的考核要求也相应提高,也就是课程应具有一定挑战度。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肩负着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只有课程严要求,高标准,并在学习、生活实践中促进学生知行合一,才能真正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高职院校存在的“水课”大多源于课程要求低,教师责任心不强,考核不严,课程轻轻松松就可以过关,学生学习没有压力。建设高职思政“金课”的目的之一就是为改变高职院校思政教学领域普遍存在的这一不良现象,通过提高思政課挑战度,彻底改变过去普遍存在的对思政课的一些偏见和错误认识,改变以往思政课学生靠混日子就能轻松过关的现状。

(四)创新性

高职思政“金课”的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两个方面。课程内容要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要体现先进性和互动性,不是满堂灌,不是我讲你听[4]。高职思政课要增强亲和力和针对性,提升实效性,就必须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创新。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学生一样,用的都是全国高校统编教材。由于高职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和本科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如不结合学生实际,照本宣科地按照教材体系全盘讲授,非但达不到应有的教学目的,反而会挫伤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高职思政课教师唯有根据教材内容主题,结合学生实际,从高职学生耳熟能详的事例,以案例、图片、视频、互动讨论等方式形象、直观地阐述教材理论,将“高大上”的教材体系转化为接地气的教学体系,思政课才能更有吸引力和亲和力。在教学形式创新上,应彻底改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将信息技术手段与思政课教学充分融合, 让学生喜欢的信息技术服务于思政教学,通过多媒体手段,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视频、图片辅助课堂教学,增强课堂的吸引力。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现状及与“金课”建设的差距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对思政课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还不尽如人意,距离“金课”建设的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

(一)教学中只注重理论知识讲授而忽视育人功能,缺乏政治性

当前不少高职思政课教师往往侧重于讲授教材的理论知识,而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教育较少,只侧重于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这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最根本、首要的任务。甚至有一部分教师,为了提升课堂的吸引力而一味迎合学生,讲授一些与教材知识毫无关联的、仅仅是学生感兴趣的故事、案例,只注重趣味性和娱乐性,而忽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性和思想性这一根本属性,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毫无帮助,有时甚至还起到负面作用。

(二)教学中忽视高职学生的实际和不同专业学生的职业特性,缺乏职业性

高职教育特有的培养目标已经给思想政治课打上了深深的职业性烙印,高职思政课教学应当具有为高职教育服务的个性特点[7]。但由于高职思政课的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不少思政课教师机械地遵循统编教材的内容,面面俱到地全盘讲授书本理论知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照搬普通本科院校的做法,完全忽视了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和基础知识现状,忽略了高职学生与本科学生的一个根本区别——职业性的特性,对所有专业学生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这样的教学有悖于“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这也是高职院校思政课对高职学生缺乏吸引力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中重理论灌输而忽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缺乏高阶性

思政课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不少教师脱离社会现实而单纯地讲授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为理论而理论,这种只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做法,导致理论与现实社会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这样的课堂既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提升学生运用书本理论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必将沦为学生厌恶的“水课”。在授课方式上,常常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模式,课堂往往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只是被动接受老师讲授的知识,缺乏互动和交流。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步形成懒于主动思考和探究,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会学以致用,被动学习,他们的表达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和素质无法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忽视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低阶性思政课,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及思辨能力的发展,是应该被淘汰的“水课”。

(四)教学内容枯燥脱离现实,教学模式单一,缺乏创新性

如上所述,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现实、脱离学生实际,既是不少高职思政课缺乏高阶性的体现,也是缺乏创新性的体现。教学模式方面,不少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虽然已采取多媒体教学,但课件制作粗糙,缺乏生动、形象直观的案例、图片、视频等,仅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简单复述。教师授课也往往是照着课件念,教学内容既缺乏理论的深度,又缺乏思想的高度,课堂更是缺乏互动和交流,其结果常常是老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孤独的独白”,台下是低头族一片,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学内容缺乏时代性和前沿性,教学模式的单一性和陈旧性是不少高职思政课缺乏吸引力的根源所在。因此,丰富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模式是大势所趋,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愿望,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之举。

三、高职思政“金课”建设的实施路径

(一)推动课堂革命,打造线下思政“金课”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建设高职思政“金课”,推动课堂革命是首要举措。通过思政课课堂教学理念、模式、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改革创新,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建设的重中之重。

首先,教学理念方面。思政课的“课堂革命”,首先应是课堂教学理念的革命。传统课堂教学理念往往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定学,教师满堂灌,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自然不高。应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变教师主体为教师主导,努力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只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其次,教学内容方面。整合、丰富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思政课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使用国家统编的教材。但由于高职院校在学生来源、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存在着较大差异。为合理解决统编教材与高职院校实际状况的矛盾,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将统编教材与高职学生和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对统编教材进行“高职化”加工处理,不断将具有时代性、高职性的元素渗透到教学中,以高职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授教材理论,将统一的教材体系转化为适应高职学生需求的教学体系,真正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因材施教。在讲授教材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注重结合地区、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代特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及时将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融入教学中,增强高职思政课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切实提升学生的获得感。

再次,教学模式和方法方面。教学模式方面,应彻底改变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转变,由课堂的听众向课堂的主体转变。为此,高职思政课教师应善于总结高职学生的认知习惯、行为特点和学习方式,在正确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根据高职学生的实际,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尽可能将枯燥、抽象的理论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案例、图片、图表、视频、音频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展示出来,以提升课堂的亲和力和吸引力。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精心设计“互联网+”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充分利用手机为教学服务,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手机进行签到、查阅资料、辨析材料、抢答、主题讨论、作业和考试等,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交流,提升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最后,拓展课堂教学时空,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上”(网络教学)+“线下”(面授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融合了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与线上教学模式的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通过课前导学、线上自主学习、课堂重点难点讲解、线上线下深度讨论、过程性考核等方式,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模式向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模式转变[8],是顺应时代发展,适应高职学生需求的思政课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升学习兴趣,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高职院校应充分运用网络优质教学资源,结合高职学生特点和课程教学目标,积极探索具有本校特色的、适合本校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延伸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实现全过程、全方位育人。

(二)融合互联网,建好线上“金课”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现在的高职学生都是“00后”,从小生活在互联网时代, 被称为“网络原住民”。网络占据了他们绝大部分的课余时间,甚至有的学生在课堂上也在玩手机、上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9]新时代思政课应紧跟时代步伐,适应高职学生的时代特点,顺势而为,充分应用好“互联网+教育”的优势,着力推进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努力打造线上思政“金课”。一方面,方便学生在网络平台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另一方面,推动教师进行课堂变革,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的网络化、信息化也拓宽了受教育的渠道,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整合社会资源,打造实践“金课”

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关键课程,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思政课主要任务。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提升光靠老师的理论说教是根本行不通的,必须强化实践教学,使思政课教学由知识传授、理论教育的过程深化为道德提升、价值认同和信仰坚定的过程,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首先,充分发挥校内实践主阵地作用。高职思政课实践教学应立足校内,坚持校内开展为主和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实践活动。如围绕教材理论与社会现实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开展辩论、演讲和案例分析;顺应网络时代需要,创新实践作业形式,如拍摄思政主题微视频、制作主题PPT等; 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文艺表演中,寓教于乐,开展唱红歌比赛、 举办思政主题晚会等;邀请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拓展学生视野;组织学生觀看正能量热门影片,如《厉害了我的国》《我和我的祖国》《夺冠》《八百》等,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

其次,重视社会实践,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高职院校应坚持“走出去,活起来”的理念,充分发掘本土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资源,创建各级各类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把“行走的思政课”开到贫困山村田间地头,开到乡村振兴示范点、开到各级各类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城市规划馆等本土思政实践基地,开到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开到校内外实训车间、合作企业。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成果,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了解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感受他们的坚定意志和爱国情怀,用先进模范人物的高尚品德感染和引领学生,实现价值观念的转变和提升。高职思政课教师应高度重视思政实践课,特别是社会实践课。事实表明,社会实践课也是学生最喜欢的教学形式,打造实践“金课”是提升思政课亲和力和获得感的重要方式。

(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为“金课”建设提供师资保障

建设高职思政“金课”,广大高职思政课教师是主力军。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是打造高职思政“金课”的又一关键之举。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2]为此,应从两方面着手,提升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水平。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学习和交流。长期、系统、持续的培训、交流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师视野和思维的重要手段[10]。思政课教师应该通过系统的、务实的高水平培训,让思政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动态及国家方针政策、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将这些最新的理论和政策及时融入教学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同时,应加强对思政课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的培育。当今互联网的时代,教师的计算机运用能力也是教师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系统的计算机运用能力培训也很有必要。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团结协作,构建教师教学共同体,实行资源共享,博采众长。首先,重视教学团队建设。古话说得好:“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抵得上一个诸葛亮”,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教师个人在理论知识、视野、综合能力等都是有限的,而组建教学团队,能集中教师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在课件制作、教学资源、教学方法理念等方面实现共建共享,对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很有帮助。其次,实行集体备课制度。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弥补教师个人在备课中的不足,博采众长,实现优势互补。再次,建设思政课网络资源平台,集中优质教学资源,为思政课教师提供资源服务,实现资源互补、取长补短,促进教育教学水平提高。

(五)创新课程评价体系

思政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决定了思政课的考核方式也应该体现思想性和政治性,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考核,注重课程学习过程性评价。但现在高校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方式往往较为单一,仅以一次期末考试定成绩和平时上课的出勤率来计算平时成绩,不能客观地反应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建设思政“金课”,要求考核方式也应该进行改革和创新。改变过去评价标准单一的现象,完善能力与知识、思想状况与实际行动并重的多元学业考核评价体系。在评价主体方面,也应实行多元化,在坚持思政课任课老师为主要评价主体的同时,采取辅导员评价、其他任课教师评价、同学互评、企业和社会评价及学生自评等多方评价主体方式,综合上述多方评价主体的评价结果,形成客观、公正的评价结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提升高职思政课的实效性,建设高职思政“金课”,广大高职思政教师任重而道远。打造具有政治性、职业性、高阶性、创新性的高职思政“金课”,唯有牢牢把握时代特征,立足高职学生实际,深度融合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针对性和亲和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 饶咬成. 提升親和力打造思政金课[J]. 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10):75-82.

[2] 张烁. 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 人民日报,2019-03-19(01).

[3] 柴勤芳. 对高职教育“高等性”与“职业性”融合的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2012(05):95-97

[4] 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 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5] 王石. 用高职“思政金课”铸魂育人[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7):79-86.

[6] 孙燕,李晓锋. 高校思政“金课”建设:困境、标准与路径[J]. 重庆高教研究,2019(4):75-82.

[7] 朱建. 信息技木环境下高职思政课合作教学模式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13:9-10

[8] 课堂革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EB/OL]. [2019-04-25]http://ah.people.com.cn/n2/2019/0425/c358324-32879548.html

[9]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 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8.

[10] 张新启. 打造高职“金课”的理念与举措[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2):8-10.

The Standard and Path of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lden Cours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ZHENG Rong, HAN Dongmei

(Neiji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Neijiang 641000, China)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golden course” is the essential task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 reformation. It has four characteristics: politcal, prefessional, advanced and innovative. There is a big gap betwee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and the requirement of construction of the “golden course”. Because of this, five aspects are going to be put forward as follows: promoting classroom revolution and creating offline “golden course”, constructing online “golden course”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integrating social resources and creating practical “golden course”,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and providing teachers guarantee as well as innovating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Keyword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责任编辑:程勇)

猜你喜欢

金课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
“金课”建设背景下光传输技术课程的建设实践
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金课”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生心目中的“金课”
高校本科教育“淘汰‘水课’、打造‘金课’”刍议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艺术探究
基于综合能力测评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卷考试改革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