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窦娥与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相似性

2021-07-19刘珂颖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张驴儿贞洁窦娥

刘珂颖

窦娥,元代著名作家关汉卿代表作《窦娥冤》中的主人公,是一生充满了悲剧的底层妇女;祥林嫂,中国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所写小说《祝福》中的人物,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这两位女性都勤劳、善良、质朴、顽强,在故事中她们都没有做错什么,却一次次地陷入困境,苦难在她们身上重重累加,最终压垮她们的身体和意志。一古一今,这两个被塑造出来的女性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但推动她们走向悲剧命运的因素是相似的。

一、同为寡妇  为贞所害

窦娥和祥林嫂都有善良、勤劳、朴实的性格特点,在身份上二人都是年轻的寡妇。在《窦娥冤》中:“至十七岁与夫配合,才得两年,不幸儿夫亡化,和俺婆婆守寡。”窦娥结婚两年后就失去了丈夫;“卫老婆子叫她祥林嫂,说是自己母家的邻舍,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了。”《祝福》中的祥林嫂也是年纪轻轻便失去了丈夫,窦娥和祥林嫂在人物设定上都是寡妇,这一社会角色已经有了几分“悲”的意味,她们对贞洁的执着追求又大大强化了悲的色彩。窦娥具有很强的守贞意识,面对婆婆的苦口婆心、張驴儿父子的威逼利诱,始终不为所动,反而教育婆婆一把年纪不知羞,劝说婆婆应对公公一心一意。这份对贞洁的坚守使得张驴儿不得不使诡计逼迫窦娥就范,无所依仗的窦娥是势单力薄的,坚守与现实的矛盾,她难以化解。

祥林嫂同样也是因贞洁陷入困境,丈夫死后,祥林嫂到鲁镇来做女工,安分耐劳的她得到了鲁四老爷的肯定,“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彻夜的煮福礼,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然而她反而满足,口角边渐渐的有了笑影,脸上也白胖了”。这时的祥林嫂虽然失去了丈夫,但没有被寡妇的阴影所笼罩,在鲁镇—鲁四老爷的家里,找到了有意义的事来做,挖掘到了自己的价值。好景不长,不久,祥林嫂就被婆婆强行捉去嫁给了第二任丈夫。第二次被强迫结婚,祥林嫂没能为第一位丈夫守住贞洁,在世人看来她是“不干净”的,当她又一次回到鲁镇的时候,一切都物是人非。每一个人都在无形之中,用贞操的观念加害祥林嫂。鲁四老爷不再允许祥林嫂接触祭祀的事,认为她不干不净;柳妈告诉祥林嫂,她死了以后要会锯成两半平分给两任丈夫;没有人真正地同情她,善良朴实的祥林嫂就这样活在无尽的恐惧和愧疚之中,最终抑郁而终。

“从秦始皇对女性贞操的首次提倡,到程朱理学‘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大肆鼓吹,再到明清统治者对女子守节的奖掖,贞洁观念不断得到强化,并最终形成了‘宁为短命全贞鬼,不为长寿失节妇的文化认同。众多妇女以守贞为荣,愿意为死去的丈夫,甚至只是未婚夫守节,消耗自己宝贵的青春,造成了一大批为丈夫而死的烈女、守活寡的贞妇。”我国的贞操观念来源已久、根深蒂固,妇女为夫守洁的要求造就了一大批女子的悲苦命运,窦娥为夫守活寡甚至因此走向悲剧,祥林嫂因没能守住贞洁陷入无法解脱的精神困境,最终死亡;从这一角度来看,窦娥和祥林嫂的悲剧结局都与贞操观念有很大的关系。

二、婆婆之过  冷漠众人

窦娥和祥林嫂在结局时都被毁灭了,谁是杀害她们的凶手?首先,她们的婆婆有很大的责任,她们都为了自身的某些利益将媳妇“牺牲”。窦娥的婆婆向赛卢医去讨债时险些被赛卢医勒死,被张驴儿父子所救,婆婆在感谢救命恩人时过于老实地将自己的家庭情况全盘托出,致使张驴儿父子在听到只有婆婆和窦娥相依为命时,便心生歹意。后来婆婆竟顺着张驴儿父子之意顺水推船,产生了改嫁之意,未与窦娥站在同一思想战线,使得窦娥处境越发窘迫。在此,窦娥的婆婆为了保全自己,选择将窦娥“牺牲”,劝说儿媳与自己一道嫁给那两父子。当张驴儿父子成功地住进了蔡婆婆家后,不想张驴儿阴错阳差之下毒死了自己的老子,却反咬说是窦娥所杀。窦娥开始时拒不认供,待听到官吏要打她婆婆时,“住、住、住,休打我婆婆。情愿我招了罢,是我药死公公来。”善良的窦娥为了保全婆婆,一人承担了所有罪责。婆婆是她的依靠,也是她的软肋,窦娥的悲剧下场与她的婆婆不无关系。“(刽子云)你适才要我往后街里去,是什么主意?(正旦唱)怕则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见。(刽子云)你的性命也顾不得,怕他见怎的?(正旦云)俺婆婆若见我披枷带锁赴法场餐刀去呵,(唱)枉将他气杀也么哥,枉将他气杀也么哥!告哥哥,临危好与人行方便。”送往法场的途中,窦娥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想到不能让婆婆看见自己,不能让婆婆伤心,这份善良与孝顺让人感动和动容,这个场面充满悲情与凄楚。窦娥从小死了母亲,七岁时被父亲窦天章给蔡婆婆家做童养媳,我们哀感她的不幸;因为顾及婆婆,窦娥在张驴儿父子、官府面前逆来顺受,我们愤怒她的不争。

如果说在“牺牲”媳妇这件事上,窦娥的婆婆尚有几分被逼无奈,祥林嫂的婆婆全然是冷酷无情的。“于是算清了工钱,一共一千七百五十文,她全存在主人家,一文也还没有用,便都交给她的婆婆。”祥林嫂的婆婆不仅要拿祥林嫂的全部工钱,还要逼祥林嫂改嫁,即使只剩最后一点儿价值,她也要将祥林嫂榨取干净。“不嫁了她,那有这一注钱来做聘礼?她的婆婆倒是精明强干的女人呵,很有打算,所以就将她嫁到山里去。”祥林嫂的婆婆为了自己的小儿子能有钱娶媳妇,便把祥林嫂卖了,甚至为了得到更多的钱将祥林嫂卖去深山野墺,这一行为与祥林嫂不侍二夫的思想观念相悖。所以,祥林嫂在出嫁时奋力反抗,一头撞在香案角上,却还是躲不过再嫁的命运。在此,祥林嫂的婆婆为了经济利益将祥林嫂“牺牲”,祥林嫂噩梦般的命运被开启了。

两个故事中的婆婆都有意或无意地把自己的媳妇推向悲剧。冷漠的人性将两位女性压迫得毫无反击之力。《窦娥冤》中的张驴儿冷漠,为了自己的色欲,嫁祸窦娥;昏官桃杌冷漠,不体察民情,刑讯逼供;甚至窦娥的父亲窦天章也是冷漠的,将自己的喜好置于认真履职之上,一次次地将宗卷压底,罔顾他人的清白死活。《祝福》中的鲁四老爷、柳妈、“我”也都是冷漠的,用居高临下的视角看着祥林嫂在痛苦的大海里浮沉,没有人真正想要站出来拉她一把。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就是这样一片片冰冷的雪花砸向两位可怜的女性,最终将两位女性压垮。

三、社会环境  黑暗腐朽

文学反映论是一种关于文学本质的看法,认为文艺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透过文学作品,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社会环境,《窦娥冤》和《祝福》所反映出的社会环境都是黑暗腐朽的,宛如黑洞,无情地将善良、正直的人吞噬。《窦娥冤》中赛卢医为了躲债想要勒死蔡氏、张驴儿父子想要霸占婆媳为妻,民众恃强凌弱,社会动荡混乱;太守桃杌糊里糊涂,与张驴儿串通一气,严刑逼供,反映出当时官吏昏庸,政治腐败。从下层平民到上层官吏都是善恶不分,恃强凌弱,在这样一个黑暗的社会中,像窦娥这样身处社会底层的百姓只能处于弱势的地位,逃不出黑暗的魔抓。《祝福》中的社会同样黑暗腐朽,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封建帝制,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却取而代之,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摧毁,辛亥革命具有不彻底性,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仍然被宗法观念、封建礼教的精神枷锁牢牢束缚着。封建礼教压榨着一个个妇女,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民众麻木不仁,自私自利。祥林嫂的悲剧不单单只是个人因素造成的,其根源在于封建社会极端虚伪和残酷的本质,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警醒性。祥林嫂在一片祝福声中凄凉死去,不仅是她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

四、结语

当封建的宗教礼制、恶人的迫害和黑暗的现实将窦娥和祥林嫂牢牢网住时,她们虽有斗争意识,进行倔强挣扎却还是无路可逃。她俩的故事让读者看到了旧时代女性的痛苦和不幸。鲁迅先生曾说“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窦娥和祥林嫂虽然被毁灭了,但她们身上所展现出的悲剧之美,震撼人心,发人深省,至今仍有巨大的价值。

猜你喜欢

张驴儿贞洁窦娥
窦娥冤
张驴儿为何这么横
玉琢圣手
博古通今
谁杀死了窦娥
谁杀死了窦娥
《汉广》游女形义疏
网购“贞洁”嫁豪门,隐情败露闺蜜互斗谁之错
窦娥的第三桩誓愿让人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