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2021-07-20出润苍

考试周刊 2021年50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出润苍

摘 要: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课程,承担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责任。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重大,不仅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还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一粒扣子。“读思达”教学法的道德与法治教学方法是实现初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方法,具体表现在通过优化阅读输入培养学生阅读文本能力;重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提升辩证能力;关注课堂表达让初中生把知识内化素养,从而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核心素养落地。

关键词: 读思达教学法;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当今时代已经由教育时代转向学习时代,由知识时代转向素养时代,教育应当更加注重对学生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由“知识满堂灌”的教学过程转向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这方面的主体内容可以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不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更注重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落地。如何让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实发生”和“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笔者主要通过参与“读思达”教学法课题研究谈谈个人的粗略看法。

一、 深入领悟“读思达”内涵,提升教师自身素质,塑造新型教师

马克思主义明确告诉人们,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高于实践,但是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理论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就会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唯有让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使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前瞻性和方向性,更能促进教师在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树立思考的整体性,改变陈旧的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方法。“读思达”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其来源于认知加工理论,系统的认知过程包括认知输入、认知加工、认知输出三个环节;与此相对应,系统的学习过程也包括阅读、思考、表达三个环节。“读思达”教学法是面向所有学科、面向学段的通式教学法、基本教学法的具体体现。它用公式表示就是:学科学习(教学)=学科阅读+学科思考+学科表达。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承载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培养高素质的道德与法治教师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新时代对人才的培养目标和模式、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教育思想、理念和行为等都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在这种形势下,更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去培养创新人才,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如果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素质不高、能力不强,就难以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就难以完成社会主义对人才的需求这个重要任务。从教学实践来看,现在的初中学生思维活跃,加之信息化时代,知识更新速度快,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初中学生可以从各方面获取丰富的信息,随之对道法教师的要求也日渐提高。通过调查发现,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教学呆板、对学生缺乏热情的教师,而是希望教师能知晓天下事,能抓住学生关注的问题给予系统的解答,希望教师能平等对待学生,共建和谐师生关系,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做到这些需要教师转变观念,不断研究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通过“读思达”教学法课题实践和探索,笔者认为要成为一名高素质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必须做好以下兩点:

首先,要有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再学习能力。要成为受学生尊敬、欢迎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有过硬的本领、渊博的学识,这样才能去征服学生。要做到这点就需要教师要有更高的目标追求,在工作中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不仅要精通学科知识,还要充实和更新业务知识,要想上好道法课,就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积极参加教改和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实践经验,不断拓宽知识面。余文森教授的“读思达”教学法让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呈现出了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艺术。在教育教学开展的过程中,能够用“读思达”来指明教学方向,帮助明了教学过程,检测反馈教学效果。

其次,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灵活的教育教学转换能力以及强大的教研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日益多元化,新旧道德观念剧烈冲突,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难度日渐加大。教师应善于动用教育机制,灵活自如地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引导学生去读去思去表达;教师还需要有效地将抽象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变单调说教多样化、生动化;教师还需要通过“读、思、达”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加深对教材的理解,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在师生互动中迅速增长知识、提高技能;教师还要学会诱发学生进行思考、探索、表达的兴趣,真正地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上来,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在课堂真正发生,让核心素养在课堂真正落地。

二、 “读思达”教学法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改进的路径

(一)读:培养初中学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文本阅读能力,做到四个“明确”——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

(二)思:培养初中学生对文本材料的思考能力,培养问题意识。众所周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与生活紧密联系,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看待种种社会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对象和素材。

(三)达:培养初中学生表达的能力,利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学科思维,注意表达方式的选择,注重内容深度的表达,以及表达呈现上的流利等。注意在闭卷考形势下通过道德与法治的学科解题来实现学科的表达。

(四)注意课堂中“读思达”三者的内在逻辑关系,积极采取措施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如注意学生中分小组;注意多使用鼓励方式,不批评等。

三、 从“读”出发,围绕学科“核心素养”确定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

课堂不仅关注初中生的知识学习,还应着眼学生的未来发展,时刻体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关注,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在学科教学中,这是构建课堂新生态的基础。因而,在学科内容的选择、目标的设立上有目的有计划,在前期规划中注重落实。从学科特定内容出发,寻找到学科教学与核心素养的联结点、触发点、落实点。教学中,应充分着眼于道德与法治特有的“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的特点,在每项学习活动的设计中引导紧紧围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的学科核心目标,明确每项活动设计的意图与指向,帮助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本,对课本的核心知识、重难点有了初步认识,然后通过阅读文本知识,理解身边的社会现象,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全面发展,从而成为“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的珍爱生命的人”。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
师生参与,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体验式教学的实施
基于课程标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艺术初探
情感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运用
创新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探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