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疑似结核性腹膜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病1例报道

2021-07-29王少华苍金荣崔晓利康欢欢

检验医学 2021年7期
关键词:琼脂本例菌落

王少华,苍金荣,王 翠,崔晓利,康欢欢

(西安市胸科医院检验科,陕西 西安 710061)

马尔尼菲蓝状菌(Talaromyces marneffei)原名马尔尼菲青霉菌(Penicillium marneffei),属半知菌门、丝孢菌纲、丝孢目、丛梗孢科、青霉属,多合并感染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等免疫力低下人群。西安市胸科医院近期收治1例疑似结核性腹膜炎合并梅毒和马尔尼菲蓝状菌病(penicilliosis marneffei,PSM)患者。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24岁,未婚,主诉“腹胀、腹痛、发热9 d”,起病较急,病程不长。于2019年12月19日入住西安市胸科医院重症科。追问病史,既往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免疫功能低下,曾在广州工作2年。该例患者9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胀、腹痛,以下腹部显著,呈阵发性,随体位改变症状未见明显缓解,大便干燥,排便困难,量少,次数增多,伴随发热,最高体温38 ℃。腹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示肠梗阻、肠积气。考虑结核性腹膜炎和肠结核可能。因其1个月前在当地医院被诊断为肺结核,故予以抗结核治疗至今。入院检查:体温36.5 ℃,脉搏105次/min分,呼吸23次/min,血压17.16/11.44 kPa(129/86 mmHg)。腹部平坦,腹肌紧张,下腹部明显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脾脏未触及,颈静脉回流征阴性。

1.1 实验室检查

白细胞计数2.60×109/L,淋巴细胞计数0.2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7.2%,淋巴细胞百分比11.0%,红细胞计数4.27×1012/L,血红蛋白123 g/L,红细胞压积38.0%,红细胞沉降率38 mm/h。降钙素原3.22 μg/L,D-二聚体14.39 μg/mL,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29.80 μg/mL。梅毒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阳性,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的S/CO值为16.49,铁蛋白886.77 ng/mL。HIV初筛试验阳性,送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证。总T淋巴细胞(CD3+)84个/μL(降低),T辅助淋巴细胞(CD3+CD4+)6个/μL(降低),T辅助淋巴细胞百分比4.06%(降低),T抑制淋巴细胞(CD3+CD8+)76个/μL(降低),T抑制淋巴细胞百分比55.5%(升高),CD4+/CD8+比值0.07(降低)。血培养确诊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后,予以两性霉素B联合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3 d后腹部症状缓解,1周后患者出院。

1.2 微生物学检查

1.2.1 细菌培养 患者入院当日送检血培养1套,培养94 h后需氧瓶报阳,抽取报阳血培养瓶中血液样本,涂片后行革兰染色镜检,镜下可见分枝状有隔菌丝(图1);立即转种于沙保弱琼脂平板(郑州安图生物公司),分别于35 ℃和25 ℃培养,72 h后观察菌落和镜下形态。菌落形态:35 ℃培养72 h可见圆形、凸起、光滑、湿润、乳白色、中央有脑回样褶皱的酵母样菌落[图2(a)];25 ℃培养72 h可见淡灰褐色微带红色的绒毛状菌落,中央气生菌丝呈白色绒毛状,向周围扩展,菌落产生水溶性红色色素,侵入菌落周围的培养基,使培养基呈酒红色[图2(b)]。镜下形态:35 ℃生长的酵母型菌落经涂片革兰染色镜检为红色或紫色菌丝,内有横隔[图2(c)];25 ℃生长的菌落经乳酸酚棉兰染色后为青霉相,显微镜下可见染为淡蓝色的分隔菌丝,分生孢子梗光滑而无顶囊,帚状枝双轮生、散在、不太对称,有2~7个散开、不平行的梗基,分生孢子为圆形或椭圆形,光滑,可见孢间连体[图2(d)]。患者于12月23日晨送痰液样本行真菌培养,培养物接种于沙保弱琼脂平板,25 ℃培养7 d后长出白色绒毛状的分生孢子头,边缘有水溶性酒红色色素侵入培养基[图2(e)],经乳酸酚棉兰染色后镜下形态见图2(f)。

图1 血培养需氧瓶报阳后涂片、革兰染色后镜下形态(×1 000)

图2 不同温度培养72 h和7 d后马尔尼菲蓝状菌在沙保弱琼脂平板上的菌落形态及镜下形态

1.2.2 质谱分析 将分离的菌株进行质谱分析,鉴定结果为马尔尼菲蓝状菌。

1.2.3 测序 将分离的菌株送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取DNA,并对菌株rDNA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扩增,扩增得到的ITS片段产物进行Sanger法双向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网站(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上进行比对分析,鉴定种属。经比对,测序结果为马尔尼菲蓝状菌,符合度为99.0%。

2 讨论

马尔尼菲蓝状菌在自然界中以菌丝状态存在,在组织细胞中可形成圆形或者椭圆形细胞。其特征为青霉属中唯一与培养温度相关的双相性真菌。PSM是由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引起的一种较少见的深部感染真菌病。1956年,CAPPONI等[1]从越南中华竹鼠肝脏中首次发现该菌。1973年,由DISALVO等[2]首次报道人类自然感染所致PSM。

马尔尼菲蓝状菌的存在有严格的地域性,多流行于亚洲热带地区,特别是泰国、印度东北部和中国南部等[3],我国北方较少见,多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是生活或去过流行区域的HIV感染者的一种重要的机会性感染疾病。有研究结果显示,广东地区HIV感染患者的真菌感染性疾病中,以白念珠菌、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为主,云南、广西和长沙地区则以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为主[4]。本病例虽为北方城市居民,但曾在广州工作2年,具有在流行区域的生活史,考虑可能为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建议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遇到HIV感染等免疫功能低下并有疑似症状的患者时,应仔细询问其居住史、工作史、旅行史,以免漏诊或误诊。

PSM的发病与机体免疫功能密切相关,免疫功能正常者发病率极低,且病灶局限;但对免疫功能缺陷人群,尤其是HIV感染者,易形成播散性感染[5]。本例患者为HIV合并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外周血三系细胞明显减少,同时其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HIV感染患者CD4+T细胞数明显减少或缺失,此时巨噬细胞无法活化杀菌,导致含菌的巨噬细胞大量增加,其中的真菌大量繁殖,这些含菌的巨噬细胞经淋巴和血液循环造成全身播散性感染[6]。

有研究发现,HIV感染者合并PSM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93%~97%)、全身乏力(91%)、皮损(28%~81%)、淋巴结病(33%~62%)、咳嗽(40%~49%)、贫血(78%~79%)和胸部X线检查异常(45%)[7]。因PSM临床表现复杂,且缺乏特异性,故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而延误治疗。本例患者以腹部CT和临床症状为依据入院,初步诊断为结核性腹膜炎,而在住院期间的实验室检查中,并未找到感染结核分枝杆菌的病原学依据,后因患者要求出院而未做肠镜等相关完善性检查,为不足之处。结核性腹膜炎与PSM都有发热、贫血、乏力、腹痛和红细胞沉降率升高等临床表现,临床医生在诊断时应予以鉴别,遇到此类患者应积极采集血液、骨髓、组织等临床样本进行病原学检查,提高病原学检出率,早期治疗是降低其死亡率的关键因素。

PSM确诊困难。目前,真菌培养是诊断马尔尼菲蓝状菌感染的金标准[8]。有研究发现,在不同类型样本的培养中,血液样本培养阳性率最高(61.7%),皮损分泌物样本培养阳性率次之(59.3%),骨髓样本培养阳性率为57.1%,痰液和灌洗液样本的培养阳性率均<30%[9]。马尔尼菲蓝状菌生长缓慢,易出现漏检。本例患者共送检3套(每套为1瓶需氧血培养和1瓶厌氧血培养)合计6瓶血培养,仪器设置报阳时间为6 d,在6 d内只有1瓶需氧瓶报阳,其余5瓶6 d均报阴。由于血液中菌量多少不一,加之马尔尼菲蓝状菌生长缓慢,建议延长培养时间到14 d[10]。本例患者的样本在延长培养时间之后转种沙保弱琼脂平板,每天观察菌落生长情况,48 h后发现其中1瓶转种于沙保弱琼脂平板后有目标菌落生长。因此,在培养高度怀疑有生长较慢微生物感染的样本时,应适当延长血培养的时间,可以防止漏检。另外,本例患者共送检3套血培养,最终有2瓶需氧瓶报阳,提示按照规范采集多套血培养可提高检出率[10]。

猜你喜欢

琼脂本例菌落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思考心电图之176》答案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马传染性贫血琼扩试验中琼脂配比浓度及温度因素对琼脂板制作的影响
高透明度琼脂的制备工艺研究
“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中琼脂块模具的开发及改良
“1”的加减乘除
视功能分析图例详解
食品微生物检验中菌落总数测定的注意事项
基于细菌菌落优化算法含分布式电源的无功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