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画报》的美学趣味与中国美术现代性的建构

2021-07-19王楠

美与时代·下 2021年5期
关键词:形式

摘  要:清末民初,以《点石斋画报》《时事画报》等为代表的石印画报的出现,开启了晚清时期图文并茂、雅俗共赏的画报体式,以“新闻画”的独特方式描绘了包罗万象的晚清社会。《时事画报》除了商业广告的经济目的以外,也经常通过新闻报道向广大受众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时事画报》(十日刊)是广东最早的石印画报,在广东地区具有很强的影响力,该画报主要由潘达微、高剑父等人参与,以刊登绘画为主,也刊照片。从美学角度对《时事画报》进行研究和分析,结合绘画内容、绘画技法等专业美学知识,分析其作为画报与同时期其他报纸的不同之处,从社会背景、工商资本等角度探索形成《时事画报》基本审美取向的力量,画师以配图的形式完成了对时事新知的叙事功能。在传播过程中完成了它的大众化、商业化功能。

关键词:时事画报;美学趣味;审美取向;形式;中国美术;现代性建构

一、时代背景和工商阶级

形成了《时事画报》基本的审美取向

1895-1912年间的中国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新开设资本在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49家,资本总额达120288万元,为1895年前所有工矿企业的2.7倍和3.4倍,金融业到1911年共开设了30余家[1]。广州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通商口岸,开埠后对外经贸的往来、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的涌入、丰富的物质产品向国内的输入,使得广州经济贸易发展势头迅猛,也促进了广州政治文化的发展,使之成为金融、经贸、文化的聚集地。这一切的资本积累都为日后《时事画报》的出现奠定了必不可少的基础。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有了新的增长,成为这一时期民主革命的领导阶级。这个新兴的、力量还较为薄弱的阶级,急需用新的思想组织和动员群众,把群众团结在他们周围,进行民主革命斗争。辛亥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在用起义、暗杀等暴力手段不断冲击清王朝统治的同时,充分利用报刊杂志这一舆论宣传的重要方式,从社会心理学这一层面对“旧的社会、经济、心理义务”进行“侵蚀”、瓦解,宣传排满反清、“民主共和”,破旧立新。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注重革命思想的宣传,对报刊舆论的强大功能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同盟会成立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派所创办的报刊公开地把革命反清作为自己的办报宗旨,一再宣称“革命报之工作,所以使人知革命也”[2]。在此后的数十年间,报刊舆论大放异彩,常以振聋发聩的呐喊之声,执掌社会舆论之牛耳,引领时代发展的潮流。维新运动发生时,就伴随着一场舆论斗争,报刊作为一种反应敏捷、传递快速、针对性强、信息量大、覆盖面广泛而稳定的大众传播媒介,大力宣传维新思想,创造变法风气,力图形成变法维新的舆论场。而资产阶级革命派更自觉利用报刊的舆论功能,将自己的观念和主张迅速、广泛地传递给社会的各个阶层,充分利用舆论力量影响政局,以此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可以说是晚清中国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一个重要行为特征。报刊舆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他们的武器,以报刊这种近代大众传播媒介的方式宣传变法、革命,影响社会舆论,对之后半个多世纪的中国社会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推进现代民族国家的建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石印技术传入和西画东渐社会背景

石印技术的传入是晚清近代画报得以创刊的前提条件,石印技术以其制版灵活、印刷效率高为民初画报传播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条件,石印术可将版面随意放大缩小,使用灵巧。废除了雕刻工的中间环节,跳过雕版印刷在印刷画作前需要刻工重新雕刻画家作品的中间环节、直接利用化学方法将图像印刷到印刷品上,这一改传统图像印刷而变得制版快,图像逼真、成本低廉。这对要求时效性的新闻画报来说意义重大,发明不久就促进了画报出版的繁荣。早在19世纪初,石印技术在欧洲就已经普及,这也是19世纪20年代以后西方画报开始繁荣的重要原因[3]。《时事画报》开创了我国近代画报之先河,也进一步开启了晚清的新闻画时代,作为广东地区最具代表性的石印画报,集中体现了19世纪末处于起步阶段的近代图像新闻传播的历史面貌。近代画报之发展有流行广、影响大的特点。到民国前期,逐渐形成了一个画报的出版高潮。清末民初期间,中国画报的发展是极其迅速的,在印刷技术革新、革命思想的渲染之下,创刊数量迅速扩张,涌现出很多极具影响力的画报,其发展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晚清近代报刊的发展不同于西方近代报刊的重大区别就是,其发展和传播伴随着西方传教士对华的传教活动和后来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殖民侵略,而西方的近代报刊是本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西方列强所办的报刊更多是为了传教活动、殖民侵略以及商业经营服务的,但他们所带来的先进的创刊理念和经营策略客观上对我国的报刊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伴随着沿海通商口岸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报刊业发展也势头迅猛[4]。《时事画报》以其通俗易懂、栩栩如生的画面效果在市民阶层反响强烈,适应了清末民初市民阶层文化水平低下,大部分市民识图不识字的情境。《时事画报》是在西方画报已经普遍兴起、印刷技术革命方兴未艾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的。19世纪初,石板印刷术极大地推动了文字印刷的进步,也为图像印刷领域带来了令人惊叹的巨变。一改以往雕刻画作、费时费力的中间环节,石印技术可以直接将画师的作品翻印在印刷品之上,十分逼真,不差毫厘。西方画报对晚清《时事画报》的影响,在《点石斋画报》创刊号开篇介绍中给予了明确的说明:“画报盛行泰西,盖取各馆新闻事迹之颖异者,或新出一器,乍见一物,皆为绘图缀说,以征阅者之信,而中国则未之前闻。”[5]这说明西方画报对我国晚清《时事画报》的影响是一种由内而外,由繪画技法、画报内容到新闻精神的全方位的影响。画面中呈现出的由透视、明暗等技巧手段所营造出的画面的立体感,也都满足了西方绘画的基本理念。画面中有西洋画师惯用的透视法,构图由远及近,场面恢弘,人物场景安排错落有致,具有极强的立体感和画面纵深感。

中国近代画报的发展和勃兴,与西方传教士进入中国传教也有很大关系。清末民初的中国,80%以上的国民依然处于不识字的窘境,画报较好地适应了当时国内人口文化素质低下的情况。画报以配合文字的方式完成了叙事的需要,即使不识字也可以通过图画对所画内容猜个大概。西方绘画技法对《时事画报》美术同人的创作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西方绘画求真求实,强调叙事功能。这和以往追求抽象朦胧的意境为最高艺术境界的中国文人画的审美意趣截然不同。文人画强调个人趣味,《时事画报》意在满足大众的需求。泰西画法早在康熙年间有西方传教士介绍入中国,对中国绘画技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郎世宁、王致远等西方传教士的努力下一定程度地扩大了西洋画在中国的影響,西洋画法的明暗、透视等构图法也在画法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西方画报不仅在绘画手法、编辑方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近代的画报,也为中国近代画报做出了示范,提供了借鉴。

岭南艺术家在绘画风格上更多吸收了西洋画的诸多技巧,更关注对事物的写实,区别以往文人画家擅长花鸟、仕女人物等,作品融入了西洋画的写实技巧、透视原理、光影变化等,作品更多地是焦点式的描绘,写实的图像收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用传统文人画线描特色结合西洋画中的透视学等先进科学技术描绘时事新闻,让人感觉真实可信,受到市民大众的喜爱。“二高”“一陈”对西洋画法的吸收借鉴在图片绘制上也极为突出。高剑父、陈树人早年留日学习西洋艺术,吸收西洋画法中的解剖、透视等先进技法,移花接木般地将其与中国传统艺术相结合,成效显著,在他们的作品中可见其艺术风格的改革和创新。

三、从《时事画报》看中国美术的现代性建构

康有为1917年在《万木草堂藏画目》提出了中国画学衰败论。画报中“图画”的出现,看似是满足了大众的审美需求,实则是暗中与传统文人画的对抗,以往高高在上的文人画开始变得接地气,《时事画报》中的图画开始具有现代性的特质,这是传统中国绘画与西洋画法的首次邂逅。

伴随着晚清民初社会危机的加重,腐朽的清政府大门被西方列强打开,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如潮水般涌入中国,在思想上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巨大的冲击。康有为的中国画学的“衰败论”开启了中国美术现代化之路。晚清民初,时事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加速了“图画”与“美术”、传统与现代的邂逅,

何剑士作为《时事画报》的美术同人,用“图画”记录“纪事”的革命性,主要体现在对晚清重大社会事件的迅速反应之上,绘制“龟抬美人图”去控诉“美人虐待华工之种种惨状”;通过描绘“种种惨状”来唤醒民众主动参与到现实的政治革命运动之中,唤醒大众百姓的救亡图存意识,这成为《时事画报》将“图画”作为革命宣传的重要手段之一。何剑士早期的漫画大多具有完整的叙事结构,以连续的多个画面和配套的文字说明,力图营造出故事的真实场景和周到地交代出画面情节背后的发展细节。创作者作为事件发展的旁观者,配以粤语方言来冷嘲热讽,暗中表达创作者的政治态度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四、结语

清末民初蓬勃发展的报刊行业走在了传播和推动“美术”现代化的时代前沿,大量关注中外美术历史的画家从不同侧面推进了美术的现代化进程,使得图画和美术开始进入大众视野。尽管他们推介“美术”的目的各有不同,李叔同是为了图画教学的需要,《时事画报》的同人美术家是将其作为宣传革命思想的媒介。艺术家们对“图画”和“美术”的关注,将传统美术进一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绘”的源头,在根本上可视作艺术家发展的重要部分[6]。美术的现代化,一方面迎合了晚清重视“美术”以振兴工商资本的社会文化思潮,在晚清民初中西方文明的激烈交流冲撞与融合的大环境之下,赋予美术以丰富的现代性元素,建立并阐述了传统与现代、新旧之间的关系及相应的批评范畴,呈现出有机的美术产业发展生态链;另一方面又切实敦促了艺术家的创作,在晚清民初实体工商业发展的巨浪之下,顺势发展起来的致力于唤醒民众参与现实的政治革命的《时事画报》同人,是基于“美术”之上展开的个人学术志业,在绘画实践中体现时代特征。《时事画报》在某种意义上推动了现代意义的“美术”的发展与传播,同时也顺势开启了中国美术的“西化”之旅。

参考文献:

[1]汪敬虞.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第一辑)[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汉明.民报之六大主义[N].民报,1906-4.

[3]邹振环.疏通知译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2:159.

[4]郑建丽.晚清画报的图像新闻学研究(1884-1912)——以《点石斋画报》为中心[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28.

[5]尊闻阁主人.点石斋画报缘起[N].申报,1884-05-08.

[6]曾小凤.危机中的“衰败”想象——康有为的《物质救国论》与晚清民初中国美术的现代性[J].美术学报,2020(6):59-69.

作者简介:王楠,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形式
从“形式”走向“思维”
形式与内容完美的结合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
聚焦英语的否定形式
化学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