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

2021-07-21潘颖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心绞痛心血管病情

潘颖

(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灵宝472500)

冠心病发病后多出现心绞痛症状,由于病情危重,临床建议及时进行治疗,以降低死亡率[1]。从目前我国冠心病心绞痛发病群体来看,多为高龄患者,发病后患者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受到较深影响,采取常规药物等治疗效果有限,仅能起到暂时缓解作用,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一种利用心脏导管辅助疏通冠状动脉血管的治疗方法,可快速恢复心肌供血。本研究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的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9月~2020年6月入院治疗的5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抽签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61~79(70.6 8±3.76)岁;病程5~17(7.39±1.32)个月。观察组中男11例、女14例,年龄60~80(71.45±4.12)岁;病程4~19(7.68±1.35)个月。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属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研究经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双抗治疗,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1片/次,1次/d;口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75mg/次,1次/d;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10mg/次,1次/d,最高剂量≤80mg/d[2]。三种药物均在每日清晨起床后空腹服用,监测患者心率、血压水平,在处于耐受状态下,给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ACE/ARB治疗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3]。观察组在常规双抗治疗基础上行介入治疗术,手术在心绞痛发作后4~7d内进行,给予患者心电图检测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定冠状动脉缺血的具体位置,经造影检查引导,于缺血血管处行经皮冠状动脉形成术,置入支架,术毕[4]。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病情改善情况,以西雅图心绞痛调查量表(SAQ)为依据,从5个维度展开病情评价,分别为心绞痛稳定情况、自我感受、治疗满意度、身体活动受限、发作频率,单维度分值0~100分,分数越高代表病情恢复越好[5]。(2)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3)对比两组血管改善及炎症水平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 经SAQ量表对两组治疗后病情展开评价,观察组5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分)

表1 两组病情改善情况比较(±s,分)

心绞痛稳定情况 自我感受 治疗满意度 身体活动受限 发作频率观察组对照组n 25 25 t P 81.45±3.68 65.58±2.17 18.5738 0.0000 60.87±4.63 55.41±3.02 4.9386 0.0000 85.59±6.32 68.69±4.38 10.9892 0.0000 82.67±3.65 71.57±2.94 11.8418 0.0000 87.61±3.84 75.38±3.13 11.8893 0.0000

2.2 两组并发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2.00%,对照组为36.00%;观察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00%,对照组为32.00%(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n(%)]

2.3 两组血管改善及炎症水平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管情况及炎症水平均有所变化,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其中CRP、cTnl、VWF、PAI-1四项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DD变化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改善及炎症水平变化比较(±s)

表3 两组血管改善及炎症水平变化比较(±s)

n CRP(mg/dl) cTnl(ng/ml) VWF(%) DD(mg/L) PAI-1(ng/ml)观察组对照组25 25 t P 1.09±1.31 0.42±0.12 2.5466 0.0141 1.22±1.05 0.31±0.46 3.9691 0.0002 195.35±88.89 156.61±35.06 2.0442 0.0464 0.57±0.31 0.51±0.23 0.7772 0.4409 66.45±28.09 86.52±41.06 2.0171 0.0493

3 讨论

血管内血脂升高,大量沉积于血管内部,形成斑块,导致冠状动脉腔狭窄或出现堵塞,加重心肌缺血,导致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由于多发于老年群体,发病后影响老年患者生命质量及身体健康,临床主张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常用治疗手段主要以内科疗法为主,服用阿司匹林、硝酸甘油、他汀类药物为主,主要起到扩张血管、镇痛、抗血小板聚集等功效[6,7]。从临床实践效果来看,内科疗法效果有限,无法根治病情,仅能起到缓解作用,且因长期服药,产生副作用,增加其它疾病,加重患者病情[8,9]。从本研究可以看出,对照组接受常规双抗治疗,治疗后CRP、cTnl、VEF、PAI-1等指标改善并不明显,且治疗后并发症、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

而经过多年临床实践,外科在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效果,其中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最常见外科手术方式,手术通过将支架植入冠状动脉狭窄处,恢复心肌供血功能,恢复血管正常输血,减轻患者冠心病与心绞痛症状,降低死亡率,从临床应用效果来看,由于手术操作过程简单,患者痛苦小,治疗后可快速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危险因素对患者身体健康的影响[10]。从本研究结果也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后病情得到明显改善,并发症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得到有效抑制,且血管指标及炎症水平也有所恢复,治疗效果上与对照组呈现出明显差异(P<0.05)。

综上所述,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效果显著、可靠、确切,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心绞痛心血管病情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心血管权威发布”公众号简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HBV-ACLF患者血清miR-122和HMGB1水平及其与病情、预后的关系
COVID-19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绞痛
老年冠心病患者警惕卧位性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