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从文湘西叙述的时空特征分析

2021-07-19万魏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边城湘西沈从文

万魏

在沈从文的生命中,湘西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地方,在他的笔下,湘西充满自然、异域元素,在沈从文的湘西叙述中,也并非一成不变,在20岁前,作者体验湘西,20岁后,开始想象、思考湘西,作者对湘西有深深的眷恋,也为湘西叙述赋予了浓郁的时空特征。沈从文的湘西叙述即以湘西为主体的系列文学作品,这类作品建立在作者对于湘西经验的积累和艺术再创造上,沈从文的湘西叙述受到了五四乡土文学影响,逐步发展为具有自身特征,可以深化地域内涵的文学叙述模式,有着浓厚的时空特征。

一、沈从文湘西叙述的时间观

小说与时间之间具有密切联系,在沈从文的很多作品中,均是以时间作为题目,如《初八那日》《夜》《黄昏》《黑夜》《白日》等。

(一)湘西叙述的停滞

在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中,经常可见时间的停滞,时间没有让湘西发生任何变化。作者在小说中,塑造了多种类型的人物,如船夫、强盗、土匪、暗娼、士兵、水手等,他们没有确切的钟表时间,在湘西,他们的生活是一成不变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判断时间的标志就是节气的更迭和生老病死,时间被纳入了循环轨道,失去了时间原本的意义。《边城》发生在湘西的一个茶峒里,这里总是如此寂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都是如此。《边城》里的人,他们重复着每天的生活,孩子们慢慢长大、年轻人慢慢老去、老人慢慢死去,生、长、死往复循环。这种时间叙述超脱了正常的时间,正常的时间是永不停止、不断向前的,而在湘西,时间却是循环、静止的。在湘西,时间流逝并没有带来烙印,过去与现在无异,现在与未来无异,巧秀与母亲、翠翠与母亲、萧萧与新娶的儿媳,他们仿佛是轮回的。尽管时间在形式上还在继续,但是在意义上已经停滞,这正是造成边城诸多悲剧故事的根源。

(二)湘西叙述的时间空白化

时间空白化,就是没有对时间进行准确定位,时间不是物理空间。沈从文不仅是作家、文物研究者,也是颇具名气的书法家,留下了大量书法作品。并且沈从文也非常喜欢绘画作品,在《谈“写游记”》中,沈从文曾经提到:“当主题人事在一定背景中发生存在时,动静之中似乎有些空白处,还可用一种恰如其分的乐声填补空间。”无论在书法、绘画,还是小说中,沈从文都经常会用到留白的艺术。

在小说的结尾,沈从文经常会设置开放化的结局,让文本结局有了诸多解读,这就自然延长了文本的阅读时间,让时间成为空白。在《边城》的末尾,作者写道:“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在这里,作者留下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也留下了空白的时间,留给读者来猜测、想象。

沈从文也非常擅长对故事情节进行留白,时间再次成为空白。在《边城》中,傩送固执地认为,自己就是撑船的命运,他拒绝了父亲的逼亲和王乡绅的碾坊陪嫁;同时,他又是诗意化的,他对翠翠一见钟情。实际上,在当时的湘西,碾坊的价值已经被大众所认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傩送还在坚持用古老的方式来追求爱情,他只想做一个船夫,他拒绝了家人的安排,又没有得到翠翠的答复,只能在渡船上徘徊。

这种时间的空白化是沈从文的情感弥补方式,在湘西小说中,他很少设置具体时间标志,经常使用大量混性时间来描述,用泛化记忆来替代现实,在空出时间后,留出了虚笔,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也让小说更具魅力。

二、沈从文湘西叙述的空间观念

空间也是小说形态的重要组成,包括审美文化意蕴与空间物质意义,空间在沈从文的作品中不仅是简单的空间,更是故事的主角,其笔下的空间既是人们的生活场景,也是文化风俗、生活方式、民族情感。在沈从文的很多作品中,都以空间为题目,如《旅店》《菜园》《长河》《边城》《黔小景》等,由此可见沈从文对空间的关注。

(一)空间的多层次呈现

沈从文的湘西小说空间表现具有多层次特征。一方面,描述了具体的地理空间,当时的主流文学大多将笔触置于都市、生活中的知识分子,而沈从文却瞄准于湘西这块古老、神秘的土地,通过作品完整呈现出湘西的地理环境,可以说,如果没有沈从文的叙述,湘西绝不会得到众人的关注。沈从文的作品横跨20年代到40年代,他的空间设置非常有特点,通过大量文本描述了湘西的河流、山川、行船、山洞等,也正是湘西的风情孕育了作者的才情。在沈从文的多数小说中,故事都是发生在自然空间,作者非常热衷于湘西空间的自然化描写,综合来看,有几个原因:

1.现实的压迫

1922年,沈从文初次来到了北平,彼时的他投了大量稿子,却均石沉大海,加之浓厚的湘西方言,让他很难融入社交圈,生计都受到了影响。对于沈从文而言,城市是陌生的,要顺利走上写作道路,就必须赢得读者的认可。在新文化运动兴起后,迎来了白话文学,沈从文没有鲁迅的文学修养,没有冰心的细腻,也没有林语堂的幽默,要得到读者的认可,就要满足城市读者的猎奇心理。于是,沈从文瞄准了湘西的外在空间,用自己的作品来展现湘西人的生活方式。

2.对生命自由的追求

在沈从文的湘西叙述中,很少描写屋内的生活,更多的是对自然空間的书写,男人堆着木柴,妇女们在江边洗着衣服,狭小逼仄的空间让沈从文感到压迫不已,让他渴望外面的世界;加之生活环境的制约,让沈从文非常崇尚生命的自由,因此,在湘西小说中,他歌颂的都是追求生命自由的人。

(二)文化空间的丰富呈现

沈从文不仅致力于建构地理空间,对于文化空间也情有独钟。

一方面,沈从文设置了大量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在湘西叙述中的边城,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层面的概念,也是文化层面的内容。如《边城》中的茶峒、《旅店》中的旅店、《月下小景》中铺满鲜花的山洞等,除了是一个空间场面,还反映了作者对于乡村人性价值的关注,使之成为反映湘西世界的印证物景。在沈从文身上,流淌着土家族、苗族、汉族的血液,这对他的创作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绝大部分的时间中,沈从文的叙述均是以汉文化为主导;而在湘西叙述中,则描述了苗族的特有气质和神秘的气息与氛围,并以此来描述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

另一方面,在沈从文的作品中,湘西文化空间、都市文化空间是交织存在的,两种文化之间存在冲突,这是必然的。在沈从文的作品中,这种文化冲突尤为明显,这是因为他在作品中,带入了浓郁的主观情感,对于都市空间的描写也是将其作为湘西空间的参照,因此,两者自然会出现摩擦和对比。在舒缓、柔和的语境描写下,使得作品的呈现充满艺术审美价值,沈从文非常善于从生活的书写来表现主旋律,非常关注其中的小人物、小地方以及小细节,让作品充满真实、平凡的生活气息,以其自由的用笔方式、散文式的描述方式来呈现个人情感,让湘西敘述的时空风格更加柔和。

三、沈从文湘西叙述的时空互为表达

(一)时间的空间化呈现

关于文学作品中时间的空间化呈现,可从两个层面理解:第一,时间处于凝固状态,在这种凝固状态中,呈现着各类细节与意向,共同造就出空间化呈现;第二,叙述中时间的停止,小说不是按照时间来叙事,而是通过大量片段来呈现,这种片段的呈现就是一种空间状态。在《静》中,包括楼上、楼下两个空间,描述了主人翁的现实境遇与美好幻想,呈现出的是空间的永恒,突出了空间位置。湘西是沈从文生命的诞生地,也是他心灵成长的故乡,更是其思想的起源地,沈从文与千千万万的湘西人一样,都过着古朴、原始、自由的生活,他们敬畏自然、崇尚自然。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沈从文,用歌声直抒胸臆,继承了湘西人的独有特质,他作品中时间的空间化呈现,与其特有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

(二)空间的时间化呈现

空间的时间化呈现,就是将空间暂时遮盖,突出时间描写。在《渔》中,故事的高潮发生在山上的和尚庙,在小小的和尚庙中,并没有什么空间位置变化,而是充满时间元素,将久远的历史时间浓缩在其中,时间的厚度覆盖了空间。在《新与旧》中,作者对故事的叙述是从两个时间段进行的,即“光绪……年”“民国……年”,两段时间的载体都是相同的,随着时间的流逝,杨金标的光荣岁月已经逝去。在这段描述中,作者淡化了空间描写,强化了时间因素。在《神巫之爱》中,作者将故事的叙述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间段,即第一天的事、晚上的事、第二天的事、第二天晚上的事、第三天的事以及第三天晚上的事,通过对不同时间的叙事,呈现出全新的社区空间景象,展现了苗族社会的爱情观念与风土人情。

四、结语

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异数”,他写了大量的湘西小说,每部小说,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与同时代的作家不同,沈从文的作品中充满“反五四”色彩,而同时代的作家们多采用“以人物为中心”的描写方式,更加侧重于人物的心理刻画,沈从文的作品正好与之相反,在以人物为中心的同时,更加侧重于故事的呈现,几乎在每一篇湘西小说中,都有完整的故事。沈从文在用细腻笔触描写湘西人文社会、自然风格的同时,也展示了湘西社会的真实、率真与淳朴,在其湘西叙述中,蕴含着浓郁的时空元素,作者一直坚持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理念,开辟了乡土文学的全新创作形式,让湘西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隽永的意义。

猜你喜欢

边城湘西沈从文
边城
《边城之材幽之地》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欢乐湘西
走进湘西凤凰城
极边城暖
大庸边城的蛮与娇
湘西 国画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