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西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021-07-16柳美花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摘  要:高职通识教育是基于高等学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并举的双重属性,以“通俗知识”为载体,但不以传授积累知识为目的,而重在启迪培养心智的教育。本文选取了江西省3所有代表性的院校进行研究,通过此研究来揭示 高职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现状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作为江西省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江西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 、教学模式、学生就业等方面都有其显著的特点。通识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完人的教育,正逐步与高职教育的教育教学相融合,在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学生完善人格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但当前,江西高职院校在实施通识教育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江西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一、江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现状

为了全面深入地研究江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的现状,本文在江西范围内选取 3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这3 所学校分别用字母 A、B、C代替,其中一所全国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所全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一所普通高职院校,这样避免了研究的片面性;另外,这三所院校也开始了一段时间的通识教育或者文化素质教育。

1.三所高职院校通识课程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通过查阅江西省三所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归纳总结出三所院校通识课程具体的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具体如下表。

通过对 3所样本江西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对通识课程目标与培养规格的阐述,我们发现,现在高职院校都普遍重视学生德、智、体、美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多种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的技能人才。

2.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

通常来说,通识教育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的高低体现了学校对通识教育的重视程度,所占总学分比例越高,受重视的程度也就越高,反之,所占总学分比例越低,受重视的程度也也越低。三所样本院校的通识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比重见下表。

从表 2可以看出,江西三所样本高职院校通识课程占学分比例分别为25%, 28.3%, 22.5%。较之前些年,通识课程所占学分比例有所提高,说明通识教育在高职学院越来越受重视。但相对于我国研究型大学相比,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比例仍然偏低。有资料显示,清华大学的本科课程体系中,通识课程占比高达40%左右。其重视程度显而易见。

3.通识课程的内部构成

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通常由通识必修课和通识选修课组成。从表3来看,各学校对于通识教育课程有着不同的称谓,如通识教育,公共选修课,职业素质养成模块,职业素质拓展模块,公共基础课,全校任选课等。

通识必修课指的是全体学生都必须学习的课程。这些课程一般由学校根据国家教育目的和各学校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开设并统一实行考核,文科生、理科生、工科生之间会存在些许差别。通识选修课是指为加强学生个人修养,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而开设的课程,这类课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按照限选和任选的方式进行选择。

4.通识必修课程的内部构成及修读要求

各高职院校主要开设了两种通识必修课:一种是教育部规定的各个学校必须开设的,另一种是学校自行规定的。教育部规定的必修课包括“两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与思想政治课),外语、体育、军事、计算机等课程。从表 4 可以看出,在大多学校,这些课程占据了通识必修课程很大的比重。因此,这些学校通识教育必修课在课程类别和内容上相似性较高。

5.通识选修课程的内部构成及修读要求

通识选修课的目的是有助于学生获得广博的、跨专业领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但从表4可以看出,我省高职院校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程度普遍不够,开课随意,很多学校甚至没有选修。

二、江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通识课程的目标有待完善

上述各高职院校高职院校所制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中简约论述了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由于受专业化思想影响之根深蒂固,与通识教育提倡的培养 “全人”(即具有合理知识与能力结构、具有完美人性的合格公民)目标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许多高职院校制订的教学计划重专业知识的传授和岗位技能的培训,轻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的相互融通。通识教育规划整体性及针对性有待加强。

2.通识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够

通识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判断能力、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全的人格,并掌握广博的知识,如果仅凭借笼统的介绍,简单的讲解是无法达成这些较高层次的教育目标。通识课程的内容上如果只涵盖某一学习领域的原理、概念和规律性的知识,这是不够的。既要注知识的广度,以培养学生宽广的视野。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深度。目前江西高职院校通识课程设置多注重知识的传授,提供的知识内容多缺乏体系、较为零散。对于知识也多只是简单性的 讲解与介绍,这不契合通识课程的目标。

3.选修课比例低,学生选择权有限

从表 3可以看出,3所高职院校的通识课程中,必修课唱主角。大多学校供学生选择的通识选修课基本为空白。有的学校虽然设有为数不多的通识选修课,但通识选修课显示没有学分,说明大多学院对通识选修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通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身心健康、素质全面、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专门人才,这就要求学校设置适合自己本校实际需要的样化通程课程,这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已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发展成为心智健全的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完人”。而目前课程设置的情况来看,学生只能在一个狭窄的区域内进行选择,自由选择权非常有限。

4.通识课程类型单一,缺乏多样性和灵活性

从表 3、表4中可以看出,目前江西职院校通识教育课程模式式灵活性差,大多没有自身特色。教育部规定的 “两课”、外语、计算机和体育这类必修课程所占比例过大,有的学校占到全部通识必修课的 80%以上,而充分体现通识理念的人文课程、跨学科的综合课程占比较小。通识教育课程体系的研究不够深入,整体规划性不強,通识课程设置无法体现通识教学的综合性、跨学科性,更无法体现通识教育追求知识的内在价值的特点。各类通识教育课程之问既缺乏协调和沟通,也不能相互贯穿和整合,各类通识教育课程无法形成“合力”,这样的课程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是思维还是视野都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也许能够学习到一些通识知识, 却无法获得系统的心智训练,无法达成通识教育所表达的培养“全人”的教育理想。

5.忽视非正式课程的开发

由于校风学风、校园环境、管理体制等非正式课程所产生的作用一直贯穿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中,其产生的影响更为持久且深刻。是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开展通识教育的源源不断的资源。而由于高职较短的教育学制决定了高职生在校理论学习时间不长,他们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接受正式通识课程的教育,因此,非正式通识课程对高职院校学生影响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在我国及我省高职院校,大多是通过开设相应的正式课程来完成通识教育的目的,而对于通识教育的非正式课程重视程度及开发都不够。

参考文献

[1]孙刚成,温保保,雷笑.从通识教育理论演进看其指导高校课程设置的必要性[J].教学研究,2016(04):35-39.

[2]蔡颖蔚,施佳欢.一流大学通识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基于布鲁贝克 高 等 教 育 哲 学的思考[J].江苏高教,2017(03):60-62.

[3]檀祝平.适合的教育:新时代高职教育的价值取向[J].教育与职业,2018(09):25.

[4]赵勇,魏可媛.地方高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7(09):105-107.

[5]刘阳,林荣日.大学通识教育的目标及其实现[J].教育评论,2017(06):38-42.

作者简介

柳美花(1974—),女,江西九江人,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英语教育。

本论文为江西省2018年教改课题《江西高职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研究》(项目编号:JXJG-18-54-1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柳美花)。

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猜你喜欢

通识教育课程设置高职院校
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
工程教育认证模式T的人才培养模式
高职物流专业课程设置与物流岗位职业证书的有效对接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应用型本科院校“通识教育”的教务管理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