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对韩贸易发展:趋势、成因及政策选择

2021-07-28李殿云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1年3期
关键词:进出口安徽安徽省

李殿云

(合肥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合肥 230601)

0 引 言

自1992年中韩正式建交以来,两国在各领域已交流合作近30年,虽然因国际环境等不可抗力因素,两国关系时有冲突,但是在求同存异原则指导下,双边合作日益紧密是大势所趋。随着2015年《中韩自由贸易协定》以及2020年《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以下简称为RCEP)的相继签署,中韩两国将会在更高层面寻求合作共赢,这也为中国各省对韩贸易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1]随着安徽全面融入长三角进程的加快,在国际贸易方面安徽也力求有所突破,RCEP的签署则为其带来了新的机遇。安徽与韩国在贸易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经验,最近十年贸易规模稳步增长,如何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强化双方合作,打开贸易共赢新局面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目前鲜有文献对此课题进行专门研究。[2]本文通过归纳安徽对韩贸易的现实情况,厘清对韩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探究产生的内在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安徽对韩贸易跨入新的发展阶段。

1 对韩贸易结构与趋势

安徽省是中国东部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省份之一。1990年以后,借助于改革开放的良好势头,安徽省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使得安徽省对外贸易向前迈上了一个大台阶,推动省内经济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由合肥海关公布的2020年安徽省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表1)可以看出,韩国是除美国、日本、中国台湾以外,安徽省第四大国别(地区)进出口市场。相比其他国家,安徽省与韩国的进口和出口规模都处在中游位置,从增长趋势来看,2020年1—12月除了我国台湾地区,韩国与中国进出口额度的增幅是最大的,并且从进出口对比来看,出口增幅较少,进口量大幅度提升。[3]可以看出,韩国是安徽的重要进口国,并且从未来趋势判断,韩国对于安徽的贸易顺差还将进一步扩大。

表1 2020年1—12月安徽省进出口商品主要国别/地区总值表(单位:亿元人民币)

1.1 货物贸易规模

安徽省与韩国的货物贸易不断发展。根据省统计年鉴2010—2019年安徽对韩货物贸易总额数据(图1)可以看出,2010年至2014年期间,安徽省对韩贸易一直保持着稳定健康的增长,这与RCEP协定基础之一的中韩自由贸易进程的不断推进有关。[4]2014年,安徽省与韩国的进出口货物贸易达到高峰,进出口总额达到244 989万美元,同比2013年增长17%。后受萨德入韩事件影响,中韩贸易进入衰退期,安徽省对韩贸易也因此受到影响,双方货物进出口贸易额在2015年、2016年不断下滑。2017年,新任韩国总统文在寅来华访问,中韩关系有回暖趋势,安徽省对韩贸易额也得到了回升。同年,安徽对韩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77 268万美元,比2016年上升65%。据最新数据表明,安徽省对韩货物进出口贸易总额在2019年达到336 950万美元,同比增长9%,创历史最佳。

图1 安徽对韩2010-2019年货物贸易总额(单位:万美元)

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对于安徽省发展对韩出口贸易有很大的推动作用,但萨德事件造成的贸易影响也不可忽视。目前,随着中韩国际关系的改善,特别是在RCEP的合作框架下,安徽省对韩货物贸易正朝着积极的方向稳步提升。[5]

1.2 投资服务领域

自中韩两国建交特别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两国经贸合作密切,长期向好,人员往来日益密切。并且两国之间的投资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安徽省在对韩贸易往来过程中,双方的直接投资也处于不断尝试和发展之中。

根据省统计年鉴整理的韩国对安徽省实际直接投资额(表2)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2年期间,安徽省接受韩国直接投资额处于持续增加状态。2012年,韩国对安徽省直接投资额达到18 605万美元,同比2011年增长了142%。2012年后,韩国对安徽省直接投资额开始下降。受萨德影响,韩企对安徽省的直接投资额大幅缩水。[6]然而,目前安徽省接受韩国投资额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同样据省统计年鉴整理的数据(表3)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9年期间,安徽省在发展对韩贸易的过程中,逐渐由商品贸易开始尝试对外投资。虽然投资数额相比较不算大,甚至出现暂无统计的情况,但是随着RCEP协定的签署两国经贸关系的进一步升级,相信在这一合作框架下,安徽省与韩国双方的相互投资必然会出现新的飞跃。

表2 韩国对安徽省实际直接投资额

表3 安徽省对韩国协议投资额

随着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安徽省对韩在旅游、金融等方面的服务贸易发展尤为出色。RECP之前的中韩自贸协定的签署,不但提高了交通便捷性,而且降低了旅游成本。据省统计年鉴整理出的数据(表4)可以看出,2010年到2019年期间,韩国游客到安徽省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到2019年已经突破了100万人次,是2010年韩国游客来安徽省人数的2倍多。

表4 韩国人到安徽省旅游人数

RCEP协定的签署,将会使中韩两国在原自贸区建立的基础上为两国在交通运输、旅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都带来了发展的机遇、更广阔的合作空间。正是由于自贸区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交通运输的发展,从而使得两国在运输、通信方面取得巨大的进步。与此同时,两国将进一步扩大双向投资额。专家指出,随着RCEP的签订,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方有意接触韩国企业,意图进入韩国投资市场。这对于中韩双方的贸易交流与往来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这一合作框架的形成,在加快中韩双向投资上起到了推动作用,使得双方必将在商品和服务贸易中取得了更好的成绩。[7]

1.3 贸易结构层面

在贸易结构上,中韩两国资本、技术、劳动力等要素方面具有较强互补性,中国劳动力资源旺盛且价格较为低廉,人民的消费水平高、消费愿望强,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为韩国对外输出需求提供空间;韩国在资本、人才、技术方面具有比较优势,能够为中国目前阶段的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生产要素。与此同时,韩国从中国进口大量初级产品,这为韩国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前提基础,进而推动本国的贸易发展。[8]

中韩贸易互补性强,为加快安徽省外贸结构转变提供了现实基础。数据显示,韩国是安徽省第五大出口市场、第三大进口市场。虽然,萨德入韩事件使得安徽省对韩贸易发展进入衰退期,但随着中韩关系的改善,双方贸易总额又逐渐恢复,并保持上升的势头。2018年安徽对韩贸易总额超过30亿美元。进口方面,韩国的汽车、机电设备、精密仪器等优势产业,切实地为安徽省扩大机电设备和精密仪器进口打开了突破口。机电产品、母婴用品、化妆品、冷轧卷钢、棉布、食品保健等是安徽省进口的产品。而在出口方面,安徽省在生产小家电、中低端纺织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农业产品、美容护肤、服饰、视频、塑料成品是安徽省出口韩国的主要商品。

安徽省与韩国的外贸产品结构互补性大于竞争性,这就为双方的贸易发展提供了基础,安徽省应利用自身比较优势,抓住对韩外贸产品的互补性,扩大相关产品的进出口,推动安徽省经济进一步发展。

2 存在的问题与成因

2.1 存在问题

虽然,从总体上看安徽省与韩国在货物贸易规模上稳步提升,不断发展;在投资服务领域贸易交流稳中向好,有所改善;在贸易结构上互补性大于竞争性,持续优化。但是,在双方发展的同时,也应看清安徽省对韩贸易发展中的不足之处。

2.1.1 域内发展失衡

安徽省对外进出口贸易城市主要集中在皖中和皖南地区,皖北城市虽然也进行进出口贸易,但是整体发展水平不高,小规模的贸易比重大,没有发挥规模经济应有的效果。据省统计年鉴数据生成的图2可见,在安徽省商品出口2019年的前十大城市中,来自皖北的城市仅占两席,分别为排名第7的蚌埠与排名第9的阜阳。虽然政府也积极引进外资,推行鼓励政策,合理引导各城市发展走向,但是全省各地区发展仍然存在较大差距,省会合肥“一枝独秀”,是第二名芜湖市的4.47倍,占到安徽省总进出口量的46.86%。区域发展不平衡,长此以往将不利于安徽省对韩贸易的均衡发展。

图2 安徽省2019年商品进出口总额前十位城市(单位:万美元)

2.1.2 横向竞争激烈

从全国各地对韩国的进出口的最新数据来看,江苏、广东、山东和浙江为我国的主要进出口省份。以2019年全国统计年鉴数据为例,安徽省对韩进出口贸易总额为336 950万美元(见图1),而江苏省为6 882 607万美元,广东省为6 245 700万美元,山东省为2 831 783万美元,浙江省为1 968 999万美元。显然,根据2019年五省区对韩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比图(图3)可以看出,与所抽取的其他四省区对韩贸易总额进行比对,2019年安徽省所分得的蛋糕十分有限。可见,对韩贸易横向竞争十分激烈,贸易基本功需要继续夯实,贸易差距需要继续追赶。

图3 2019年五省区对韩贸易进出口总额对比(单位:万美元)

2.1.3 贸易方式单一

安徽省的进出口贸易额中的70%左右为一般贸易所贡献,而且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反观处于第二位的加工贸易只占20%左右,剩下的不到10%则是其他贸易,可见安徽省的外贸结构不均衡。这种不均衡态势在同韩国贸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虽然安徽省的加工制成品外贸额占比较大,但是由于在产品加工中缺乏技术性,且少有深加工产品,导致一些短板出现,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安徽省与国际大型企业的合作以及与国际市场的接轨。

2.1.4 产品附加值低

目前安徽省对韩出口中占据份额最大的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比如纺织、服装、家具等低端制造业,此类产品大多处于贸易价值链的底部,技术含量以及产品附加值均较低,而且在长线贸易产品生产和交易上存在缺陷,而安徽从韩国进口的主要是机电商品等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因此在对韩贸易中,安徽长期处于逆差地位,并且从短期来看,这一趋势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为促进安徽省进出口贸易长期健康发展,此类商品结构需尽快调整。

2.2 形成原因

安徽省对韩贸易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究其形成原因既有产业结构差异的客观因素,也有重视程度不足的主观因素;既有经济水平较低的内在因素,也有单方贸易保护的外在因素。

2.2.1 产业结构差异

安徽省对外进出口贸易区域发展失衡的主要原因还是各市的产业结构存在差异。上图2排名的安徽省前6名城市中,除了合肥市,其他市第二产业占比均高于45%,而合肥市虽然第二产业占比稍低,但是第二产业的绝对值在全省遥遥领先。第7-10名以及未在前十的其他城市,第二产业占比均不高,而且第一产业占比均较高,而在目前中国进出口贸易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代表的第二产业是重点,因此第二产业基础较好,其在进出口贸易中才能占据优势。皖北地区农业总产值占比高,工业发展基础相对薄弱,决定了其在对外贸易发展中居于弱势地位。合肥、芜湖、铜陵和马鞍山工业实力较强,因此进出口总额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2.2.2 重视程度不足

安徽省的贸易产品缺乏高质量、行之有效的国际营销方式,对世界贸易市场缺乏足够的认识。目前,安徽缺乏熟悉国际贸易市场规律运作的市场中介机构,也缺少推广贸易产品出口的专业机构。同时,安徽缺少可以在外贸市场上立足的品牌产品,这就制约了安徽贸易产品出口的发展。安徽与韩国相比,文化资源丰富、市场资源充沛,要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有安徽特色的贸易产业,创造属于安徽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产品,树立安徽的品牌文化。

2.2.3 经济水平较低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一国或地区的贸易商品结构,韩国从20世纪90年代就已不再是以出口初级产品为主,而是出口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电子、机械、化工等,并逐步成为其出口主体。出口结构的变化是韩国产业结构优化的体现,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其经济发展的主体转向制造业和第三产业。[9]而观察韩国的进口产品不难发现,其中主要部分是原材料和低附加值的初产品。安徽省虽然人口、资源等生产要素与韩国相比处于优势地位,但安徽省的产业结构欠佳,高附加值的制造业发展动力不足,导致对韩出口的产品普遍为技术含量低、低附加值的资源密集型产品,发展潜力较小。而对韩进口的产品,则普遍为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工业制成品。

2.2.4 单方贸易保护

韩国政府在其外贸发展方面扮演了双重角色,一方面重视与中国的双边关系,加大与中国的经济交往,支持企业赴华投资;另一方面又设计各类非关税壁垒限制中国企业和产品入韩,保护本国市场,增加中国产品入韩门槛。安徽省作为中国的一个内陆省份,在外贸方面本来就存在劣势,韩国政府贸易保护措施更加剧了安徽省对其出口产品的劣势,不利于彼此的公平发展,导致安徽省与韩国贸易逆差不断加大。

3 政策选择

RCEP的签署为安徽省再次带来了重要历史机遇与挑战,通过借力拓展东亚地区经贸合作空间,以域内协调发展、丰富贸易方式、坚持科技创新、注重人才培养、发展跨境电商、健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等为手段,推进对韩贸易步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3.1 紧扣战略机遇,保证域内均衡协调发展

根据国务院关于“把握重要战略机遇,以区间调控、定向调控为发力点,实行经济稳定发展,促进产业协调、区域均衡发展,寻求更大的优势空间”的要求,维持皖中、皖南地区进出口贸易的良性发展态势,以点带面,借鉴皖中、皖南的经验,助力皖北扩大对韩贸易,实现区域内的产业优势互补,形成区域内整体外贸发展。把握机遇,实现区域协调、贸易平衡以及产业创新,提升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的合力。

3.2 丰富贸易方式,促进传统贸易转型升级

当前,安徽省对韩贸易方式相对比较单一,一般贸易比重过高,贸易格局落后于许多发达省份。因此,安徽省应改善外贸环境,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加强高技术产品贸易,升级传统贸易;同时,借鉴国际贸易中的贸易方式,给予韩国更多的选择性,增加安徽省对韩贸易的灵活性。

3.3 坚持科技创新,提升省内企业竞争优势

依托省会合肥科教基地以及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地位,形成“三重一创”现代产业体系,利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研发成果,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进而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创新、品牌和质量三大发展战略,将成本优势转化为质量优势,将规模效应转化为质量效益。推动主导产业,如电子、汽车、家电等产业优化升级,推进设备更新、智能化和绿色低碳改造,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效益,打造国内特色产业龙头基地,逐步缩小与发达省份之间的国际贸易竞争差距,提升对韩竞争优势。

3.4 注重人才吸引,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模式

安徽省可以充分利用RCEP协定签署的各种优惠政策,加强安徽外贸企业自身建设。一方面,外贸企业应加强引进技术性人才,投资人力资本,提升技术水平,实现自身技术能力的提升;发展教育事业,提高从业人员的知识文化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提升企业独立自主创新能力,合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经验与管理模式,提高企业技术革新能力,如此企业才能够研发出高质量、高服务、高性能的新产品,才能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3.5 立足跨境电商,形成对韩新兴贸易业态

跨境电子商务为产业结构的升级注入了新活力、为拓宽外贸进出口打开了新视野、为加快企业成长提供了新机遇。安徽省要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借助“中韩跨境通平台”,凭借自身商业渠道的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行情,获取有关电子商务的最新信息。搭建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加快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兴贸易业态发展,促进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重视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外包的发展。

3.6 强化人文交流,培养商务韩语专业人才

安徽省应加大对商务韩国语教育投资的支出,培养具有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东亚各国的文化既存在独特性,也存在共通性。通过举办安徽对韩人文交流、旅游推广会、贸易博览会等活动,加强双方在人文领域的交流,助力安徽对韩贸易领域的合作。

3.7 重视组织协调,健全贸易争端解决机制

由于文化的差异以及利益的冲突,韩国单方贸易保护行为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双方进行积极沟通。[10]对贸易流程进行实时跟踪,一旦发现贸易摩擦的苗头,第一时间与韩方相关机构进行对接,并迅速做出调整指示,对省内出口企业发出警示,使之损失最小化。长期来看,需要厘清争端解决机制的管辖权范围,针对不同类型的争端分别设立争端解决机制和争端解决程序,这是减少彼此贸易摩擦的最重要途径。

猜你喜欢

进出口安徽安徽省
今年上半年我国化肥进出口双双下降
《安徽记事》
成长相册
前两个月我国化肥进出口量均减少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进出口经理人
《进出口经理人》征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