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庆云与“晨风庐琴会”

2021-07-19雍树墅

美与时代·下 2021年5期

摘  要:周庆云于1920年9月1日在上海组织的“晨风庐琴会”是继1919年8月25日叶希明在苏州组织的“怡园琴会”之后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的琴人雅集,对近代古琴文化艺术的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周庆云撰写了《晨风庐琴会记录》,还原了“晨风庐琴会”的历史风貌,其对江苏古琴史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周庆云;晨风庐琴会;江苏古琴史

《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中记载:“周氏讳庆云,字景星,一字逢吉,号湘舲,别号梦坡,浙江吴兴县人(原称乌程县)。”清穆宗同治三年(1864)11月29日生于上海城内日教场旅舍,直到同治五年(1866)才居南浔。出生于书香门弟的周庆云,7岁起随金筱庭先生學习儒家经典;光绪五年(1879)因筱庭先生病而从学于严栅枝先生;光绪六年(1880)17岁的周庆云始应试,次年录秀才;光绪十一年(1885)始应省试;光绪十七年(1891)春赴杭州,盐业事业自始起;光绪二十九年(1903)奉部选授永康县学教谕,但因故未赴任。后筹办浙江铁路公司、浙西鹾务两等小学堂、成立浙江兴业银行等,成为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民族资本家。宣统三年(1911)携家眷迁沪寓爱文义路道达里额曰“晨风庐”,约托思晨风,秦风钦钦,思贤之心,故以“庐”云,同年江苏省独立。

一、周庆云对历代古琴文献的搜集与编撰

周庆云爱好诗词、书画、文物及藏书,且著述颇丰。有《梦坡室丛书》45种、《中国盐法通》100卷等,另有《南浔志》《西湖灵峰寺志》《莫干山志》《西溪秋雪庵》等。周庆云是一位真正的古琴爱好者,五十学琴操缦安弦之法于山阴俞瘦石、李子昭先生,探“正乐之本原以合元音,辟俗乐之支离以卫大道”。他所藏宋徽宗松风琴,曾在参与“怡园琴会”被品第一;他曾资百金助杨时百刊《琴学丛书》(《琴粹》四卷、《琴话》四卷、《琴谱》三卷、《琴学随笔》两卷、《琴余漫录》两卷、《琴镜》九卷);他撰写古琴著作,中华民国三年《琴书存目》六卷、附《琴书别录》两卷梓行;民国八年完成《琴史补》两卷、《琴史续》八卷;民国十八年《琴操存目》编成;民国十九年《梦坡室收藏琴谱提要》梓成。

作为目录型书籍的《琴书存目》共六卷,主要收录了周代至中华民国初年所能见之古琴书目共315种,并将其分为仅存书名的琴书、内容散见其他书籍中的琴书和现存可见琴书三大类,全书对编撰者生平,书籍内容等作了摘要。其中周至唐前共收录26种、唐至宋前共收录58种、宋至元前共收录58种、元至明前共收录78种、清至民国初共收录95种。同样作为目录型书籍的《琴书别录》共两卷,主要收录了汉代至清代乐书中所论律吕乐书类的书目共212种。《琴操存目》收录了历代著名的古琴曲共855首,并按辞与谱的存否分为四卷,其中卷一收录了谱辞具逸的琴曲共402首、卷二收录了有辞无谱的琴曲共76首、卷三收录了有谱无辞的琴曲共150首、卷四收录了有谱有辞的琴曲共217首。作为古琴史的补充与论述的书籍《琴史补》和《琴史续》,是对中国第一部古琴史书、宋代朱长文所著《琴史》的补充与延续,书中所有条目按年代排序并标明原始出处,其中增加了记录方外琴人作为卷七的内容和女性琴人的内容即卷八《闺秀》。朱长文著《琴史》按史书列传的写法编撰,全书分为六卷,卷一至卷五汇集146位,附见9位,共155位琴人的事迹,而周庆云《琴史补》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114位琴人的事迹,《琴史续》则对《琴史》所列琴人后又补充了宋至清代的522位琴人的事迹。其友劳于庭评价周庆云所著《琴史补》《琴史续》“上补先哲,下启来者”,是近代琴学研究的里程碑。民国十九年梓成的《梦坡室收藏琴谱提要》辑周庆云本人所藏琴学书籍及自刻本七十余种,各注版本附以提要并有自序。

二、“晨风庐琴会”与《晨风庐琴会记录》

周庆云除了对历代古琴文献的搜集与编撰外,于中华民国十一年(1922)根据“晨风庐琴会”仿叶希明所编《会琴实纪》之例辑录而成《晨风庐琴会记录》。继1919年8月25日叶希明在苏州组织了号称中国近代史上首次大规模的琴人雅集“怡园琴会”之后,周庆云于1920年9月1日至3日在上海组织了为期三日的琴人雅集“晨风庐琴会”,成为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琴人雅集,对近代古琴文化艺术的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如今可以通过研读《晨风庐琴会记录》尽力还原“晨风庐琴会”的历史风貌而了解到活动的具体内容。该记录分上下两卷,其中上卷为徵集琴会、会约六则、琴会报告书表式、琴侣通讯、与会题名、琴名汇录、操缦程序、及相关琴会活动记录;下卷收录了琴学问答及方外赠诗,卷末附《西溪放生新声》琴歌谱。

从琴会记录中“徵集琴会、会约六则、琴会报告书表式、琴侣通讯”可见,周庆云以“共扶大雅之轮”为口号谨拟数约邀请来自北京、南京、湖南、安徽、扬州、杭州、苏州、镇江、河南、湖北、福建、江西、无锡、德清、上海等地共142位琴侣,于农历1920年九月初一至九月初三相聚上海梅白格路晨风庐。从“与会题名”可见共有102名琴人雅士、社会名流等参与了此次琴会。在邀约名单和与会签到名单中,可发现约有20余位名媛淑女(实际出席14位)的信息,作为女性琴人受邀或出席琴会反映了近代琴坛的一个新变化,这也与周庆云所著《琴史续》增加的卷八女性琴人的内容《闺秀》遥相呼应。从“操缦程序”可见,与会琴人中有33位琴人参与了入席操缦,这33位琴人中又有29位自己携琴而参会,并且在“琴名汇录”中记录了29位携琴者之琴名,另所列周庆云所藏9张之琴名。为期三日的琴会,不仅琴人规模之宏大、活动内容之丰富,其安排更是秩序井然。初一午后研究琴学,品茗闲话;初二午后研究琴学,品茗闲话,摄影纪念;初三午后研究琴学、交换知识、闭会宴饮。会毕,来宾憩于息园。操缦琴曲是紧紧围绕这三日琴会而展开的重要活动,33位操缦者共演奏了29首传统曲目,其中《平沙落雁》的演奏次数最多达到5次,其次是《普庵》《梅花》等。在“交换知识”这一活动环节中,周庆云向与会者分发其所著《琴书存目》六卷、《琴书别录》上下卷、《琴史补》二卷、《琴史续》八卷、及印刷品《琴学疑问》,叶希明也附赠了“怡园琴会”后编订而成的《会琴实纪》。从琴会记录的下卷“琴学问答”中可见,主要用问与答的方式解决琴友的琴学疑义。其中,叶希明提出问题四则、王寿鹤提出问题三则、周庆云提出问题四则、郑光裕提出问题五则,分别由王寿鹤、吴建、蔡学善、张逸、徐卓等人根据不同的问题给出自己的答案,可见琴友们在琴学研究上也是积极参与,将古琴文化艺术中努力展现在人们面前,在民间传承体系中进行自我保护式的发展。另“琴学问答”后附有“外调三十七其调名及和弦法”。“方外赠诗”一栏主要是方外人士大休和尚、雨山和尚、棲谷和尚等人对周庆云和“晨风庐琴会”的赞赏而作诗留念。卷末附江阴郑觐文所作《西溪放生新声》琴歌谱三段。

三、“晨风庐琴会”对江苏古琴史研究的价值

周庆云先生的琴学研究成果可谓“上补先哲,下启来者”,成为近代琴学研究的重要里程碑,为当代琴学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其中“晨风庐琴会”的举办是在面对新旧文化的激烈碰撞与交织的时代浪潮和几近消亡的古琴文化艺术时,落寞的琴人背负起前所未有的危机感和使命感登上了历史舞台,以其自身特有的表达方式执著地将古琴文化艺术展现在人们面前,并将其置于民间传承体系中进行自我保护式的发展。因而这一在江苏大地上举办的重要琴会以及其组织者周庆云,为近代古琴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对江苏古琴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

首先,从“晨风庐琴会”所邀约的142份琴人名单可见,周庆云所邀均是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琴人或琴家,以此窥探主办者的用心无非是提高琴会的规格和振奋处于颓境之地的琴坛。而从这142份邀约琴人的“琴侣通讯”中可发现,来自江苏地区的受邀琴人最多合计65人,占总邀琴人的46%,其中来自上海37人(根据《民国上海县志》卷一记载:“县历元明清三朝皆隸松江府民国废府而上海为江苏省六十一县之一。”)、苏州9人、南京8人、扬州8人、无锡2人、镇江1人。这组数据说明了在三千多年的古琴发展史上,江苏地区是极其重要的古琴文化艺术的发展阵地之一,对于古琴史的研究也是无法绕开的重要区域,而“晨风庐琴会”与《晨风庐琴会记录》为研究江苏古琴史之“民国时期琴人琴事”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其次,从“与会题名”中参与入席操缦的33位名单可见,有23位演奏琴人来自江苏地区,占总演奏琴人的70%。从29位携琴参会的琴人名单可见,有22位携琴人来自江苏地区,占总携琴人的76%,其中符华轩携琴为宋代范文正遗琴,但在藏琴展示中周庆云所藏宋徽宗松风琴为第一。这组数据说明了民国时期江苏地区不仅琴人数量之多,而且古琴文化艺术水平也高超,从明清起先后成立的虞山派、广陵派、金陵派、梅庵派以及吴门派等在全国性流行的八大古琴流派中江苏独占鳌头。同时多数受邀琴人为近代古琴文化艺术复兴与保护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如参会琴人王燕卿时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师,其在高师梅庵(位于南京市鸡鸣寺北麓北极梅庵)传授琴艺时创立了古琴艺术的重要流派“梅庵琴派”;又如参会琴人扬州的张子谦于1936年同查阜西(江西)、彭祉卿(湖南)成立了今虞琴社,他们都是20世纪著名的古琴家,并为古琴文化艺术的传承与弘扬做出重大成绩。从携琴者数量和所携名琴来看,自古以来江苏地区富庶的经济条件为古琴文化艺术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晨风庐琴会”与《晨风庐琴会记录》为研究江苏古琴史之“民国时期琴曲琴派”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最后,从“入会参观”者名单的末尾可见有四位标注“美洲女士”的名字特别引人注目,分别是:华治德、宋好乐、梅来文海、费纳海文。因为从目前所见文献资料表明,最早传古琴琴器、琴谱和琴书入日本应该是唐昭宗时期,而做为古琴艺术被日本人认知、喜欢,以及琴学在日本走上欣欣向荣的时期,应该是1677年心越禅师东渡日本后,从此拉开了古琴在日本的传播。明清时期欧洲的传教士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典著作,1780年法国传教士钱德明出版了《中国古今音乐记》其中介绍了古琴及绘制琴图,1884年比利时人阿理嗣出版了《中国音乐》其中介绍了中国古琴谱等。20世纪开始,部分移民华人会携琴出国,流传最多的是梅庵派子弟,一些人到了美国便教了很多学生。荷兰著名汉学家高罗佩所著《琴道》(1941年版)是第一本向西方人详细描述古琴乐器及其文化意义的书。近年来,对古琴感兴趣的外国人越来越多,如在美国成立了北美琴社、在英国伦敦成立幽兰琴社,并定期举行活动。在瑞典、瑞士、澳洲等国都有琴人。所以,“晨风庐琴会”与《晨风庐琴会记录》中标注的四位“美洲女士”的名字,很可能是近代文献中所见最早的来自“美洲”且参与国内琴人雅集活动的明确记载。尽管目前还没有资料证明这四位“美洲女士”是真正的琴人或是古琴的爱好者,但她们参与了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宏大、内容最丰富的琴人雅集,与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音乐古琴进行了零距离接触,也感受到了中国上流社会文人雅士的生活风尚、高雅情趣。这一资料拓展了古琴在海外传播的广度,为研究江苏古琴史之“民国时期古琴的海外传播”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古琴文献研究室.历代古琴文献汇编——琴人琴事(卷下)[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20.

[2]朱长文.琴史[M].钦定四库全书本.

[3]周延祁.吴兴周梦坡先生年谱[M].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4]周庆云.琴史补·琴史续[M].北京:中國书店,2018.

[5]严晓星.民国古琴随笔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9.

作者简介:雍树墅,博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传统伦理思想与古琴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