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乙拉西坦对癫痫患者脑电图、血清S-100β蛋白的影响

2021-07-30吕书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左乙拉西脑电图

吕书华

(河南省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郑州450048)

癫痫为慢性脑功能失调性疾病,由多种病因导致大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引起,临床主要表现为暂时性反复的意识障碍,可伴有全身性、局限性肌肉痉挛抽搐等症状[1]。有数据显示,癫痫在我国发病率为52~71/10万人,患病率为0.33%~1.61%,严重威胁居民身体健康[2]。药物为临床治疗的主要手段,丙戊酸钠片为临床主要抗癫痫药物,应用广泛,是全面强直痉挛发作并典型失神发作的首选治疗药物,但受到个体差异影响,整体治疗欠佳。左乙拉西坦片为新型抗癫痫药物,不仅能抑制神经元同步化,还能阻断N型钙通道。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我院癫痫患者,探讨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108例癫痫患者,依照随机配比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女24例,男30例,年龄18~63岁,平均(40.63±10.89)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11±2.03)年;强直-痉挛性发作29例、失神性发作8例、大发作合并小发作17例。观察组女20例,男34例;年龄20~63岁,平均(43.12±9.76)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5.80±1.92)年;强直-痉挛性发作23例、失神性发作10例、大发作合并小发作21例。两组一般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经临床脑电图、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癫痫;无脑外伤史;知情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血友病、糖尿病、出血倾向等禁忌证;就诊时癫痫发作>5次。

1.2.2 排除标准 肝、肾、造血系统功能障碍;神经功能缺损;因情感性障碍、精神分裂症、病态人格、慢性硬膜下血肿等其他疾病引起的精神障碍;对本研究药物过敏;妊娠期、哺乳期。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接受丙戊酸钠片(国药准字H19983059)治疗,口服,200 mg/d,3次/d,具体服用剂量根据患者发作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调整。连续治疗3个月。

1.3.2 观察组 接受左乙拉西坦片(国药准字H20163115)治疗,口服,初始剂量为250 mg/次,2次/d,逐渐增至500 mg/次。连续治疗3个月。

1.4 观察指标(1)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25%为无效;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25%~49%为好转;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50%~75%为有效;癫痫发作频率较治疗前减少>75%为显效。显效、有效计入总有效。(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包括α波、θ波、δ波功率比值。(3)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100β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分别于治疗前后采集患者静脉血5 ml,离心,转速3 000 r/min,时间10 min,取血清,使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S-100β蛋白,使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SE。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脑电图、血清S-100β蛋白、NSE)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疗效)用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9%,高于对照组的77.78%(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 治疗前,两组α波、θ波、δ波等脑电图功率比值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α波、θ波、δ波等脑电图功率比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脑电图比较(%,±s)

δ波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α波治疗前 治疗后θ波治疗前 治疗后54 54 t P 30.26±3.49 30.59±3.27 0.507 0.613 29.86±2.54 29.51±2.78 0.683 0.496 22.07±2.56 22.35±2.70 0.553 0.581 26.81±3.79 27.76±3.15 1.417 0.160 17.53±2.04 17.13±2.29 0.958 0.340 16.82±1.56 16.90±1.47 0.274 0.784

2.3 两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血清S-100β蛋白、NSE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NSE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脑损伤指标比较(±s)

NSE(μ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S-100β蛋白(ng/ml)治疗前 治疗后54 54 t P 1.86±0.40 1.80±0.37 0.809 0.420 0.65±0.11 1.23±0.25 15.605<0.001 26.37±5.49 26.04±5.12 0.323 0.747 20.51±3.37 23.66±4.05 4.393<0.001

3 讨论

癫痫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尚未统一,多认为与围生期缺氧缺血、遗传代谢病、皮质发育不良、先天脑发育畸形、脑血管病、脑炎、低级别胶质瘤、外伤等有关,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药物为临床主要干预手段,丙戊酸钠通过降低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增加突触间传递,可降低γ-氨基丁酸转氨酶(GABAT)活性,抑制神经元异常放电,发挥治疗作用。丙戊酸钠还能影响Ca2+、Na+通道,抑制神经元持续放电,影响丘脑皮质环路构成,但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3~4]。

脑电图对癫痫诊治、预后评估具有积极作用,而抗癫痫药物可对患者脑电波产生影响,出现脑电改变、慢波活动增加,影响α波、θ波、δ波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且两组治疗后α波、θ波、δ波功率比值对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癫痫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效果显著,且对脑电图影响小。左乙拉西坦片与其他西坦类益智药物不同,通过选择性与中枢突触囊泡蛋白2A结合,能增加分泌性囊泡数量,促进神经递质释放,可产生抑制点燃效应、抗癫痫的效果。口服后,药物代谢动力学呈线性表达,可迅速被吸收,并无须经过肝脏代谢,对其他抗癫痫药物代谢无影响,且对细胞色素P450影响小。此外,左乙拉西坦片通过阻断N-型钙离子通道激活,能间接增强抑制GABA对中枢、神经元的回路,有效调节药物其他作用机制干预痫样放电,稳定脑电图水平[5~6]。

癫痫发作与脑部神经元异常激活密切相关,其可产生同步快速放电,并传至大脑皮层,导致神经电生理、化学改变,短暂性损伤脑功能,进而引发癫痫。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S-100β蛋白、NSE较对照组低(P<0.05)。其中S-100β蛋白为钙结合蛋白,参与钙离子介导的信号传递通路,可作为神经胶质细胞损伤的客观生化指标,有助于客观评定脑损伤程度;NSE为特异性大脑神经内分泌、神经元细胞特异酶,脑组织损伤后,通过机体破坏的血脑脊液屏障进入血液循环系统,呈高表达状态,检测其水平可有效反映脑神经元坏死程度[7~8]。本研究表明癫痫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片治疗,能有效减少脑损伤。

综上所述,癫痫患者接受左乙拉西坦片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脑损伤,且对脑电图影响小。

猜你喜欢

左乙拉西脑电图
拉西酮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探讨小儿癫痫应用丙戊酸钠与左乙拉西坦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脑电图检查的到底是什么
左乙拉西坦注射液治疗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预后
MPTP诱导树鼩帕金森病模型的脑电图描记与分析
睡眠剥夺在癫痫患儿视频脑电图监测中的应用价值
丙戊酸钠联合左乙拉西坦对癫痫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影响分析
左乙拉西坦添加治疗儿童部分性癫痫效果观察
冰糖葫芦
利培酮与氯氮平对脑电图影响的对照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