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剧《初来乍到》中的文化适应研究

2021-07-19江佳娟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埃迪舒曼第二语言

江佳娟

引言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也正在不断变化,地球村已然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方跨越山川和海洋进行交流,折射出文化的多样性,这就需要我们做出一定的文化适应来面对文化差异。

一、文化适应

(一)定义

文化适应(acculturation)是在1880年由美国的民族事务局的鲍威尔首次提出的。1901年,西蒙斯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文化适应是一个双向的不同文化“相互调节”的过程。1936年,人类学家雷德菲尔德、拉尔夫·林顿和梅尔维尔.赫斯科维茨提出了“由个体所组成,且具有不同文化的群体之间发生持续的、直接的文化接触,导致一方或双方原有的文化模式发生改变的现象”。而这也是对文化适应较为正式的定义。

文化适应模式理论,是在1978年由舒曼提出的,该理论是在对阿尔贝托(一个33岁的哥斯达黎加人)的个案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来的。舒曼发现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阿尔贝托的语言几乎无任何进步。舒曼便将阿尔贝托的英语与几种洋泾浜进行深入的比较,总结出它们之间在句法和形态学上有较为相似的地方,例如,疑问句中的词的顺序还有某些语素的曲折形式、否定词的位置等都存在某些相似之处。因此他认为阿尔贝托的英语反映了洋泾浜化的特点。洋泾浜化被认为是由学习者与目标语的说话者间的社会距离和心理距离造成的。舒曼 (1976b,1978b,1986)认为,文化适应的程度与第二语言习得水平有着理想的对应关系。

(二)主要内容(社会因素、心理因素、三种结合策略)

舒曼的文化适应理论包含两组变量—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舒曼总结出“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显性,三种结合策略同化保留和改变,封闭性,凝聚性,学习者社团规模的大小,文化和谐性,社团的态度和打算居留时限。心理因素包括语言震惊,文化震惊,动机和自我透性。”

二、《初来乍到》中的文化适应模式

該剧中埃迪一家从美国的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唐人街搬到了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对于他们来说,较为困难的不是在于走出去,而是难在走出去后还能够融入进去。即便困难重重,这一家人似乎从没有放弃过,用自己的方式化解了矛盾。剧中存在多种文化适应模式,例如,语言文字的文化适应、教育方式的文化适应、饮食习惯的文化适应等,而这些文化适应模式往往会受到社会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语言文字中的文化适应

第二语言习得是文化适应模式的核心内容,而文化适应模式又是文化适应的一部分,学习者将一直处于由不适应过渡到适应的连续状态中,同时,学习者对目的语群体文化的适应程度将决定其习得目的语的水平。社会距离的八项因素即社会的主导模式、封闭程度、凝聚力的程度、文化之间的相似程度、群体之间的大小、融入策略、情感态度以及计划居住的时间影响着语言文字的文化适应。语言文字能够体现一种文化的实质以及价值观,最能反映出文化与文化之间存在的差异。

祖母保留了较多中国传统,基本是使用中文交流,偶尔会在话语中插入几个英文单词,而这恰恰也表现了“保留策略”。“保留策略”是指学习第二语言的群体保留了本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同时也拒绝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学习者在学习目的语时,如果拒绝目的语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就难以理解目的语中所含有的文化,也就难以把目的语学好。

埃迪的父母于青年时随父母移居美国,大学时在美国接受教育,主要是用英语交谈,但他们也能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这体现了“适应策略”,即第二语言习得群体一方面保留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另一方面他们会接受了来自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学习者保留了本身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不至于完全被目的语同化,使自己的语言文化消失,同时又能接受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为自己的语言学习提供应有的文化背景,来促进自己的语言学习。在第一集片尾,埃迪的父母努力融入社区,埃迪的父亲经营着一家餐厅,为了突显自己餐厅的牛排口味正宗,特地找了个“不一样”白人服务员—有着南方口音的人来为餐厅做宣传广告,广告中还着重强调了“白皮肤”“自己人”等字词。

另外,埃迪与他的两个弟弟埃文和埃默里于20世纪80年代出生在美国,从小接受美式教育,虽然父母也要求他们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化,但他们都习惯了使用英语,并且非常流利,而对于中文的运用却比较薄弱。这则表现出“同化策略”—指第二语言学习者面对目的语群体时,放弃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接受了目的语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二)教育方式的文化适应

教育自古以来就是一国的根基。它联系着国家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共同促进着这个国家的发展。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其中,家庭教育(尤其是道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中西方之间由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中西方国家(以美国为例)的教育也大相径庭。

某天,埃迪得意地带着美式午餐来到餐厅,正准备向其他孩子秀一下自己的午餐,却在排队等微波炉热饭时,被一个同学推到后面,埃迪还被他辱骂,他感到尖锐的刺痛。他父亲对他说过,如果有人骂你,你唯一能做的就是一拳打过去。于是,他冲过去抓住黑人小孩儿的手塞到微波炉里,关上门死死地卡住那只手。埃迪放学后被叫到校长办公室,他的父母被叫来谈话。这时候,剧情发生了转折。传统的中国教育注重服从和命令,而西方则专注于平等和自由。很多华人家长在这时候大多会选择责骂自己的孩子,并让孩子道歉。但埃迪的父母却完全是另一种反应,这也正体现了埃迪父母的“适应策略”,妈妈凶巴巴地指着校长骂:“是那个孩子先闹事的,他骂我们孩子,你为什么不管一管?”埃迪在自传中写道,这件事是他人生一个难忘的转折点,从那以后,他绝不会示弱,如果别人欺负他,他一定加倍还击。

第一季第二集埃迪获得了成绩A,但埃迪妈妈却认为学校的课业过轻而希望埃迪加入辅导班,结果学校却没有开设CLC(Chinese Learning Center,意谓补习班)。在中国,很多父母甚至愿意倾其所有,就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孩子受到良好的教育,因此,从小就会给孩子报许多补习班。该剧中的妈妈杰西卡认为埃迪的课程过于简单,担心他落后,于是自行组织CLC。这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中国式教育方式。为了迎合国家的发展,面对不同文化,求同存异,我们可以效仿他国教育的精髓,不断发展和完善本国教育。

(三)饮食习惯的文化适应

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这显然也形成了不同特色的饮食文化与饮食习惯。而饮食习惯自然而然也会受到社会环境、宗教信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祖母思想保守,重视礼节文化,因此她习惯吃中餐,表现出“保留策略”;埃迪父母虽经营一家西餐厅,但他们在家里习惯吃中餐,这则是“适应策略”的体现;在埃迪看来,他在奥兰多经历了很多挫折,但让他最难接受的事情便是自己习以为常的中式餐竟然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他在吃中餐时,会看到同学们都斜着眼睛看他,对他指指点点,还讲些蔑视华裔的笑话。这让埃迪非常尴尬,对于当时还只是个孩子的他来说,他无法相信更无法理解:同学们竟会因为他带的午餐而讨厌他,那时的他真希望自己能够是一个白人,或许那样事情就不会那么复杂了。这显然表现了“同化策略”。埃迪开始变得不那么喜欢甚至不认同中餐了,他认为自己的中餐“不好吃”,以至于让他妈妈买所谓“白人午餐”给他。

三、总结

文化适应是多变而具有弹性的,在当今全球化人口、技术等快速流动的情况下,没有人需要为自己的认同而感到抱歉。美剧《初来乍到》中埃迪一家所反映的文化适应,只是文化适应的一个缩影,这种适应并不是在一时之间形成的,仍将长久地继续存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思维和认知,而这些思维和认知是历经千年形成的,因此,文化适应重要的不是在于改变,不是一味地“求同”,以至于最后失去了自我,重要的是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而逐渐习惯和相互适应。正如剧中的埃迪最终也找到了答案:他不需要证明自己是美国人,法律上他是美国籍,同时他也是华人,他的眼光是开阔的,价值观是国际的,面对歧视或质疑,他要做的就是自己。而我们也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与正能量,以相当乐观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以开放而自信的心态来面对各种挑战,善于独立思考,不跟风,做自己,不忘本。

基金项目:2020年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英语专业本科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视频案例库建设”(湘外经院教字〔2020〕14号43)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指导老师:曹霞。

猜你喜欢

埃迪舒曼第二语言
埃迪找不到大象
第二语言语音习得中的误读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需求研究述评
舒曼奢华系列AL1新品推介
多种现代技术支持的第二语言学习
《第二语言句子加工》述评
2014德国法兰克福展看舒曼钢琴华丽蜕变
我是谁
音乐与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