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21陈泓燕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家族史双相酒精

陈泓燕

(南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科,河南 南阳473000)

双相情感障碍(BD)为常见的心理障碍疾病,多由生物学、遗传、心理或社会等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临床主要表现为躁狂、抑郁等症状[1]。而自杀属于一种异质性现象,有研究表明,BD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尤为密切,BD自杀率与自杀成功率远高于正常人[2]。因此,及时探究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降低患者的自杀率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2020年6月我院78例BD患者的临床资料。78例中男37例、女41例;年龄28~49(34.56±1.29)岁;疾病类型:双相Ⅰ型障碍39例、双相Ⅱ型障碍24例、环性心境障碍15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双相情感障碍》[3]中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资料保存完整。排除标准:(1)器质性疾病所致情感障碍;(2)合并其他精神系统疾病;(3)小学以下文化水平。

1.3 方法

1.3.1 BD患者自杀倾向的评估 于入院时采用Beck自杀意向量表[4]评估患者的自杀倾向,该量表包含19个条目,所有患者均先完成前5个条目评估,若第4、第5条答案均为“没有”则视为无自杀倾向;若第4、第5个条目任意1个答案为“弱”或“中等到强烈”则视为有自杀倾向,并继续完成后续14个条目评估。

1.3.2 一般资料统计 统计78例BD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性别(男、女)、婚姻状况(未婚、已婚)、独生子女(是、否)、自杀家族史(有、无)、酒精和药物滥用史(有、无);采集入院时清晨空腹静脉血5ml,3 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取上清液,使用河北博海生物公司提供的试剂盒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5-羟色胺(5-HT)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BD患者自杀倾向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BD患者自杀倾向评估结果分析 78例BD患者有自杀倾向44例,占比56.41%。

2.2 不同自杀倾向的BD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婚姻状况、独生子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自杀倾向组中女性占比、有自杀家族史占比、有酒精和药物滥用史占比均高于无自杀倾向组,5-HT水平低于无自杀倾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不同自杀倾向的BD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2.3 BD患者自杀倾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BD患者自杀倾向为因变量,有自杀倾向为“1”,无自杀倾向为“0”,以2.2基线资料中有差异的指标纳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自杀家族史、酒精和药物滥用史、5-HT水平均是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OR>1,P<0.05)。相关参数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BD患者自杀倾向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BD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儿童期心理创伤、基因遗传、家庭教养等均可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最终发展为BD。有研究表明,BD患者成功自杀率可达14.22%,高于偏执性精神病、精神发育迟滞患者,且存在较多的因素可直接加重BD患者自杀倾向[5]。因此,及时探究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并予以相应的干预措施尤为迫切。

本研究显示,78例BD患者有自杀倾向44例,占比56.41%,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自杀家族史、酒精和药物滥用史、5-HT水平均是BD患者自杀倾向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上述因素:(1)在社会资源的占有方面,男性患者要比女性患者拥有更多机会,获取更多资源,影响女性的社会地位与经济地位,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其自杀倾向;同时,女性较男性更易感情用事,若发生恋爱失败、配偶外遇、家庭成员争吵等负性事件后更容易出现消极心理,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杀率[6]。因此,临床可加大对女性BD患者的心理健康教育,协同家属及时了解其内心的困惑并予以针对性的开导。(2)遗传因素在自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色氨酸羟化酶1基因内含有A779C多态性、A218C多态性,可直接增加自杀的发生率[7];单胺氧化酶基因是5-HT神经递质的重要灭活酶,而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是中枢神经细胞外多巴胺主要的降解酶,二者均属于自杀的易感基因。因此,临床应筛查出有自杀家族史的患者,结合自身情况适当给予氯氮平、奥氮平等药物稳定BD患者情绪。(3)有酒精或药物滥用史的患者容易发生慢性酒精中毒或药物中毒,诱发神经元兴奋性毒性,过量谷氨酸或天冬氨酸等兴奋性氨基酸作用于神经元的相应受体,导致其高度兴奋和死亡,最终对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增加自残、自杀的发生率[8]。因此,临床可让患者意识到酒精或药物滥用的危害,指导患者如何正确面对困难或疏导压力,必要时可予以碳酸锂治疗,减少自杀的冲动性。(4)5-HT神经递质可对心血管、呼吸、行为功能、睡眠、攻击、食欲、性行为、感觉运动反应以及“逃避”应激等产生调节作用;同时,5-HT对大脑有镇静作用,其水平的提高可导致行为的抑制,减少人体的攻击行为;而5-HT水平降低可加重抑郁症状,导致心境运动、认知功能失调,从而提高患者的自杀倾向[9,10]。因此,对于5-HT处于低水平BD患者,临床可适当给予盐酸氟西汀以提高脑内5-HT含量,鼓励患者多食用芦笋、香蕉,促进5-HT的合成,这对于减轻BD患者自杀倾向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BD患者自杀倾向较高,且可能受女性、自杀家族史、酒精和药物滥用史、5-HT水平影响,临床可据此展开干预措施以消除患者自杀倾向。

猜你喜欢

家族史双相酒精
郑瑞丹:重视询问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癌家族史
喉罩双相正压通气在中老年人无痛纤支镜诊疗术中的应用
携带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的新生儿母系家族史分析
初始能量双相电复律转复房颤进展
双相抑郁也是抑郁症吗?
有家族史与无家族史的强直性脊柱炎临床表现异同的研究
跟踪导练(一)(2)
在妈祖的庇佑下:女性家族史与民间信仰
医用酒精如何配制
双相型障碍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