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护理在急诊急救中的运用分析

2021-07-16

中国保健营养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中医理论急诊科病情

张 娜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圣井街道办事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科,山东 济南 250200

前言:急诊科室是医院内治疗危、重、急症患者的主要场所,急诊科室患者病症发生急骤,患者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焦虑和恐惧心理,增加了治疗与护理工作难度。现代医学发展,临床护理技术也取得一定突破[1]。当前,中医护理理论得到越来越多重视,并逐渐应用到临床工作中。基于此,本文展开中医护理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选择急诊科83例患者,抽签分成观察组(41例),男27例,女14例,年龄21~72岁,平均(45.9±0.4);对照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年龄20~71岁,平均(46.1±0.9)岁,基本指标差异不显著。

1.2方法 对照组:对症治疗并配合常规急诊护理,主要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同时给予心理护理与饮食指导。

观察组:中医护理干预指导,具体内容为:

(1)观察与急救。对急诊急救患者的护理要坚持迅速、准确的原则。先通过望闻问切的中医疾病诊断方法,对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进行观察,根据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实施急救中,要使用简单中医技术操作办法,坚持实用原则为患者实施急救。对患者突然出现的昏迷、晕厥、牙关禁闭等情况,可以通过刺激人中、百会穴位,使患者恢复意识。对食物中毒患者,采取中医催吐办法让患者迅速排出胃容物。对严重出血患者,要采用压穴止血办法防止患者失血过多。

(2)心理护理。中医护理理论认为身心合一。当患者病情稳定之后,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告知患者情绪过于激动对疾病会产生负面影响,使其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传授调节控制办法,使患者学会自我情绪控制与心理调节。

(3)生活护理。中医理论认为,人与自然要和谐统一,所以生活作息的规律性是中医急诊急救护理中的重要内容。护理人员可以根据患者患病的时节,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比如,对阳气虚者,给予卧床、补元气的护理建议。

(4)饮食护理。中医理论认为“药食同源”,制定适合患者饮食的方案,调整患者饮食习惯。给予新鲜果蔬,补充维生素,疏通血管,防止出现动脉硬化。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护理后的焦虑评分(SAS)与抑郁评分(SDS)。

(2)对比两组满意度。

2 结 果

2.1焦虑与抑郁评分对比分析 两组患者在接受不同的急诊急救护理后,统计焦虑和抑郁评分发现观察组的评分更低,表示该组患者心理健康程度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焦虑与抑郁评分对照表[分,

2.2满意度对比分析 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满意度对照表[n/%]

3 讨 论

急诊急救室医院急诊科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但同时也是医患矛盾最突出的环节。因此,在急诊急救中,为患者提供积极有效的护理十分重要。

传统中医认为,患者心理与生理对疾病康复均会产生影响,疾病带来负性情绪,情绪恶化加重病情。在急诊急救护理中,中医护理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体征、面色快速掌握病情,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指导,以稳定患者情绪,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此外,配合有效的饮食和生活护理,可改善患者身体营养状况,提升免疫力[2]。与一般护理相比,中医理论构建了诊治-救治-护理的完善模式,并且在每个环节中,都强调了以患者为根本,结合中医理论与护理理念,从人与自然关系出发,提供更全面的护理指导。例如,从急诊接诊开始,就以中医望闻问切方法观察患者病情,并采用行之有效、简单快捷的措施予以急救。从本文研究来看,在实施了中医护理干预后,急诊急救科室患者的整体护理水平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分别降低至(22.6±0.4)分和(20.9±0.6)分,患者满意度为92.68%,各项指标均比对照组更优(P<0.05)。本文研究所得结果与同领域学者研究有一致性,在急诊急救护理的中医护理技术研究结果中发现,患者总满意度为96.36%,比同期对照组患者81.81%的满意度更高(P<0.05)[3]。在实际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中医理论知识,锻炼操作技术,以便在应对急诊突发状况时,可以做出有效应对。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技术在急诊急救中应用效果较好,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猜你喜欢

中医理论急诊科病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从“营卫倾移”角度探讨痹证的中医理论机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急诊科床旁超声的教育和培训
从中医理论看腰痛宁胶囊的药效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基于子宫内膜异位症与恶性肿瘤的相关性探析补肾化瘀法作用机制及中医理论依据
血清TSH对乳头状甲状腺微小癌患者病情的影响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
护理绩效考核在急诊科的应用