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单侧下肢肿胀为罕见首发症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2021-07-29陈继军黄瑶楠原晓庆刘家云

检验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水泡白细胞粒细胞

王 晶,陈继军,黄瑶楠,原晓庆,高 山,高 倩,刘家云

(1.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32;2.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陕西 西安 710032;3.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陕西 西安 71003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发病率为0.23/10万[1],其特征性临床表现为疾病早期即有严重的出血倾向,病情发展迅速,出血表现多样,易发生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患者常因不同器官出血或栓塞而就诊于非血液科,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早期致死性出血[2-3]。目前,由于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及砷剂[4-5]的规范应用,APL已成为基本不用通过造血干细胞移植即可达到临床缓解的白血病。因此,APL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APL以单侧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较为罕见,本文介绍1例此类患者,以提高急诊和其他非血液门诊对APL的认识,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60岁,以“左下肢肿痛3 d,加重1 d”入院。于发病当日在当地医院行左下肢深静脉B超检查,未发现血栓形成或血流减慢,1 d前症状突然加重。10月19日入院查体发现左侧小腿肿胀,活动受限,局部皮肤发红,皮温正常,左小腿后侧出现水泡,无溃烂,足背动脉搏动正常。超声检查:左下肢动、静脉未见血流异常。予以输注血小板、强力抗感染、纠正休克及凝血功能紊乱等对症治疗。当日夜晚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左下肢肿胀范围明显扩大,皮肤表面渗出较多,张力性水泡增加,部分水泡破溃,左下肢多发皮肤青紫[图1(a)],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左下肢磁共振成像回报:左下肢肌肉局部软组织感染明显,左侧内后侧肌群明显肿胀缺血(图2)。外周血形态学检查提示幼稚细胞疑似异常早幼粒细胞(图3),胞质含有丰富紫色颗粒,核染色质较细致,扭曲折叠,可见奥氏小体和柴捆细胞。立即予维甲酸20 mg/d诱导分化治疗;那曲肝素钙注射液抗凝治疗;积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纠正凝血、输注血小板提升血小板数,减少出血风险;加强对症支持治疗。10月20日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左下肢肿胀、青紫范围持续扩大,水泡破溃严重[图1(b)],左侧臀部及左侧腰背部肿胀,可见皮肤花斑样改变,皮温冰凉,左侧足背动脉明显减弱,意识清,精神差,左上肢及前胸皮肤出现散在出血点,口腔、唇部出血(图4)。10月21日01:38,患者病情继续加重,意识朦胧状态,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散在出血点,左下肢、臀部及腰背部肿胀青紫持续加重,张力性水泡增加,足背动脉未触及;04:01患者家属放弃治疗,要求出院。出院第2天电话随访,患者死亡。本例患者入院首日8:00的生化检测结果为:二氧化碳分压17 mmHg、HCO3-11.5 mmol/L、乳酸7.2 mmol/L、肌酸激酶MB同工酶质量>301 mg/mL、肌红蛋白>3 811 ng/mL、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22 937 pg/mL、白细胞介素6>5 000 pg/mL、降钙素原36.62 ng/mL;血常规及血凝项目动态检测结果见表1、表2。

表1 本例患者血常规动态监测结果

表2 本例患者血凝指标动态监测结果

图1 患者左下肢进展性肿胀、瘀斑、水泡及破溃

图2 患者左下肢小腿、大腿肌群及皮下组织广泛肿胀

图3 患者外周血涂片中异常早幼粒细胞(瑞氏染色1 000×)

图4 患者脐周、眼周、右腿、口唇出血点、瘀斑

2 讨论

本例患者入院后主要表现为单侧下肢的肿胀、瘀斑、水泡、破溃以及肌肉的坏死,初入院检验回报重度血小板减低、纤溶亢进和血液高凝状态,肌红蛋白、白细胞介素6、降钙素原极高[6],因此临床高度怀疑感染或毒虫咬伤引起的局部肌肉肿胀坏死,以及严重感染引发的多器官功能不全和代谢性酸中毒。给予输注血小板、抗感染等支持治疗。由于初次诊断的主要方向为感染,未考虑血液病,因此未能在第一时间关注白细胞形态,便未能做出白血病的诊断。由于没有原发病的诊断支持,根据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中国专家共识(2017年版)[7],患者此时积分仅有6分(≥7诊断为DIC),故未诊断DIC。当日 20:30临床开具“白细胞形态”检查并电话沟通关注中毒颗粒,遂检查外周血形态,发现异常早幼粒细胞,更新诊断为:APL;DIC;左下肢感染坏死;代谢性酸中毒。立即予ATRA治疗,肝素联合血浆、冷沉淀等支持治疗。治疗后中性粒细胞数量即明显升高,单核细胞比例下降,表明该患者对ATRA治疗敏感,诱导分化治疗有效。

该患者首发症状为单侧肌肉肿胀和坏死,可能原因为:(1)患者入院前因骨髓异常增殖发生过白细胞淤滞[8],血管内膜损伤,基底膜胶原暴露,引起血小板的黏附、活化、聚集功能增强,血小板聚集导致下肢血管淤滞,缺血坏死加重下肢肿胀;(2)异常早幼粒细胞表达2种促凝物,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和癌症促凝素(cancer procoagulant,CP)。大量的胞浆颗粒释放的TF激活了外源性凝血途径,消耗大量的凝血因子、血小板等,形成广泛的血栓,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进而发生皮下紫癜,肌肉坏死。CP则能激活因子X产生凝血酶而促进凝血;(3)不明原因感染引起局部肌肉坏死。该病例首发症状为非血液系统疾病,易引起临床混淆,延误治疗的宝贵时机。临床上以心肌梗死、双目失明、下肢静脉血栓、椎体骨折、心包积液、脑梗死[9-10]等为首发疾病的APL案例均有报道,易发生误诊,因此任何局部疾病均不能轻易排除血液系统疾病。该病例的诊断关键在于上报外周血细胞形态给临床,临床基于血细胞形态学、凝血异常或外周血细胞计数异常而高度疑似APL的患者无需等待确切的荧光原位杂交或分子结果,即可立即开始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11]。

家属拒绝行骨髓方面的检查,后在外周血中提取少量白细胞鉴定出PML-RARA融合基因阳性,诊断为APL。朱慧等[12]建立了微滴式数字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外泌体中PML-RARA融合基因转录本的方法,为APL的无创检测提供了可能。该患者下肢的水泡和进行性加重的破溃可能存在不明原因的感染,针对这种感染推荐通过宏基因组第二代测序技术来明确病原[13],进行针对性治疗。

综上所述,本病例提示:(1)APL的发病表现多样,任何器官的出血、梗阻均不能排除血液系统疾病;(2)由于单核细胞在细胞大小、核酸含量、细胞内细胞器的复杂程度上与异常早幼粒细胞相似,可能被血细胞分析仪将异常早幼粒误认为单核细胞,因此应重视血细胞分析仪单核细胞百分比的异常升高;(3)检验人员应提高对异常早幼粒细胞形态的识别能力,特别是对于急诊和初诊非血液病患者,一旦发现立即报告临床,启动ATRA治疗,对于降低患者早期死亡率意义重大。

猜你喜欢

水泡白细胞粒细胞
儿童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相关疾病研究
白细胞
水泡
The world is the youngest backpacker Wenwen’s kindergarten
艾草水泡脚改善肺功能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抽掉梯子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