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海明威的性格透视出的作品艺术风格

2021-07-19宋云生张萍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5期
关键词:老人与海渔夫大鱼

宋云生 张萍

作为美国文学的代表作家,海明威的写作风格对文学创作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别具一格的艺术手法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创作者。作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与大马林鱼搏斗体现出了不屈不挠、与命运抗争的精神。海明威一生创作了众多的作品,其瑰丽的作品意蕴,让读者回味无穷。

一、主要代表作品

从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太阳照常升起》《乞力马扎罗的雪》《老人与海》等代表作品中不难看出,《老人与海》是一部最能体现其创作特色的作品,这是他有生之年的最后一部中篇小说,也可以说是作者竭其一生所创作的一部最好的作品。该小说在1952年出版,同年还获得了普利策奖。在1954年,海明威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受到了文学界的众多赞誉。对海明威作品的研究,对海明威作品的研究热。众多的文章,基本上涵盖了文学作品研究的不同视角。本文主要通过梳理海明威作品的研究成果,从海明威的经历、性格的视角,重新审视海明威作品所带来的艺术魅力,分析海明威小说的主要艺术特色。

二、海明威的家庭背景

海明威,1899年7月21日生于芝加哥郊區的奥克帕克,他是家里的第二个孩子。他的父亲是一名杰出的医生,爱好体育,从小就教他钓鱼、射击等户外运动。母亲是一位有一定艺术修养的妇女,从小让他练习大提琴。海明威的童年似乎没有创伤。海明威的家族出现过多人自杀的现象。他的父亲在他29岁那年自杀,海明威当时很不理解。之后,海明威的家族一直在上演自杀的悲剧,先后有家族成员出现酗酒、得怪病或抑郁症自杀的情况。他的妹妹患有癌症和抑郁症,喝药自杀;他的一位弟弟,因不堪忍受截肢带来的痛苦而自行了断;海明威本人最后也因疾病和抑郁而自杀。

三、海明威的个性色彩

海明威从小生活在密执安北部近彼托斯基湖畔的房子里,从小过着亲近大自然的生活。由于受到他父亲的影响,他非常喜欢钓鱼、打猎、射击、拳击、自行车等户外运动,同时又是一位成绩好、发展全面的孩子。童年的生活塑造了他勇敢、爱冒险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叛逆的个性。据说他曾在禁猎区打鹭鸟,事后为了逃避惩罚,躲了起来。“一战”对海明威的影响很大,从最初担任《堪萨斯市星报》的记者,到1918年5月,他志愿在意大利当红十字会车队的一名司机,并为抢救伤员参战,身受重伤,先后做了十多次手术。战争既给他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创伤,也给他带来了丰富的体验和小说创作素材。1926年,海明威发表了《太阳照常升起》,1929年发表了《永别了,武器》,这两部作品就是他根据在“一战”中的经历创作的,也奠定了他在文学界的地位。

海明威的性格随着他的人生经历的丰富,也逐渐地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由于患有失眠症,他变得比较焦虑,这使得他通过不断创作来疗伤以缓解自己的焦虑。海明威的人物创作主题,“无法规避的主题死亡、孤独、爱情、勇敢—这是他四十年经验的具体化”(阿瑟·华尔多恩)。1949年,海明威发表了长篇小说《过河入林》,尽管这部小说不太成功,却为他创作巅峰之作《老人与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海明威作品的主要艺术风格

(一)简洁的行文风格

海明威早年高中毕业后,没有上大学,先在一家报社当了记者,半年多的记者生涯使他具备了作为一名媒体记者的优秀素质。同时,受当代的一些作家的影响,他的文体总是如同电报般简短,且简明扼要,省去了诸多的冗长的形容词和长句,读起来令人耳目一新。据说,海明威喜欢站立写作和在冬天进行创作,他认为站立创作容易使人感觉疲乏,这样会逼迫自己用语简洁,省去许多累赘的话,而在冬天创作似乎也是为了提高作品的含金量,尽快地完成作品。例如《老人与海》中人物的对话:

The old man had taught the boy to fish and the boy loved him.

“No,” the old man said. “Youre with a lucky boat. Stay with them.”

“But remember how you went eighty-seven days without fish and then we caught big ones every day for three weeks.”

“I remember,” the old man said. “I know you did not leave me because you doubted.”

“It was papa made me leave. I am a boy and I must obey him.”

“I know,” the old man said. “Its quite normal.”

“He hasnt much faith.”

“No,” the old man said , “But we have. Havent we?”

桑提亚哥和小男孩儿的对话内容浅显、形式简短,省去了许多“某某说”这样的词。对话的内容一直在描述老人彻底背运的情况,一直陪伴老人的小男孩儿也在父亲的压力下被迫离开老人,但可以看出老人有自己的信仰。

(二)运用象征主义和隐喻等多种手法

《老人与海》的故事情节虽然并不复杂,但整个故事充满了叙事技巧。通过上文可以看出,作者开头就一直在讲述这次老人又是一连84天都没有捕获一条鱼,奇迹会再次发生吗?到了第85天,老人又独自出海捕鱼,这次老人钓到了一条硕大的马林鱼。小说中的马林鱼显然被隐喻为人生追求的目标与理想,捕获大鱼是渔民和渔猎爱好者毕生的追求,老人对大海和大鱼是充满崇敬的,钓到大鱼的快乐让人难以形容。可是,要想成功钓到一条硕大的马林鱼,单靠老人的力量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但老人始终不肯放弃,勇敢地和这条大鱼搏斗。作者详细地描绘了老人和大鱼搏斗的过程,老人的“硬汉”形象也跃然纸上。当老人和大鱼较量了几天,筋疲力尽的他就快要收获大鱼时,在返回的路上又遇到一群鲨鱼意图打劫。成群的鲨鱼象征着我们人生路上的困难,海明威将自己的经历投射到作品中。他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多次受伤,有战争后遗症;先后结过几次婚,长期受到疾病、失眠、抑郁的折磨,但他始终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作者的经历对小说的人物形象塑造必然会产生影响,凶猛的鲨鱼象征着人生中一个又一个的苦难,它们把老人折磨得筋疲力尽,但老人还是用尽各种办法和鲨鱼搏斗,直到最后拖回了马林鱼骨架,它象征着老人的胜利与荣耀。尽管鱼肉被鲨鱼洗劫一空,但老人和大鱼、鲨鱼群搏斗的艰辛过程塑造了老人不服输的“硬汉”形象,这种精神打动了每一位读者。当把第一条鲨鱼杀死后,面对很大的Dentuso (一种最凶猛的鲨鱼),老人感慨地说:“你尽可以把他消灭,可就是打不败他。”这句话既在说这种鲨鱼,也意指老人的坚韧精神。

(三)运用冰山理论,为读者设置想象空间

冰山理论也称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在一部描写斗牛的专著《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到的写作技巧,之后,海明威将这种技巧运用得炉火纯青。用海明威的话来说,作品文字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只是1/8的冰山,其他7/8的内容需要读者去想象故事接下来的情节,领会对话或故事的意境、内涵。这就给读者留下了众多的想象空间,就像国画的留白一样,由此更增加了作品的魅力。在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女主人公吉格和男主人公的对话既体现了简洁的风格,又充分运用冰山原则的创作理论,该作品是海明威运用冰山理论的代表作。欣赏下面的对话:

“Its really an awfully simple operation, Jig.” the man said. “Its not really an operation at all.”

The girl looked at the ground the table legs rested on.

“I know you wouldnt mind it, Jig. Its really not anything. Its just to let the air in.”

The girl did not say anything.

“Ill go with you and Ill stay with you all the time. They just let the air in and then its all perfectly natural.”

男女主人公的對话,一直没有明确说是一个什么样的手术,但从对话中读者明显可以看出是一次堕胎的手术,男人一直在劝说女人去堕胎,并且把堕胎说得如此的轻松。“这真的是一个相当小的手术,吉格。”“这甚至根本就不是一次手术。”有关这篇小说的主题思想有众多的解析,在此不再赘述。

(四)叙事风格具有戏剧性,细腻刻画人物形象

海明威塑造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是自己经历的转移或投射。在《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形象是以作者在古巴生活期间认识的一位老渔夫为原型,作者耳闻老渔夫的传奇经历,由此产生了创作的冲动,在写作技巧高超的海明威的笔下,老渔夫桑提亚哥的形象诞生了。下面的一段文字,作者非常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桑提亚哥和鲨鱼搏斗的过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塑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他鼓起全身的力气,用他染了血的手把一杆锋利无比的鱼叉扎了进去。他向它扎去的时候并没有抱着什么希望,但他抱有坚决的意志和狠毒无比的心肠。”……“它的身子四分之三都脱出了水面,那绳不住地抖动,然后突然折断了。”老渔夫失去了鱼叉和绳子,紧接着他又准备对付下一只鲨鱼的攻击。“我可以把刀子绑在一只桨把上。”“他把舵柄夹在胳肢窝里,用脚踩住帆角绳,把刀子绑在桨把上了。”老渔夫就用简陋的工具驱赶星鲨,赶走了一条又一条鲨鱼,然后又来了一头巨大的犁头鲨。这一次“鲨鱼一打滚就往后猛地一挣,那把刀子咔嚓一声折断了”……“我还有鱼钩呢,”他说,“但是那没有用处。我有两把桨,一个舵把,还有一根短棍。”他想:“这一回它们可把我打败了。我已经上了年纪,不能拿棍子把鲨鱼打死了。但是,只要我有桨,有短棍、有舵把,我一定要想法去揍死它们。”

可以看出,老渔夫赶走鲨鱼的决心是多么坚定,他的意志又是如此的顽强。失去了鱼叉和绳子,老人就用绑了刀的桨;失去了绑了刀的桨,老人想到还有两把桨,一个舵把,一根短棍。尽管他知道这其实是徒劳的,但他始终不肯放弃自己的胜利果实,他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鲨鱼抢走他的渔获。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来营造一种氛围衬托人物的形象也是海明威所惯用的手法。通过描写海上不断变化的环境,老人面临着艰苦的环境,不断地重复大声说“要是那孩子在这里多好啊”,体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无助,但他必须坚持战斗,更加突出了老人的坚韧个性。

(五)悲剧的色彩

海明威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文学殊荣,但他的自杀是悲剧性的。西方文学的很多经典故事都是悲剧性的。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男女主角为爱双双殉情;《威尼斯的摩尔人奥赛罗》,男主角因为对妻子的猜疑,亲手杀死了自己的妻子;《麦克白》中麦克白当上国王后,想要继续铲除威胁他王权的人,最终被麦克德夫杀死;《老人与海》的结局也是悲剧性的,老人最终没有带回马林鱼的肉身,但老人的“硬汉”形象正符合西方人所崇尚的个人英雄主义情结,其坚韧的抗争精神还是值得称道的。

五、总结

老渔夫身上的这种“硬汉”精神,是作者一生的写照,整部小说对“硬汉”形象的塑造体现出了一种人性美。同时,故事的结局又是悲剧性的,这种悲剧性的结局也一直是西方文学的主流之一。有的人说:海明威士是“迷惘一代”作家的代表人物,但他并不自暴自弃,始终与命运抗争,其小说展示的正能量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猜你喜欢

老人与海渔夫大鱼
《老人与海》(节选)
《老人与海》给我带来的快乐
渔夫和小猫
追求梦想,捍卫尊严——读《老人与海》有感
“会海”养不出“大鱼”
大鱼带来的启示
渔夫之利
《老人与海》中的英雄主义解读
一条大鱼
天皇版“渔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