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城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研究

2021-07-27郭海燕

新课程·上旬 2021年39期
关键词:渗透德育初中英语

郭海燕

摘 要:初中阶段是帮助初中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加强初中生的德育尤为重要。初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学科,既要对学生传授知识与技能,同时借助这一学科渗透德育,从而发挥学科优势,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良好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城郊;初中英语;德育;渗透

在英语教学中通过学科优势渗透德育内容成为必然趋势。结合城郊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行为、思想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着力挖掘德育信息,做到有效融合,在潜移默化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一、挖掘教学内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英语教学既要遵循本学科的规律,又要在这一语言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以及培育其良好的品质。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可塑性极强,在初中阶段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成为必然,在日常的知识讲解中挖掘教材资源,与爱国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如在讲解“in,to”的区别时,教师指着教具地球仪,一边用英语询问,哪个国家在中国的东方,学生回答“Japan is to the east of China.”教师借此为学生讲解我国与日本的渊源,如日本传统礼仪吸收了中国文化养分的历史源远流长,由此让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又如,借助词汇和句子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结合中国的名胜古迹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山河;结合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会让学生用英语介绍当地在开展这些节日的特色风俗,渗透乡愁乡情以及爱国教育。

二、创设对话情境,对学生进行道德熏陶

英语教学中围绕教材精心设计对话情境,使学生基于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认知上,学会利用英语与他人友好交流,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比如,在学习英语失物招领启事时,学生掌握了体裁、时态、人称后,列提纲写句子,注意衔接,形成篇章。教师鼓励学生相互配合,相互帮助,一起完成学习任务,让学生围绕失物招领进行讨论、反思,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道德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以及个性差异,小组讨论模式开启之后,放手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自主思考、互动交流,在辩论、判断中寻找正确答案。学生尊重他人的发言,同时也能取长补短,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此外,通过向学生讲述我国历来出现的英雄人物、社会名人的奋斗历程,鼓励学生运用英语进行自由讨论,潜移默化地学习优秀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变枯燥讲解为生动实例的解读,更加富有生动性、形象性。为学生创设语言对话环境,为其提供日常交际、表演的舞台,学生融情入境进行英语对话,在耳濡目染的实际演练中,不断提高兴趣,加强彼此的关注,改善、融洽人际关系,让良好的道德之风涤荡学生心灵。

三、捕捉教育時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初中英语教学不仅是基础知识的认知过程,同时也是培养情感的一个过程,要注重对学生参与、体验情感的关注,做到基础知识与情感、态度等的融合统一。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健康人格,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捕捉时机,让学生的德育、智育同向同行,既掌握语言技能,又获得思想的启迪。如,针对城郊学生自我意识较强,但不懂得关心和爱护别人的这一现状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有目的地设计英语活动,抓住时机结合特定节日渗透德育。如教师节或者是母亲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制作英语贺卡。在一句句饱含情感的祝福语中,使学生的思想得到熏陶,产生感恩意识,升华道德情感。而为了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行为,引领学生主动了解外国人的礼貌用语,理解讲文明、懂礼貌同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要杜绝骂人、打架等不文明行为。比如,英语情景交际课堂对话练习中,让学生练习“Sorry”“Im sorry.”等对话,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会道歉、提出邀请、委婉请求等的英语对话,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明辨是非,充分唤醒学生体验道德情感,培养其良好的道德意识,并产生自觉性,克服自我的一些不良行为,遵规守纪,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总之,城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渗透德育需要挖掘教材,结合城郊初中学生存在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开展教学。同时教学还需要延伸到课外,通过组织课外英语阅读、对话等,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杨秀云.多元文化视阈下的道德教育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5.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一般课题“立德树人——德育在城郊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实践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412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渗透德育初中英语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