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君子论与个人修养

2021-07-19王雪晴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君子人格

王雪晴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那个诸侯混战的时代,人们迷茫、彷徨,面对严重的社会危机,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代表,要实现维护社会秩序和恢复周礼的社会理想,只能将其寄托在君子身上。当代互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种APP层出不穷,然而网络上的不当言论和道德缺失现象日益增多。因此,要想恢复网络生态文明,就应该回归经典著作,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加强个人修养,让孔子提出的“君子”成为当代中国人加强个人修养的精神良药。

一、君子的概念分析

在中国儒家思想中,很早就提出了“君子”这个概念。“君子”一词早在《周易》中就已经出现了,原指国君之子或贵族男子。“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君子贤其贤而亲其親”(《大学》)。此处的“君子”,主要是从政治角度出发的,指国家的统治者,而不是指品德高尚、遵守礼仪、具有理想境界的人。

孔子首次将“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属性并加以说明。为了规范上位者的社会行为,孔子重塑了道德有礼正义的君子形象。“君子”的意义,由原来的统治之人,演变为孔子心中具有崇高境界之人。

二、君子的价值追求

孔子对君子的三点要求,即“知命”“知礼”“知言”,这是君子行走在人世间应该具备的品格。同时,孔子对其所追求的高尚人格的描述中大略总结出“君子”形象有关于个人修养应该具备的一系列价值追求,这些价值追求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学习层面

“不学诗,无以言。”在孔子眼中,诗是语言的样式和典范。语言中的哲思,常常蕴含在对诗的阐述和评论中。就语言运用而言,孔子崇尚言语简约精神,“辞,达而已矣。”言语如何精炼准确地表达意思,孔子对此论述为:“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论语·子路》)

1.语言组织

所谓“词不达意”,就是指语句不能准确地表达意思。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是因为他在和人交往中使用的语言简洁干练,能准确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与积累,深刻地剖析与反思自己的语言,才能具备一定的语言组织能力。

2.语言文化

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折射着语言。提到孔子,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孔子这个人,其次为孔子就是思想统治的象征,以礼为核心的儒家重要思想。君子追求文化,更追求语言文化,用语言文化深刻地反映现实和揭露现实,例如“不学礼,无以立”,只有知礼学礼,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立”,这也是我们每个人追求的语言修养。

3.语言技巧

语言技巧包括与人沟通交流时的态度、语句和语气等,使用技巧性的语言会对学习、工作、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君子在与别人交往时,往往更注重语言技巧的使用,如出自《孟子》的“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君子在与人交往时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沟通,提升交流效果,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每个人要学习君子身上的品质,运用语言技巧,充分实现语言技巧的沟通价值、实用价值和艺术价值。

(二)道德修养层面

仁爱修养,心怀仁爱之心。“君子去仁,恶乎成名?”礼仪修养,君子要彬彬有礼、品德良好。“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君子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理性修养,达到君子不器的境界。“君子六艺”指礼、乐、射、御、书、数。在博学的基础上,进行理论联系实际,达到通达万物之理,兼有万物之能。君子与小人不同,“君子成人之美,小人成人之恶”,“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君子怀德,小人怀土”,等等。加强道德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基础是个人修养的提高,个人修养的提高,将更有利于科学文化的发展,让人们更好地将所学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政治修养

政治修养是道德修养的核心,政治上的坚定性是真正的政治道德,古代人们不断学习《四书》《五经》等内容,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断加强自身的政治觉悟,进而提高对政治的敏感度。现如今的每个人都应该加强政治修养,不仅是理论信念方面的修养,同时,要树立远大理想,坚定理想信念的修养。

2.人格修养

所谓人格,更多的是指自身与外界相统一的道德境界。人格修养,不仅包括自尊自重,还有就是良好品格的养成。“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古代君子不断养成自身的良好品格,我们当代的每个人也应该加强人格修养,通过阅读与实践来领略君子风采,进而加强自身的人格修炼,成为真正的君子。

3.心境修养

心境实质上是一种平常、积极、知足、感恩、豁达的心智模式,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重要标志,是人生的最佳境界之一。古人认为心智是一个人的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而现在每个人不应该加强心智的修养,心智力量才是心境修养的本质,应不断提高心智力量,修炼气定神闲、宠辱不惊的气度,使自己的心境更上一层楼。

(三)行为规范层面

孔子对君子的言行规范进行了一定的具体要求,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九思”,具体指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这些言行规范在当代对于个人修养的提升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学习研读这些传统著作,了解何为真君子,并用“君子”来要求自己,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个人的修养。我们在做任何事的时候都应先思考再行动,而不是一味地行动,所谓“思考是行动的种子”。

三、“君子”对个人修养的启示

在物质化的今天,物质财富逐渐成为一个人的评价标准,而人的高尚品德和内心修养往往被忽视或者是被看作没有意义的。孔子认为,君子应以“仁”为核心,以“行仁”为己任。而在当代社会个人修养中就表现出集体道德缺失,特别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深度叩问我们灵魂的热点事件,如老人摔倒了,帮扶者变成了“肇事者”,以致造成“路边老人摔倒扶不扶”的热点讨论,公交车司机被乘客殴打事件,等等,无一不挑战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人之所以为人,因为他有思想,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加强“仁”的修养,不仅以善对待亲人,更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这不仅仅是简单的范围扩展,更有深层的逻辑关联。爱亲人是因为血缘,而爱众人需要道德的约束。在当代社会想要做到这些,可谓难上加难,否则就不会出现父子反目成仇、不赡养老人、虐待儿童的事件出现了,所以每个人更应该加强自身的个人修养。

君子人格的内在核心是“仁”,外在表现是“礼”。就孔子所生活的时代而言,“礼”与“乐”是相辅相成的。“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然而由于当代人们缺乏礼的修养,造成了一系列的悲剧,使中国的形象受损。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更要注重对个人礼的修养,在礼乐中完善自己,这对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无疑是大有助益的,对于国家的繁荣发展更是如同添砖加瓦。

孔夫子告诉我们:自省,是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眼因流多泪水而清澈,心因饱受沧桑而坚韧,人因懂得反省而进步。人们要在成長与生活中学会自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断进行自省,就会达到“不迁怒,不贰过”的境界。遇到事情首先从自身找原因,找到自己的不足,清楚自己的短板,不断完善自己。自省不仅是一种优秀品质,更是一种自我认知的能力。

四、关于君子文化传承的思考

君子文化是在中国与时俱进的文化,它是儒家文化的精神所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理想人格的集中体现,积淀在中华民族的骨髓里,表现在中国人民的日常行为规范中。

君子文化具体展示了传统文化的优秀道德规范,儒家指出,君子的“仁、义、理、智、信”等道德规范是在实践中体现的。真正的君子,总是坦坦荡荡,在乎的从来都是义气、成人之美,不断地反省规范自己。

君子文化是当代文化建设的现实需求,当代社会人们盲目追求利益,忽视了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导致人们缺失道德约束,缺乏自省意识。因此,继承君子文化,对于当代的诚实守信、乐于奉献、助人为乐、遵纪守法等社会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作用。

传承和发扬君子精神,崇尚中华民族的仁爱、友善、勤劳、勇敢、自省、谦虚等优秀品质,在社会上践行具有新时代特质的君子精神,我国的民族精神蕴含了君子精神,并且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弘扬这种精神,我们身边总是存在谦虚好学、以礼待人、乐于助人、勤劳勇敢的人,这些都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对君子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我们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信心,构建精神文明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君子文化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君子人格
共产党人的人格力量
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
远去的平凡背影,光辉的伟大人格
君子无所争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有君子之道四焉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论君子人格的养成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