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1-07-21张莉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肠管淀粉酶胃肠功能

张莉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河南 洛阳471003)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伴全身及局部并发症的急性胰腺炎,属于急性胰腺炎的特殊类型,临床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黄疸、发热等[1]。SAP临床治疗多以禁食、胃肠减压、补液、减少胰液分泌、预防感染及营养支持为主,其中积极营养支持治疗尤为重要[2]。以往临床多采用肠外营养,但长期肠外营养可损伤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引起肠道性感染。既往研究显示,肠内营养可使营养素直接经肠吸收和利用,有利于维持肠粘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完整性[3]。本研究探讨分析了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20年10月在本院确诊的60例SAP患者。年龄20~58(41.56±3.37)岁。纳入标准:符合SAP诊断标准[4];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及家属了解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合并严重心、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者;合并肠梗阻、消化道出血或休克者;妊娠或哺乳期;合并恶性肿瘤或心理、精神疾病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1~58(42.19±2.83)岁。对照组中男16例、女14例;年龄20~55(41.25±3.46)岁。两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卧床休息、禁食禁水、留置胃管、胃肠减压,同时给予抑酸、抑酶、补液、抗生素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经患者上腔静脉穿刺插管,给予高渗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剂及微量元素等高能营养液。过程中监测患者电解质、尿糖、血糖水平,并定期复查肝肾功能。观察组患者采用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胃镜引导下将鼻-空肠管置入患者空肠上端,检查肠管前端位置并固定管道,给予高能营养液。每隔8h冲洗管道1次以避免堵管。

1.3 临床观察指标 (1)统计两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包括腹胀消失及肠鸣音、排气排便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和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2)血清学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检测患者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水平;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患者血淀粉酶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3+、CD4+水平,并计算CD4+/CD8+水平;取尿液标本检测患者尿淀粉酶水平。(3)不良事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等。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满足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两样本独立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提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比较(±s,d)

腹胀消失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恢复时间 总住院时间观察组对照组t P 3.26±0.83 6.32±1.25 11.170<0.01 3.51±0.54 6.75±0.82 18.075<0.01 3.86±0.72 4.59±1.35 2.613 0.011 16.25±3.64 25.38±5.18 7.899<0.01

2.2 两组SAP患者血清TP、ALB水平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清TP、ALB水平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降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两组SAP患者血清TP、ALB水平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SAP患者血清TP、ALB水平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比较(±s)

TP(g/L) ALB(g/L) 血淀粉酶恢复时间(d)尿淀粉酶恢复时间(d)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39.72±6.21 40.54±6.86 0.485 0.629 62.05±7.36 57.83±7.42 2.212 0.031 23.64±3.71 23.05±3.89 0.601 0.550 39.75±2.14 35.78±1.83 7.722<0.01 5.14±1.08 8.69±1.45 10.754<0.01 12.05±1.72 18.96±1.85 14.983<0.01

2.3 两组SAP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SAP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两组SAP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SAP患者免疫功能指标比较(±s)

CD3+ CD4+ CD4+/CD8+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t P 52.83±4.25 53.21±4.18 0.349 0.728 63.76±6.54 58.49±5.82 3.297 0.001 41.72±6.47 41.29±6.31 0.261 0.795 49.18±6.15 45.06±6.73 2.475 0.016 1.31±0.32 1.36±0.37 0.560 0.578 2.95±0.89 1.82±0.53 5.975<0.01

2.4 两组SAP患者治疗期间不良事件比较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恶心、腹痛各1例、呕吐和腹胀各2例,对照组出现恶心3例、呕吐2例、腹胀、腹痛和腹泻各1例。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2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SAP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且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5],既往研究显示,积极采取有效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对SAP患者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本研究探讨分析了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支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总住院时间及血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未出现严重不良事件,说明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SAP患者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血清TP和血浆ALB是机体营养状态的监测指标[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后TP、ALB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证实了观察组治疗可调节患者血清TP、ALB水平,改善营养状态,促进胃肠功能恢复。CD4+和CD4+/CD8+比值是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重要指标[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SAP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证实了观察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免疫功能。

综上所述,经鼻-空肠管肠内营养治疗可明显缩短SAP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及总住院时间,调节血清TP、ALB水平,改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较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猜你喜欢

肠管淀粉酶胃肠功能
调胃承气汤联合西药治疗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作用分析
油菜蜜酿造过程淀粉酶值变化
耳穴压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干预效果
超声引导下床旁鼻空肠管置入术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研究
胎儿胎粪性肠梗阻合并肠套叠肠闭锁及肠扭转坏死致多处穿孔1例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促进患者子宫切除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研究进展
系统化护理对阑尾炎腹腔镜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评价
误吞了枣核咋办?协和医生都慌了!
小麦萌发种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