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小说《水浒传》教学策略

2021-07-16侯卫红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水浒传教学策略语文

侯卫红

[摘  要:古典小说导读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主动阅读更多优秀的文学作品,获得豐富的阅读体验。虽然古典小说导读的价值显著,但在实施的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和处理。如何上好古典小说导读课已经成为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鉴于此,本文记录了古典小说《水浒传》节选《智取生辰纲》的教学课例。

关键词:语文;古典小说;教学策略]

水浒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这部分内容主要分析水浒传体式的特点,并根据其特点设计出《智取生辰纲》的教学点。

一、水浒传体式的特点

水浒传体式特指《水浒传》这部长篇小说所具备的特定样式,它既有作为小说体裁的类的共性特征,也有作为单个文本的个性特征,这些共性与个性共同构成了水浒传体式。文本体式由体变、体性、体貌三个要素组成,因此,我们将从这三方面考量水浒传体式的特点。

“‘体变中的‘体就是指文本的体裁,水浒传体式既有作为小说的特性,也有作为单个文本的个性,需要从两个维度全面地辨识水浒传体式。《水浒传》是一部成书于明代,明代是古典小说创作的繁荣期,小说从描写历史、英雄转向描写市井细民,人物塑造由类型化向典型化过渡,长篇小说从线性结构向网状结构发展等等。《水浒传》是以农民起义为题材,讲述了以宋江为首的绿林好汉因不满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残暴而起义的过程,小说揭示了当时社会尖锐矛盾与“官逼民反”的社会特征,歌颂了起义英雄,主要描写社会生活中下等人的生存状态,语言相对豪放,粗犷。

“体性指的是作者的个性,文本体式是作者个性的一种外射,因于内而形于外”,同一种文类,因为作者的不同而显示出不同的特征。《水浒传》作者施耐庵在杭州钱塘生活期间,搜集并整理水浒戏,后演变为水浒故事,许多故事是作者对故事原型的启发得来,如武松打虎的原型是张士诚在海边赋虎至死。施耐庵在如今的浙江杭州与山东都长时间生活过,因此作品中有大量北方方言与南方方言。

体貌是辨识文本体式的核心内容,由“言”、“象”、“意”构成由表及里的文本系统,对于《水浒传》独特的体貌,一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对于书中的主要人物,作者都刻画的有血有肉,各有其个性特征。二是全知的叙事视角与有限的叙事视角交替使用,以增强作品的神秘感与戏剧性。三是小说的叙事结构为“板块结构”,全书不以某条主线串联,也不以某个人物贯穿,而是由相对独立的板块组成。

二、《智取生辰纲》的教学点探索

《智取生辰纲》节选于《水浒传》的第十六回,在原著中的题目为“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由上面一部分对《水浒传》体式的分析,并以此作为“面”,而《智取生辰纲》就是“点”,在“面”与“点”的分析中探索课文的教学点。

《智取生辰纲》在整部《水浒传》中可以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故事的阅读,这是因为《水浒传》的“板块结构”所致,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考虑其内部结构的特征。初读课文的题目,会认为是从吴用等人的“智取”展开情节,但是正文却以杨志等人的“押送”视角展开,能发现课文是以两条线索共同叙述,一条为明线,杨志押送金银担,一条为暗线,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部分内容作者用了有限的叙事视角,但在最后,作者从有限的视角中跳出来,将故事的暗线翻开,以全知视角叙述故事,此时明线暗线达到重合,这正是《智取生辰纲》结构的特别之处。曹文轩认为叙事结构“与情节的安排有关,与作品的推进方式、篇章布局以及人物关系的线索有关”,我们认为本篇课文可以把本文独特的双线叙事结构作为教学点,从而展开对故事情节与布局以及人物关系图的解读。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教学案例:

生:全文有两条叙述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杨志押送金银担是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是暗线。

师:两条线索是怎样交互作用的?这样叙述还有什么好处?

生:把“智取”这条主线置于暗中,增加了悬念。

结构是一个“具有整体性若干转换规律组合的一个有自身调节性的图式体系”,不同的叙事结构具有不同的组合方式,而对于这种叙事结构的分析是在把握一篇小说整体性认知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其中的一个片段,教师在上课之前提了四个话题,让学生逐一讨论作答,其中一个话题便是“说一说文章的叙事特色”。学生注意到了本文一明一暗的双线艺术结构,但是没有具体展开说明,教师就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深入课文的叙事结构特色,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又抛出了“这两条线索是怎样交互作用的”,“这样叙述有什么好处”。这两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升华与深化,使学生对之前情节的梳理有一个整体性的总结,并了解了本文在叙事结构方面的特色以及其特有的作用。

本文用大量笔墨描写了杨志押送生辰纲的过程,从杨志的视角叙述故事,这是作品结构的需要,但也从侧面说明了杨志在文中的重要性,王荣生认为“小说的叙述角度与所要表达的意图之间有内在联系”。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杨志的。围绕主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杨志的内心世界,,在人物的对话中,感受杨志的感受。从课文出发,杨志性格暴躁,急功近利,想必学生不会对他留下好印象,但纵观整部作品,杨志从一个出生显赫的贵族子弟到发配至大名府,他迫切想通过一种方式证明自己并期望做成一件大事,得一官半职,在押送生辰纲时,小心翼翼,战战兢兢,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如果联系整部小说,学生对杨志的印象恐怕与光看课文会大相径庭。可见针对课文部分对杨志的内心作了充分的了解与感受,有助于学生对整部名著的了解,帮助学生学会通过课文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我们可将联系名著中有关杨志的章回,品味作品语言,感受杨志的感受作为主要教学点。

参考文献

[1]王欢.语文古典小说教学模式探讨[J].课外语文(下),2018,(8):82-83.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平水镇中学  浙江  绍兴  312000

猜你喜欢

水浒传教学策略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明清两朝为何查禁不了《水浒传》
半斤八两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四大名著,如此简介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