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阶》教学实录

2021-07-19蒋兴超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1年5期
关键词:教学实录台阶

【摘 要】一线教师常常把《台阶》当散文教,或当小说教,而忽视了它特殊的文本体类——散文化小说。《台阶》全文散发着浓郁的散文化小说的气息——盎然情感和写实笔法,文本又暗含深意。因而,以散文入,从小说出,以求诗意融合,是《台阶》一文的教学追求,研究者以此课例解说散文化小说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

【关键词】《台阶》;教学实录;散文化小说;诗意融合

【作者简介】蒋兴超,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南京市德育带头人,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堂教学与写作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江苏省2020年度“333”工程科研资助课题“基于思维品质提升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教学研究”(BRA2020099)

一、课堂导入

師:“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的下一句是什么?

生(齐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师:千里的远行,是用脚一步步走出来的;九层的高台,是用一筐筐土垒起来的。有这样一位父亲,为了建一栋九层台阶的房子,他从一块砖、一片瓦、一张角票慢慢地积攒起,经历了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今天我们一同来学习《台阶》这篇课文。(板书:台阶,李祥森)

二、初探原因

师:父亲为什么要建高台阶的房子?

生:当地的习俗是房子的台阶越高,主人的地位越高,而当时他们家房子只有三层台阶,比别人家低,地位自然也比别人低。

师:父亲有地位吗?

生:没有地位。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可以从课文第9段“父亲老实厚道……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看出来,别人没说过,他自己也从没觉得。

师:所以父亲的愿望是什么?

生:建高台阶的房子,让别人觉得他有地位。

三、理解形象

1体味辛劳

师:父亲用了多长时间建高台阶的房子?

生:大半辈子。

师:请大家精读课文中父亲用大半辈子建高台阶房子的部分。在感触比较深的地方,用笔圈点勾画,写一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并与大家分享。

(生阅读、勾画,写阅读感受)

师:善于分享,可以让自己获得更多的喜悦。哪位同学先和大家分享?

生:我想和大家分享第10段。“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PPT配合出示相关内容)虽然这些都微不足道,但是父亲没有懈怠,做得很认真。

师:微不足道的是什么?

生:一块砖,一片瓦,还有一张角票。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下这句话吗?

(生读该句)

师:你刚才特意在“很认真”三个字上加重了语气,这是为什么?

生:强调父亲做得一丝不苟。

师:我来读这句话,大家听听和他读的有何不同?(师读该句)

生:老师在“但”字上加重了语气。

师:我想强调什么?

生:“微不足道”和父亲的行动形成了对比。

师:在对比中,对比的双方性质相同。比如现在的你和以前的你,你的态度和他的态度。而一片瓦、一块砖,这么微不足道,可父亲那么在意、认真,两者形成的是什么?

生:反差。

师:很好!从这一反差中你读出了怎样的父亲形象?

生:认真,细心。(板书:认真细心)

生:我想和大家分享第11段:“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PPT配合出示相关内容)这句话写出了父亲一直都在劳动,没有停歇过。

师:你怎么看出来的?

生:我从几个时间词看出来的,七个月、四个月、半个月和剩下半个月。

师:可见,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生:这是一位勤劳的父亲。(板书:勤劳)

师:种田、砍柴、过年、编草鞋等和建高台阶的房子有关系吗?

生:砍柴是为了卖钱,为建房子做准备;编草鞋是为了去砍柴,还是为了建房子;种田、过年虽和建房子没有直接关系,但父亲也要正常生活啊,对不对?(生笑)父亲一边扛着生活的重担,一边还在辛苦地准备着建高台阶房子的物资。你看父亲多么辛劳!(生鼓掌)(板书:辛劳)

师:说得非常好!还有同学愿意分享吗?

生:我想分享第13段。“父亲坐在绿荫里,……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PPT配合出示相关内容)父亲看着别人家的高台阶,内心希望自己家也能这样。从“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一句能看出父亲心里暗暗下了决心。

师:如果你是文中的父亲,当时会下什么决心?

生:虽然这一天非常辛劳,但是为了尽快建成高台阶的房子,得到别人的尊重,还是要加油!

师:“摇不散”三个字能表明什么?

生:坚定,执着。

师:把坚定和执着加进去,再试着描述你的决心。

生:虽然这一天非常辛劳,但是为了尽快建成高台阶的房子,得到别人的尊重,我要更努力!总有(“总有”重读)一天我们家也会有这样高台阶的房子,我一定(“一定”重读)会建起来的!(生鼓掌)

师:我从你的描述里读出了父亲的心理变化,由渴望变得坚定。

生:我想分享第15段。“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PPT配合出示相关内容)鸡叫三遍时就出发,黄昏贴近家门才回来,说明父亲每天工作都是早出晚归。

师:“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一句表明什么?

生:劳作时间很长。

师:还能表明什么?

生:仅用一天就把草鞋给磨穿了,说明草鞋质量很差,路程很长,工作很苦。

师:你注意到草鞋,这很好!但要纠正一点,文章并没有说草鞋是一天就磨穿了的。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句话中父亲穿草鞋的季节?

生(齐声):冬天穿草鞋非常冷。

师:鞋子都磨破了,表明什么?

生:道路十分不平坦。

师:道路崎岖不平不好走,鞋子穿破了多少?

生:堆得超过了台阶。

师:穿破的鞋子垒了三层高,这又表明什么?

生:父亲为建高台阶的房子付出了太多的辛劳,十分执着。(板书:执着)

师:作者直接讲述父亲的执着了吗?

生:没有,是通过间接描寫来表现的。

师:间接描写还这么有力量!

师:大家的阅读分享让我们读懂了父亲的辛劳与坚韧!这样的细细品味就叫精读,抓住文章里的关键语句、关键字词,换位共情,感同身受,慢慢地,我们便能融入其中。

2体会变化

师:高台阶的房子建好之后,父亲有什么表现?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找房屋建好之后父亲的具体表现。(师提示:在找到的地方,做标记)

生:虽然新台阶很气派,但是父亲有点失望,而且感觉浑身不自在。(板书:不自在)

师:你从哪里看出父亲不自在?

生:“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生:“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父亲明明吃过饭了,可他回答错了;还有坐在高台阶上一级一级往下挪,还是觉得高。总之,就是不自在。

生:从第28段中“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可以看出,父亲习惯了走完三级台阶就抬脚,所以把腰闪了。

生:在第21段中,“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却露出些尴尬的笑”。建了新房子理应高兴,却露出了尴尬的笑,驼惯了的腰怎么也直不起来,非常不自在。

师:浏览,是一种快速抓取有用信息的阅读方式。大家能够迅速浏览并抓住了父亲的反常表现。

3思考原因

师:父亲辛劳了一辈子,得偿所愿,可为什么浑身不自在呢?

生:可能是因为伟大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感觉像在做梦一样,不适应。

生:因为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不适应高高在上的感觉。

师:有道理,父亲原本就是一个朴实的农民,高高在上反而感觉很别扭。

生:新台阶很高,他觉得新台阶跟他不匹配,还是原来青石板的台阶最合适。

生:父亲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民,闪了腰,没法下地干活,闲着没事不习惯。

师:父亲身上有中国农民传统的谦卑,老实忠厚。高台阶的房子建成了,文章怎么介绍别人的反应?

生:只有一句。“晌午饭吃过了吗?”没人夸赞,甚至没有人提他家新建的台阶。

师:心理预期没有出现,空落落的感觉。

生:父亲为了建新房子操劳了大半辈子,新屋建成了,他也老了,身体也垮了,感觉到头来也挺没意思的。

师:有点哲学命题的意味。父亲垮的只是身体吗?

生:好像还有心理。

师:从哪里能看出来?

生:原来在青石台阶上能坐几个小时,闪腰之后失去了兴趣,不愿与别人聊,很少跨出自家的台阶,若有所失的模样。

师:以至于父亲自言自语地感叹。

生:“这人怎么了?”

师:我们一起读文末最后两句话。(生齐读)

四、探究主题

师:《台阶》中的父亲,是作者李森祥的父亲吗?

生:我认为不是,这是他编的一个故事。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是他编的故事?

生:确切地说是一篇小说。

师:既然他不是作者的父亲,那他是谁的父亲?

生:我觉得他是农村朴实农民的代表。

师:作者笔下的父亲,仅仅是乡村农民形象的代表和缩影吗?

生:我觉得他也像我们每个人的父亲。他们奋斗了大半辈子,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好,然后自己慢慢老去了,就像文中的父亲。(生鼓掌)

生:我认为他代表了天下所有人的父亲。我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他告诉我,我的爷爷为家付出了很多艰辛。现在我的父亲也在努力让我们家变得更好!

(老师、学生热烈鼓掌。)

师:谢谢你的分享。你联系了自己的家庭,说起了你的爷爷和父亲。由此看来,小说里的父亲代表了天下所有父亲。

师:李森祥说,“在中国乡村,一个父亲的使命也就那么多,或造一间屋,或为子女成家立业,然后他就迅速衰老,并且再也不被人关注,我只是为他们的最终命运而惋惜,这几乎是乡村农民最为真实的一个结尾。但是,即使富裕起来的农民,他们最终的命运会不会有所改变呢……”[1](PPT出示相关内容)小说里的父亲,是乡村农民的代表,也是城市里父亲的缩影。我们每个人的未来,不也如小说里的父亲一样吗?

师:这篇小说为我们打开了一个广阔的思考空间。通过小说里的父亲,我们看清了他人,也看到了自我。这是小说的魅力所在,也是我们阅读小说的门道。

师:最后,向大家推荐阅读李森祥的《站在父亲的肩膀上——〈台阶〉创作谈》和小说集《台阶》。下课。

参考文献:

[1]尤志心.也谈《台阶》结尾的意蕴[J].中学语文教学,2008(3):44-45.

(责任编辑:蒋素利)

猜你喜欢

教学实录台阶
我喜欢坐公交车
台阶
走在除法的台阶上
《分数的简单计算》教学设计与反思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数字编码》教学实录及反思
《绿苇儿童诗》教学实录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教学实录及反思
火警现场
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