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

2021-07-19柯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70期

柯伟

【摘要】养成什么样的学习习惯真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在中山喻极目先生的倡导下,我们推行“让预习和复习成为习惯,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让记忆和总结成为习惯,让准确和规范成为习惯,让整合和迁移成为习惯”,本文通过对质疑、好问的分析、思考,探究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质疑、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关键词】质疑;好问;习惯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逻辑严密、解决问题能力强,一般称之为有学问。易经《乾》有云:学以聚之,问以辨之;《论语》也写到:博学之、慎思之、审问之、明辨之、笃行之。可见,质疑和好问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主体积极参与,促使学生主体获得发展的必不可少的一环,是学习深化和创新的萌芽,是学习力的重要体现,也是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成绩的关键点,是学生认知、实践、再认知、再实践,知行合一的必备过程。

让预习和复习成为习惯,奏响了聚焦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开场曲;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吹起了强化学生学习能力的冲锋号。两者相互独立又相互依存,继让预习和复习成为习惯之后,我们推行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

一、什么是质疑?什么是好问?

1.质疑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建立起好奇、探索、存疑、自信、兴趣、迁移的学习能力的建设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奇是第一生产力。学生会质疑了,说明产生了好奇心;在探索的过程中思考了,说明产生了主动性;存在的疑问得到解决了,说明解决了矛盾,产生了满足感、树立了自信心,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进而积累了成功的经验和体验,学生就会自然的把经验迁移到不同的科目,提升了学习能力,从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2.质疑是学生主体积极参与,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整合、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探索过程。“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这一段话,充分说明了质疑的产生、质疑、解疑过程。在刚开始的学习中,因为没有掌握相关的知识,是在一张白纸上涂涂画画,被动的接收,也没有找到相关联知识的内在联系,对现象、描述有一种视而不见、习以为常的惯性,只有输入的过程,而没有思索和输出的过程;在学习之后,能掌握所学知识有一个基本的脉络,并将所学知识与原先掌握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对其中的某一个点产生了疑惑,发现了问题,继而能提出问题,自主探索,这就是质疑发展的过程。

3.好问是学生从不问到想问、敢问、会问的发展过程,是质疑的延续。学习不深入,练习不充足,却觉得自己懂了,没产生问题,所以不问;这种不问的结果是一听就会,一做就废;比自己强的,不愿去问;比自己差的,不屑去问;跟自己差不多的不甘去问;面对父母,害怕问了也白问;面对老师,又害怕听到你怎么这么笨,这是第一阶段:不问。认真学习了,产生疑问了,想问问题了,有时候真的去请教了,有时候想着想着就忘记了,这是第二阶段:想问。班级的学风浓厚了,环境的熏陶中好奇心强烈了,自信心被激发了,和老师、同学的关系融洽了,敢于经常向老师、同学请教了,这是第三个阶段:好问。这这个阶段,好问是融洽师生关系,建设良好班风的风向标。能抓住规律,能掌握方法,能明确步骤,能把握节点,能在学习中抓住问题的关键,创新的发现问题,敢于对现成的答案提出质疑,甚至提出老师没准备充分都回答不了的问题,这就是第四阶段:会问。

4.非学无以质疑,非问无以广识。预习、学习和复习,是质疑的开始,质疑是好问的基础,好问是质疑的延续,质疑和好问,是学习的催化剂,是促进主体发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塑造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学习效率的升华过程。

二、怎样去质疑?

1.在预习和阅读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导学问题的设置,在预习与阅读中,引导学生要破除“习以为常”的思维陷阱,始终保持敏锐的质疑心态,让学生学会自行解决浅层次的引导问题,发现未知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行解决问题,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会做好标记;

2.在授课和练习中引导学生质疑。充分掌握教材,充分分析教材母题,充分挖掘母题内涵与变式,通过关键点、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质疑,用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多问几个为什么,层层递进。

3.在复习和刻意练习中引导学生质疑。复习最好的方式就是明确指向基础点、易错点、难点不同程度的刻意练习,刻意练习能巩固记忆,能发现不会的问题,能找到薄弱点,在复习中质疑,解疑,就能找到规律,掌握方法,查漏补缺,不断进步。

三、怎样去好问?

1.在学生层面,强调小组合作探究。实践证明,同龄人之间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更接近,也更容易相互理解,要重视小组合作的作用,鼓励学生向成绩比自己优秀的同学提问,解决质疑,就有道而正。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鼓励学生向成绩不如自己优秀提问探讨,以求一得。鼓励学生跟自己成绩差不多的同学,提问切磋,交相问难,共同进步。

2.在师生互动层面,强调问诊和就诊。问诊就是山不就我我去就山,通过考后分析,作业批改,课堂板演、面批面改发现问题,带着目标学生名单,带着目标问题,主动询问,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坐诊就是激发学生思考,打消学生顾虑,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在某一个固定的时段,统一安排,接受学生提问并指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让学生根据思路去操作、去领悟,去解决问题。

四、怎样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

1.营造气氛。利用班会课开展“让质疑和好问成为习惯”主题班会、利用墙报宣传质疑好问名人名言、名人质疑好问故事,营造浓厚的预习、复习、质疑、好问氛围。

2.示范引领。在教学过程中,刻意抛出问题,制造悬念,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如何去质疑。

3.榜样引领。大力宣扬班级中勤学好问的榜样,激发学生的荣誉感,引导学生勤学善思,质疑好问。

4.评价引领。用赞赏和肯定的正面评价,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珍惜学生提出的问题,比如:你很有思想、你的思维能力与众不同,你的角度很独特、你的问题很有价值等等,各年级、各科组做好老师问诊和就诊活动的工作安排。年级行政选定一个班级进行定点跟踪,教学、德育副主任选定一个科组进行定点跟踪。发现好的做法、好的典型,及时分享。

5.坐诊问诊。通过师生的良好互动,不断加深学生对质疑和好问这一良好习惯的认知,不断稳固学生去思考、发问的积极性,不断用解决问题的获得感,让质疑和好问的好習惯被学生深度认同。

6.表彰引领。用庄严的仪式作为强化物,用鲜花和掌声作为强化物,激发学生强烈的荣誉感、成就感和尊重感,使质疑和好问的习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