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1-07-16郭志华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股骨颈全身麻醉

董 雪 郭志华

北京市房山区第一医院,北京 102400

股骨颈骨折是老年人群常见骨折类型,导致的主要原因为老年患者骨骼钙质流失严重[1]。临床上主要应用手术方案进行治疗,麻醉是手术进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合理的麻醉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改善患者预后情况[2]。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全身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选取时间为2019年1月—2020年1月,入选的7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均于我院就诊治疗。37例全身麻醉组患者麻醉方案为全身麻醉,37例腰硬联合组患者麻醉方案为腰硬联合麻醉。其中全身麻醉组男女比例为19/18;年龄62~85岁,平均(73.51±5.77)岁。腰硬联合组男女比例为17/20;年龄63~86岁,平均(73.92±5.68)岁。纳入患者年龄均不低于60岁,病情均符合股骨颈骨折的判定标准。排除血液系统疾病患者,排除手术禁忌证患者,排除精神障碍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伦理标准委员会批准该研究进行,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且同意参与。

1.2方法 全身麻醉组麻醉方案为全身麻醉,具体流程:手术体位为平卧位,于建立静脉通道后注入0.3mg到0.5mg阿托品,同时予以氧气供应,随后注入0.03~0.05 mg/kg咪达唑仑,2~4μg/kg芬太尼,0.05~0.1mg/kg维库溴铵以及3 mg/kg依托咪酯行麻醉诱导,予以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术中麻醉效果通过持续注入瑞芬太尼及丙泊酚来维持。

腰硬联合组麻醉方案为腰硬联合麻醉,具体流程:手术体位为侧卧位,硬膜外穿刺点为L3~L4椎间隙,当脑脊液流出时停止穿刺操作,将7.5mg0.75%布比卡因注入,随后将腰针退出,置入硬膜外导管,手术体位改为平卧位,手术过程中若患者陷入低血压状态,注入10mg麻黄素,若心率降低,则注入0.5mg阿托品。

1.3观察指标 1)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的麻醉情况,包括意识恢复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时间以及麻醉生效时间。2)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治疗后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后的认知水平,以MMSE量表评估,分值越低认知水平越低。3)两组不良反应率。

1.4统计学方法 对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的麻醉情况、认知水平以及不良反应率使用spss24.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中,不良反应率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麻醉情况以及认知水平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差异显著。

2 结 果

2.1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的麻醉情况 腰硬联合组意识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时间以及麻醉生效时间均短于全身麻醉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的麻醉情况

2.2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治疗后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后的认知水平 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治疗后6小时、12小时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治疗后24小时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治疗后6小时、12小时及24小时后的认知水平分)

2.3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不良反应率 腰硬联合组共存在1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率为2.70%,全身麻醉组共存在6例不良反应患者,不良反应率为16.22%,腰硬联合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腰硬联合组意识恢复时间、感觉阻滞时间以及麻醉生效时间均短于全身麻醉组,镇痛持续时间长于全身麻醉组,说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全面优于全身麻醉;全身麻醉组与腰硬联合组治疗后6小时、12小时的MMSE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硬联合组治疗后24小时的MMSE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不良反应率低于全身麻醉组,说明腰硬联合麻醉能够缩短患者认知水平恢复时间,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临床麻醉中表现突出,麻醉应用价值明显高于全身麻醉,同时能够帮助患者更快恢复正常认知水平,具有更高的麻醉安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股骨颈全身麻醉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石榴全身都是宝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老鳖全身都是宝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小恐龙全身都是伤,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