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IL-6、TNF-α水平的影响

2021-07-30张韩鲁雪丽姚新亮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0期
关键词:阿托内皮冠心病

张韩 鲁雪丽 姚新亮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心内科 河南开封475000)

高血压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主要特征是体循环动脉血压的显著提高,常伴随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或者器质性损伤[1]。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可由高血压导致的血脂异常引起,是一种对患者健康与安全威胁较大的疾病[2]。阿托伐他汀是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及冠心病的一种处方药,具有良好的生物等效性,可稳定斑块,抗动脉粥样硬化,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其单独使用效果存在局限性。而血脂康胶囊同为处方药,有活血化瘀之功效。基于此,本研究探讨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9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高血压病程2~8年,平均(5.17±2.33)年;冠心病病程1~5年,平均(3.11±1.03)年;年龄44~76岁,平均(60.32±10.66)岁。对照组男22例,女18例;高血压病程2~8年,平均(5.28±2.27)年;冠心病病程1~6年,平均(3.23±1.24)年;年龄46~75岁,平均(60.62±10.43)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入选标准(1)纳入标准: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与《内科学》[4]中相关标准;治疗前2周内未使用过相关药物;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2)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系统疾病;肝、肾功能障碍;并发心肌梗死;对研究药物有过敏反应。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国药准字H20163270)治疗,20 mg/次,1次/d。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口服血脂康胶囊(国药准字Z10950029)治疗,0.6 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

1.4 观察指标 治疗8周结束时,采用血压计测量患者舒张压(DBP)与收缩压(SBP);采用DC-N6T型彩色多普勒心动超声仪(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于患者平静后测定动脉血管内径,记为D0,随后行反应性充血,血压计加压至300mm Hg,4 min后放气并立即于同部位检测动脉血管内径,记为D1,血管内径变化率(FMD)=(D1-D0)/D0×100%。采患者空腹动脉血3 ml,分离出血清,采用非平衡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内皮素(ET)水平,采用Griees法检测一氧化氮(NO)水平;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分离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血压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DBP、SBP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压水平对比(mm Hg,±s)

组别 n DBP SBP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88.68±5.78 82.34±5.02 5.238 0.000 132.42±10.12 124.42±10.18 3.525 0.001

2.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较对照组低,FMD、NO水平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表2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对比(±s)

组别 n ET(ng/L) FMD(%) NO(μmol/L)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58.12±10.34 50.18±10.36 3.431 0.001 5.25±1.32 6.34±1.26 3.778 0.000 50.88±9.25 57.28±9.34 3.079 0.003

2.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炎症介质水平对比(±s)

组别 n IL-6(mg/L) TNF-α(μg/L)对照组观察组40 40 t P 42.68±5.78 29.34±5.02 11.021 0.000 3.62±1.02 1.42±0.38 12.783 0.000

3 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慢性病,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悸、头晕、头疼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高血压也是心脑血管类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相关医学研究表明,50%~80%的冠心病患者同时患有高血压,而高血压患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是未患有高血压人群的2~4倍[5]。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机制是高血压会引发血脂异常,导致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性病变,造成血管腔变窄甚至堵塞,进而使得心肌的血氧供给严重不足,最终造成心肌坏死[6]。

因为高血压病程延长会导致冠心病的病情不断进展,故临床需尽快治疗。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见的调脂药物,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与混合型血脂异常等病症,其作用机制是水解后可有效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合成,降低胆固醇水平,提高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数量,促进细胞表面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受体的生物活性,最终起到降低血脂的效果[7]。血脂康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红曲,中医学中红曲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则显示红曲具有降压调脂的效果,能非特异性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能改善T细胞功能[8]。血脂康胶囊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高脂血症与中医学中的脾虚痰瘀阻滞症,并可辅助治疗由动脉粥样硬化与高脂血症导致的心脑血管类疾病,其主要功能包括降低血胆固醇、LDL-C与三酰甘油水平;保护血管内皮功能;阻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成;防止脂质于肝脏内积淀[9]。FMD、NO、ET均是评价血管内皮功能的常用指标,血管内皮功能与FMD、NO水平呈正相关,与ET水平呈负相关[10]。而IL-6与TNF-α均是常见炎症介质,TNF-α会参与免疫应答,IL-6可增加血管外周阻力,故其水平变化可反映患者病情。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BP、DB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FMD、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水平及IL-6、TNF-α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可降低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管内皮功能,提高降压效果。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血脂康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介质水平。

猜你喜欢

阿托内皮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