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盆腔脏器脱垂患者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术后尿失禁发生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1-07-21陆月娥全启花夏宝娇孙俊华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21年11期
关键词:协调性盆底盆腔

陆月娥,全启花,夏宝娇,孙俊华

(肇庆市高要区人民医院妇产科,广东 肇庆526040)

盆腔脏器脱垂(POP)是由神经损伤或外科手术导致盆底支持薄弱,盆腔器官移位连锁,最终诱发其他器官的功能异常,需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1]。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术为临床治疗POP的常用术式,能够在腹腔镜的辅助下修补盆腔组织,恢复解剖功能[2]。但部分POP患者在骶前韧带悬吊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失禁(UI),虽不危及生命,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作息。鉴于此,本研究着重分析POP患者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术后发生UI的影响因素,旨在为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提供理论性指导。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2020年12月我院行经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手术治疗的86例POP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28~53(43.15±4.61)岁;POP分类:子宫脱垂33例、阴道顶端脱垂22例、阴道前壁膨出18例、阴道后壁膨出13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关于POP的诊断标准[3];②临床资料保存完整;③接受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手术治疗。(2)排除标准:①尿频、尿急等泌尿系统疾病;②无生育史;③宫颈病变。

1.3 方法

1.3.1 UI的判定 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手术治疗,统计术后1周内IU发生情况。IU的判定标准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4]中相关内容:①多见于产后及停经女性;②腹压增加时发生不自主的漏尿;③妇科阴道检查可感觉阴道壁紧压两指;④针刺会阴部皮肤发现该处感觉迟钝甚至消失;⑤B超显示下列其中两项则可确诊:休息状态时膀胱角≥95°;膀胱角与耻骨弓距离≥2.3cm;膀胱颈活动度≥20°。

1.3.2 基线资料统计 填写患者的基线资料,包括年龄、产次、前一次分娩方式(阴道分娩、剖宫产)、绝经(是、否)、盆腹协调性(正常、较差、很差)。使用加拿大盆底康复生物刺激反馈治疗仪SA9804进行盆底筛查,观察患者进行盆底收缩时的反应来评估盆腹协调性。若盆底收缩时,下腹部曲线平稳无改变则说明盆腹收缩协调性正常;若腹部曲线发生与盆底肌肉曲线相应改变但并不完全一致则说明有少数腹肌参与用力,盆腹协调性较差;若腹部曲线与盆底肌肉收缩曲线一致则说明盆腹收缩协调性很差。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OP患者术后UI发生状况分析 术后1周内,86例POP患者术后发生UI 14例,发生率为16.28%。

2.2 术后不同UI发生情况的POP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产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I发生组前一次分娩方式为阴道分娩的占比、盆腹协调性很差的占比及绝经发生率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后不同UI发生情况的POP患者基线资料比较[n(%)]

2.3 POP患者术后发生UI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以POP患者术后UI发生情况为因变量,发生为“1”,未发生为“0”,将2.2基线资料中对比有差异的指标纳为自变量并赋值,见表2。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一次分娩方式、盆腹协调性及绝经情况均是POP患者术后发生UI的影响因素(OR>1,P<0.05)。相关参数见表3。

表2 自变量说明

表3 POP患者术后发生UI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POP为中年女性常见病症,虽非致命性疾病,却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5]。目前,临床治疗POP患者多采取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术是在腹腔镜的引导下,经阴道后壁切口到达直肠阴道间隙及骶棘韧带,使用不可吸收线将阴道残端固定于此韧带,从而达到治愈POP的目的。但有研究显示,少数患者在骶前韧带悬吊术后存在一定的UI发生率,对生活造成一定困扰[6]。因此,需积极探寻POP患者术后发生UI的影响因素并予以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本研究中,86例POP患者术后发生UI 14例,发生率为16.28%,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一次分娩方式、盆腹协调性及绝经情况是POP患者术后发生UI的影响因素(P<0.05)。分析上述因素:(1)盆腹协调性:女性盆底生物动力学是由于盆底中不同平面附着的三层肌肉产生,盆底肌承托着子宫、膀胱、直肠等盆腔器官;盆腔协调性很差的患者在进行盆底肌自主收缩时,若腹肌也同时收缩,腹腔内压力可导致盆底肌纤维进一步拉伸,最终造成盆底肌组织强度渐渐下降,尿道无法完全闭合,储尿、排尿功能异常。因此,盆腹协调性较差的患者应每日进行凯格尔训练,通过反复收缩耻骨尾骨肌以增强盆底肌肉组织的张力,提高盆腹协调性,进而预防UI[7]。(2)分娩方式:阴道分娩时女性腹部肌肉推动胎儿下降的力量以及胎儿头部均可对骨盆施加极大的压力,而这种超负荷的拉伸可损伤女性盆底肌肉、神经与结缔组织,从而导致靶器官功能下降,盆底肌肉张力明显衰退,最终诱发UI[8]。因此,对于阴道分娩的产妇应在产后尽早进行盆底肌功能锻炼以增强括约肌力量,结合其实际情况选择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或生物反馈治疗,恢复盆底肌张力,加强控尿能力。(3)绝经:女性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异常降低,盆底筋膜组织的细胞构成与成纤维细胞胶原的生物合成率均有所下降,盆底支持组织自我修复能力受限,不能维持正常的尿道位置和膀胱张力,故UI发生率更高。因此,绝经后的POP患者可定期进行盆底训练,增强盆底肌肉力量,提高尿道压,进而改善控尿能力;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时采用雌激素替代治疗,并鼓励患者多食用大豆、木瓜、葵花籽等食物辅助提高雌激素水平,这对于降低UI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阴道分娩、已绝经、盆腹协调性很差均为POP患者腹腔镜下骶前韧带悬吊术后UI发生的影响因素,临床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以减少UI发生。

猜你喜欢

协调性盆底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盆底肌电刺激联合盆底肌训练治疗自然分娩后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观察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康复治疗仪联合盆底肌肉锻炼治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分析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协调性练习在小学足球训练中的作用
盆腔积液是盆腔炎吗?
盆腔积液怎么办
各地区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性分析
经腹及经阴道超声在诊断盆腔肿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