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7-19郭金龙沈丽

科技研究 2021年9期
关键词:发展对策存在问题高校

郭金龙 沈丽

摘要: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是全面培养学生们的劳动意识、增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课程。推进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育人价值的发挥,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推进过程当中应该关注的核心问题。但是目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还存在着课时总量不高、学生劳动实践机会缺失等问题。文章在对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进行阐述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一、背景

教育体制改革的全面推进对于高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的发展产生了较为深刻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支撑之下,高校的教育课程体系内容更加丰富,其中“劳动教育”是一个集合了思想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关键学科,如何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优势作用,借助于劳动教育来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推进发展过程当中应该关注的重点。但是从目前我国各个高校劳动教育教学体系的现状上来分析,还存在着一些共性化的问题,例如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不够优化、劳动教育课时较少等,这些问题制约了高校劳动教育学科的发展,影响了其育人价值的实现。针对这些存在的突出问题,如何有效措施来应对解决,引起了广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的思考。

二、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

劳动教育是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一个主要内容,劳动教育不但能使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也能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意识强弱、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高低等作用,一般来说,高校的劳动教育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借助于高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使他们懂得劳动的伟大意义,使他们能够有“劳动最光荣”的思想意识。通过高校劳动教育相关活动的开展,可以让学生了解人类的生产发展历史是劳动人民创造的历史;劳动是人类生产生活的开端,也是每一位公民的神圣权利和义务,并让学生懂得把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来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意义。

第二,借助于高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以此来改变一些学生中存在的好逸恶劳、奢侈浪费、贪图享受、不劳而获等不良思想和行为,并不断帮助每一位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从而形成以劳动为荣,以懒惰为耻的优良品格。

第三,借助于高校劳动教育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将“劳动”与“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学习作为学生的一种主要脑力劳动,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和教师要让学生养成从小勤奋学习,将来承担起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三、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的各大高校当中,劳动教育课程虽然不是一个新鲜的课程,但是由于受到重视程度不够、专业引入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和制约,导致其中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规范和优化

目前,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优化和规范是一个共性的问题。部分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不是在各个专业都有涉及,而且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与专业课程的融合度不够,包含的内容较少,这也都是影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教学效率的提升。一般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都是以理论作为基础的,实践课程安排较少;还有一些高校劳动教育的特色不明显,无法凸显其教育的优势作用,导致该门课程未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二)劳动教育的实践机会相对缺失

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大多数是借助于“选修课”的形式开展的,而在高校当中选修课一般都是利用晚上的时间或者是周末的时间开展教学活动。这样一来,学生们进行劳动教育学习的时间就十分有限,能够真正地参与到实践活动当中的机会较少。加之目前很多高校没有针对劳动教育学科创设专门的实践平台,使学生的劳动教育实践失去了其最为基础的载体。理论只有应用于实践当中去,才能够真正地发挥其价值和作用,但目前劳动教育实践机会缺失,也就直接影响到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推进与开展的效果。

(三)劳动教育教学方法不够创新

劳动教育学科要想的获得进步,仅仅具有完善的课程体系支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创新的教学方法,这才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很多高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师对于劳动教育学科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在劳动教育学科发展中进行的探索不够,就造成了劳动教育教学方法传统、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强,劳动教育在大学生职业核心素养培养当中的优势作用得不到发挥。

四、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优化发展的对策

针对目前高校勞动教育课程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不够优化、劳动实践机会缺失、劳动教育方法缺乏创新等一些共性化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对策。

(一)以劳动教育课程体系的优化为轴,实现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当中,劳动教育课程实际上是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很多高校的管理者和教师对于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要积极改变这样一个现状,需在课程体系的优化方面加速推进。高校劳动教育体系构建与优化发展,其首要的途径就是要实现“学科整合”,通过相关学科教育内容引入,来实现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使得这一个学科承载更多的内容、蕴含更多的理念、发挥更加重要的价值。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优化的推进过程当中,要不断实现劳动教育内容的丰富,将马克思主义原理等理论性的内容与高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相互融合,通过思想层面上的教育和引导,让广大的大学生对于劳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只有从思想上接受了,才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具有动力。

(二)以劳动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为纲,实现劳动教育实践机会的给予实训基地,对于高校的教育工作者以及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实践场所的搭建,让学生能够将在课堂当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活动当中去,实际上从本质上来看,实训基地就是一个小型的“企业”,在实训基地当中设立的各种岗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接触到实际工作,能够将在课堂当中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并应用到实践当中去。在高校中,实训基地一般分为校内和校外两个不同的类型,在高校当中的很多学科都有自己的实训基地作为训练平台,劳动教育课程也需要如此,劳动教育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思想理论作为支撑,同时还承担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的重要作用,因此,实训基地的建设作用很大。要借助于实训基地价值作用的发挥,为广大的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劳动教育的实践机会。实际上,劳动教育课程领域的实训基地建设也可以不单独设计,依托于一些实践较强的专业学科进行融合性的推进也是一个较为不错的方法和手段。

(三)以劳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为本,实现劳动教育教学效率的提升

高校大学生思想活跃,也更加具有主见,他们对于教师的教学也具有自身的评价。在高校教学活动的发展过程当中,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师的教学方法越创新,学生的评价就会越高,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越强。因此,以“劳动思想教育”和“劳动实践教育”为主的劳动教育课程,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借助于一些新方法,来充分吸引高校大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劳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当中,可以进行“情景设计”的教学模式。所谓的“情景设计”,就是通过劳动情景的创设,来为大学生营造一个更加真实、更加宽松的氛围。还可以积极利用新媒体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将“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教学方法创新的同时,实现教学效率的不断提升,达到“劳动育人”的良好效果。

五、结束语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目标下,在高校的教育教学体系发展过程当中,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关注专业类学科的发展,还要在职业核心素养培养的基础目标指引下,将劳动教育课程摆在学校学科发展当中的一个重要位置。劳动教育承载了思想层面和实践层面两个方面的内容,如何在高校劳动教育学科教育过程当中实现高效化、顺畅化的教学目标,是我们应该讨论的关键问题。通过对目前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现状进行调研,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为高校劳动教育学科的优化发展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只有相关措施的切实落地实施以后,高校的劳动教育课程一定会受到学生和教师的重视,能够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优化创新和高效发展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氛围,并能够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和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朕,赖世海.“三全育人”视域下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路径——以高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9,39(12),120-121.

基金项目:2019年度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体系建构研究(课题编号:19YBG009)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湘潭 411100;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株洲 412000

猜你喜欢

发展对策存在问题高校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福建省森林旅游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