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1-07-30王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9期
关键词:寒凝经期血瘀

王爽

(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妇科 南阳473000)

痛经是妇科常见的症状,是指女性在经期或经期前后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部分患者疼痛剧烈甚至出现昏厥,同时经妇科检查无器质性病变[1]。年轻未孕女性是痛经主要发生群体,对其生活、学习、工作带来严重影响,需要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来缓解疼痛[2]。临床上常用的西医止痛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达到止痛效果,但易引起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中医将痛经分为湿热瘀阻型、寒凝血瘀型、气滞血瘀型、气血虚弱型、肾气亏虚型,其中以寒凝血瘀型最为常见,占全部痛经患者的50%以上。中医以辨证施治为原则,治疗痛经效果显著[3~4]。本研究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2 月~2019 年4 月于我院治疗的90 例寒凝血瘀型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年龄 18~33 岁,平均年龄(23.32±4.15)岁;病程 0.5~6.2 年,平均病程(2.32±0.95)年。观察组年龄 18~35 岁,平均年龄(24.10±4.19)岁;病程0.6~6.2 年,平均病程(2.45±0.91)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妇产科学》中痛经的诊断标准以及《中医妇科学》中关于寒凝血瘀型痛经的诊断标准;在经期或者经期前后小腹有疼痛,热敷后疼痛减轻;经期规律正常;年龄18~35岁;对本研究知情并同意参加。排除标准:经检查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伴有精神类相关疾病,治疗依从性较差;月经周期不规律;伴有重大内科疾病;治疗期间服用其他药物对本研究有干扰。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取布洛芬缓释胶囊(国药准字H19983137)治疗,在月经来临第1 天疼痛较为严重时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口服,每次1 粒,每日2 次,连续治疗5 d,3 个月经周期为一个疗程。

1.3.2 观察组 采取少腹逐瘀汤治疗,组方:小茴香10 g、延胡索 10 g、干姜 6 g、没药 10 g、当归 10 g、川芎10 g、肉桂6 g、赤芍10 g、生蒲黄10 g、五灵脂10 g。月经量少者,加鸡血藤、熟地黄;经行不畅有血块者,加红花、桃仁、水蛭;严重腹痛者,加乳香、炒川楝子;乳房胀痛者,加醋香附、郁金;畏寒四肢发冷者,加仙茅、乌药、仙灵脾;经行便溏者,加党参、茯苓、生白术;呕吐者,加陈皮、砂仁。每日1 剂,分早晚温服,在月经来潮前1 周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 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月经周期。

1.4 观察标准 (1)临床疗效。疗效判定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痊愈:疼痛症状消失,治疗后连续3 个月未复发;显效: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治疗后连续2 个月未复发;有效:疼痛症状减轻,维持时间不足2 个月便复发;无效:疼痛症状基本无变化。总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2)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以数字 0~10 表示疼痛程度,0 表示无痛,10 表示疼痛感剧烈,根据患者感受评价疼痛程度。

1.5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临床疗效等计数资料以%表示,用χ2检验;疼痛程度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用t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 评分比较(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45 45 tP 7.33±1.12 7.28±1.09 0.215 0.831 3.58±0.61 2.26±0.42 11.956 0.000

3 讨论

痛经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调查显示,约50%的女性患有痛经,其中一半以上为原发性痛经,疼痛剧烈者占10%左右,对其学习与工作带来严重影响。痛经一般发生在初潮后几年内,且生殖器官无器质性病变,主要发生原因是月经期子宫内膜释放过多的前列腺素,使得子宫平滑肌异常收缩,出现血管痉挛,子宫缺血、缺氧,从而引起痛经[5~6]。

痛经在中医学中属于“经行腹痛”范畴,其发生与冲、任二脉及胞宫周期生理变化有密切关系,肝藏血、肾藏精,与肝、肾也有一定的关系[7~8]。根据中医分型,寒凝血瘀型是最为常见的类型,受寒是导致痛经的主要原因,身体处于寒冷之地,淋雨或食用寒凉食物,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宫,寒湿阻络,血行不畅,从而引起疼痛[9]。中医理论称血液温行,遇寒则凝固,寒冷则气血运行受阻,也就是不通则痛。寒凝血瘀型痛经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经血量较少,颜色较暗伴有血块,在月经第1 天小腹疼痛会较为明显,腰部及关节部位会出现酸痛,身体发冷,舌苔发白,脉细涩[10]。

寒凝血瘀型痛经的治疗以温通活血为主。少腹逐瘀汤出自王清任的《医林改错》,主要从活血化瘀、温经止痛方面治疗,药方中小茴香、肉桂、干姜属于君药,延胡索、没药活血、清淤、止痛作为臣药,五灵脂、生蒲黄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以及当归养血活血为佐药,全方从寒凝血瘀的发病机制入手,在散寒化瘀、止痛的同时也起到养血调经的效果,达到经行血畅、缓解疼痛的目的。寒凝血瘀型患者在行经期会出现强烈的小腹疼痛,且多数伴有月经量少、血块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呕吐、便溏等。针对月经量少的患者加鸡血藤、熟地黄,可起到滋阴补血、通经活络的效果;经行不畅有血块的患者加桃仁、水蛭、红花,可起到活血祛瘀、止痛的效果;腹痛严重的患者加乳香、炒川楝子,可起到行气通经、止痛的效果;乳房胀痛的患者加醋香附、郁金,可起到疏肝解郁、调经止痛的效果;四肢发冷的患者加仙茅、乌药、仙灵脾,可起到温补肾阳、行气散寒的效果;经行便溏的患者加生白术、党参、茯苓,可起到补气健脾、止痛的效果;呕吐的患者加砂仁、陈皮,可起到健脾理气、止呕的效果。

布洛芬缓释胶囊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有强效的镇痛、抗炎效果,在经期前使用能有效预防疼痛,见效快,给药方便,但不能根治痛经,且长期服用易出现不良反应以及耐药性,远期疗效较差。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少腹逐瘀汤治疗,临床疗效优于西药治疗(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少腹逐瘀汤加减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寒凝血瘀型痛经采取少腹逐瘀汤加减治疗具有显著疗效,缓解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寒凝经期血瘀
雷火灸联合耳穴压豆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研究
温阳活血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子宫腺肌病痛经效果分析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话说血瘀证
观舌头辨血瘀程度
女性经期腰背酸痛,捶不得
《腊节》
经期如何穿衣
掌心
经期综合症来袭需要多喝水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